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东汉时期,《论语》已取得了与“五经”并列的经典地位

《论语》至东汉时尽管还未正式立学官设博士,但已取得了与“六经”并举的经典地位,这可以从东汉后期产生了包括《论语》在内的“七经”之说和镌刻了包括《论语》在内的熹平石经、立碑太学门的史实中得到佐证。

(一)东汉时出现了包括《论语》在内的“七经”说

《后汉书·赵典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曰:“(赵)典学孔子七经、河图、洛书,内外艺术,靡不贯综。受业者百有余人。” 这里所谓的“七经”显然是在“六艺”(“六经”)基础上的扩展,其中是否包括《论语》呢?《后汉书·张纯传》有言:“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唐李贤注曰:“七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也。” 按:张纯为两汉之际人,西汉成帝时为侍中,东汉光武帝时官至太仆、大司空。张纯在奏章中提到“七经谶”,而当时的“谶”就是指“谶纬”或“纬书”,是指附经而行的以怪力乱神之说阐释儒家经典的图书。据此可知至迟在东汉早期即已出现了包括《论语》在内的“七经”说。换言之,当时学界已出现了把《论语》看作“经”的观点。因此,秦晖先生断言“北宋刘敞首倡‘七经’之说”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李贤在前引《后汉书》注中明确说“七经”就是“六经”加上《论语》,但李贤《后汉书》注还明确说“七纬”是依附于“六经”的六类纬书再加上依附于《孝经》的一类纬书。如《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传》载:“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习京氏《易》,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李贤注曰:“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灵耀》《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记历枢》《含神务》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征》《斗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征》也;《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佑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也。” 由于两汉时期的“纬书”或“谶纬”都是附经而行的,是两汉时期一些方士化的儒生和儒学化的方士假托孔子或黄帝、尧、舜等神圣人物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符命等神学迷信观点对《诗》《书》《易》《礼》《春秋》等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和阐发的著作。上引这段李贤注将“《孝经》纬”列于“七纬”之中,据此可以推知《孝经》当时也被列于儒家经典之列。既然当时有人将《孝经》纬列于“七纬”之中,那么似乎可以推断当时可能也有人将“六经”加《孝经》合称为“七经”。这可能是当时另一种“七经”说,然而不能据此将《论语》排挤出“七经”之外。

(二)东汉熹平石经中刻有《论语》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为由,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蔡邕奉诏刻立的这批石经就是经学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因其所刻经文字体为隶书一种字体,故又称为一字石经(或一体石经),以区别于曹魏正始年间以篆文、古文、隶书3种字体刻写的三字(体)石经。熹平石经中除了《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之外,还有哪部经典呢?答案是《论语》。

《隋书·经籍志》记载:“一字石经《周易》一卷,一字石经《尚书》六卷,一字石经《鲁诗》六卷,一字石经《仪礼》九卷,一字石经《春秋》一卷,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一字石经《论语》一卷。” 这里所载的“一字石经《论语》”,无疑就是据熹平石经的摹写本(或拓本)。

《后汉书·蔡邕传》李贤注引《洛阳记》曰:“太学在洛城南,开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三碑,二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名。” 这里明确说明熹平石经中刻有《论语》。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洛阳记》中所谓的《礼记》并非小戴《礼记》,而是指作为“五经”之一的《仪礼》。考熹平石经中仅刻有《仪礼》十七篇,并无今传世本小戴《礼记》。据此可知熹平石经所谓《礼记》当是指《仪礼》而言。《后汉书·卢植传》载:“时始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植乃上书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精研,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 卢植上书中所谓的《礼记》,也是指《仪礼》十七篇,而不是指小戴《礼记》四十九篇。

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在记述“熹平石经”时云:“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 由此可见赵明诚所看到的“熹平石经”残石经文,除《尚书》《公羊传》《诗》和《仪礼》之外,还有《论语》。

南宋洪适《隶释》卷十四,胪列石经残碑五种,分别是:石经《尚书》残碑、石经《鲁诗》残碑、石经《仪礼》残碑、石经《公羊》残碑、石经《论语》残碑。 并对《论语》残碑描述如下:“右石经《论语》残碑,九百七十有一字,前四篇、后四篇之文也,每篇必计其章,终篇又总其字,又载盍、毛、包、周有无不同之说,以今所行板本校之,亦不至甚异。”

综合上述《隋书·经籍志》、《后汉书》李贤注、赵明诚《金石录》和洪适《隶释》的有关记载,可以断言“熹平石经”中除《周易》《尚书》《鲁诗》《仪礼》和《春秋公羊传》等‘五经’之外,还有(而且是唯有)《论语》。据此可以说明当时“五经”之外的儒家经典唯有《论语》取得了与“五经”并列的地位。 9yWMiDJC22DV5+duMzOdnWxbc40jLyR7oV3xOXYNa8QjwWsfFsbycsiO1BIz31S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