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末布衣的济世与逍遥
——以唐时升与太仓二王的交游和诗学为中心

刘 霞 (1)

摘 要 :受心学思潮的影响,明中晚期一些落榜的儒生经过激烈复杂的思想斗争后,放弃科举,选择自适从容的生活方式。他们渐渐构建出经世出世的平衡,遵循他们认为适宜社会发展的学术思想,在反思中完成观念上的融通和超越,由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生命记号,思想和情感通过著作获得了比功名更永恒的价值。唐时升是明末布衣中杰出的一位,是将济世与逍遥统一为圆融应世的典范。因在嘉定四先生中年长之故,他率众传承嘉定古学,通过与邻邑太仓王锡爵父子和王世贞父子的交游,宣传以归有光为源的嘉定文派观点,主张独出机杼、厌薄陈腐的文学思想。在论经史和探讨古今兴亡之余,他以诗文逍遥,尤以和陶诗与咏物诗为释怀苦痛及抵御俗尚的精神屏障。

关键词: 唐时升;王世贞;王锡爵;和陶诗;咏物诗

由于科举制度的导向,明清举子们多皓首穷经,投入一生精力才智代圣贤立言,困于八股的桎梏中而不得解脱。时文成为儒生的标签,是他们一生最大的投资,亦变作他们的梦魇,生命寄托于此,才情耗尽于此。然而许多举子却也在终年的惯性研习中,获得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感,有了斯德哥尔摩症状,病态地视科举为人生的终极价值。每一次地方大校后,许多未被府学录取的经生都会经历炼狱般的心路历程,其间的崩溃感是很彻底的。嘉定儒生徐允禄《游荆溪记》曾详尽描述过自己落榜后失魂落魄的心态与行为 ,我们可视之为典型,以此来理解他们人生中的“两难”。

通达之士经历落选、知命、认命的历程后,在激烈复杂的思想权衡后,往往会开始自适的生活方式。虽说是无可奈何之路,但也因为相对从容,他们常常在反思中完成了思想的飞跃,能够捋顺学术发展的生衍轨迹,选择他们认为最适宜社会发展的学术思想,在经世出世间构建一种平衡,让他们保持独立,不盲众从俗,不趋炎附势,这可以说是消极的调适,也可以说是最积极的应对。介此,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生命符号,他们的情感、思想、生存状态,通过著作获得了比功名更永恒的价值、更长久的生命。唐时升便是明末众多“自适”布衣中杰出的一位。 BVTqPO/rTR6ePRySi1huWgMYE9YdrEECA9TITY6rvcXrQGWtt0LNBl6vUPTLgQ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