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天地人和,风水禁忌

古建筑不仅是古人休憩之所,更是他们汲取天地精华、修身养气、交通天地人神的必经之途,阳宅、阴宅概莫能外。

因此,动土建房受到社会各阶层高度重视。统治者将其与表征正统的天地日月、江山社稷、延续龙脉等紧密相连,黎庶百姓亦将其视为保佑今世福寿、荫及子孙的必由之径。由此,将个体融入自然,塑造“天地人和”的理想环境,成为最高追求。

风水一词,一般认为语出晋代郭璞《葬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其渊源久长,最早在商周的“卜宅之文”或更早就已出现,文献如《尚书》《诗经》等。发掘的殷商资料,多有所现。史箴先生认为,“风水之义,由其典出及上述释义,可大略窥知,盖为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廓室舍及陵墓等,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学术” 。由此,风水是对自然包含着一定合理成分的直观经验认识,“风水=山水+人文”(图1-3-5)。

图1-3-5 帝陵风水图

风水术对我国古建筑文化的影响,不论对阴宅或阳宅、逝者与生人,都是巨大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不知生焉知死”的观念深入人心。其实,不知死又焉知生。生死相依,祸福相随!

因认识所限,古人误其有趋吉避凶、安生荫后等特效,并影响其实际生活几乎所有方面。因此,研究风水术,是解读古人思想文化、哲学观念、理解其所作所为等的钥匙或窗口,意义重大。 Xp3sKmnYDO17dzSZWQTncT9mxu9BVxkm0buIAT2MgMGqnK7jug1bqvmc3qSNik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