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结

中国古建筑自远古缓慢萌芽以来,新石器时代进入发展相对较快阶段,夏商时进一步加速,两周至秦汉颇丰富多彩,经六朝的国内外融合,至隋唐而宋,终于成熟并趋极盛,又经元代变革、明清复兴而渐趋停滞。民国时的转型再生又中断而未竟,至今已然衰败了!

首先,我国古建筑是早熟的体系,西周时已相当成熟。历经初创、形成、发展、滋衰、再生,本是持续不断的发展、演化历程。民国的再生、变革后,其有机更新进程基本被断,迄今仍处在茫然探路之中。

其次,我国古建筑整体特征鲜明,外观、内部装修皆然。布局多因地制宜,如平原或山间平坦地带多采用沿中轴线的院落式格局,规模大者可多路多进,组成村落、市镇与城市。院落高低错落、开合有致,中轴对称、等级谨严,创造出中正平和的视觉效果。

再次,单体技艺多彩,特色显明。我国古建筑多采用大屋顶、斗栱、木构架,其大木作、小木作、砖石作、彩画作等,均自成体系又密切相关,土、木、砖、石、金属、陶瓷等多样用材,技术与艺术交融,取得辉煌成就。各地传统建筑或多或少具有特色,就木构架而言,如抬(叠、迭)梁式、穿斗(川斗、川逗、穿逗)式、叉手式三大类之中,又可分别划分出多种型、式,目不暇接。

又次,木构建筑优点较多,缺点也不少。优点:取材方便、易于加工;适应性强、使用灵活;抗震优越、结构成熟,承重结构多与维护结构分开,“墙倒屋不塌”;施工简便、速度快、周期短;装配式体系,便于修缮、易于拆迁 ;经济适用 、造型优美。缺陷:砍伐林木、破坏自然;受潮虫朽、屡遭火灾;简支梁架、空间不大等。

最后,影响我国古建筑的因素众多。如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等级制思想文化、民情习俗及建筑技艺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相互交融、彼此难分。

因之,技术、文化是研究我国古建筑的两大支撑,交织而行,不可偏颇。 flrwu3Cqn0iPIYv6s2ZovdmeCs6aSsq3rVRdLGPHZRLvi0Dd+sqNmvPkWELJWW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