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形成(夏商周)

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出现 。文献与考古均表明,夏代单体、群体及聚落,均取得相当发展:

单体:“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洫”。颂扬夏禹不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宫室上,而是关注民生;或说明此时建筑比起原始时有重大发展。

群体:帝舜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目前,“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在考古界已基本上获得共识” 。二里头遗址出现廊庑环绕的院落雏形(图1-1-5)

图1-1-5 二里头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平面图

《孟子·滕文公(下)》载“汤十一征”而灭夏,立商(BC1600)。有商一代,建筑持续发展,夯筑技术相当成熟。商后期建造了规模巨大的宫室和陵墓,“夯土台基上置石柱础的木架结构房屋,是殷代建筑的特点,过去在小屯北地发现了很多,当是宫殿的建筑遗址” 。一般奴隶居住在地面或浅穴居建筑中,社会阶层分化。

西周“封疆建藩”。此时不论单体、群体及聚落,已基本成熟。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宗庙遗址,大门外有屏(照壁),四合院布局井然(图1-1-6) 。傅熹年先生 、杨鸿勋先生 等,分别探究。

图1-1-6 岐山凤雏西周甲组建筑基址平面图

春秋时营建了不少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或许,这是对当时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此时平原城市城墙多夯筑,宫室层层环绕着夯筑的高大台基——高台建筑 。水网地带,出现层层防护的水城,如常州淹城(图1-1-7)

图1-1-7 常州淹城遗址城墙现状平面图

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社会工农业、商业和文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急速扩大。多大小都城结合体系:小城住君、大城居民。此制度至魏晋南北朝,仍普遍采用 ,并为隋唐长安城继承。单体而言,此时高台建筑愈趋普及,装饰更加发达。

成书于战国的《周礼·考工记》表明,此时社会等级制已相当完备。城市而言,天子都城、公国都城、侯伯国都城、子男都城等大小不一的城市建制;版筑城墙高矮、道路宽窄、门道多少和主要宫室内部标准尺度均有等。出现以工程管理为专职的“司空”,开历代工官制先河。 v3siPO35JzfD/9zm48Pdy5pCJFUemtqQZyHYT5PqpI9o7/veK0b9ZIdbERdeWf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