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艺术

1.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结构、造型三位一体。其类型多样,如宫殿衙署、园墅宅第、寺庙道观、会馆公所、塔幢桥梁等,每一类型造型,均具有自身特色。“凡屋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即台基、墙身、屋顶,国内外皆然。

台基: 形式丰富。《营造法式》载有殿阶基、迭涩坐殿阶基(须弥座)、踏道台基等几大类。实例如长治崇庆寺大殿(图1-2-12)、法兴寺大殿(图1-2-13)等。隆兴寺大悲阁中观音立像下的迭涩坐殿阶基,可谓现存最优美的宋代实例(图1-2-14)。

图1-2-12 长治崇庆寺大殿阶基(局部)

图1-2-13 长治法兴寺圆觉殿阶基(部分)

图1-2-14 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须弥座局部

墙身: 除立面门窗小木作、大木立柱(或为梭柱)逐渐生起、侧脚而外,最具代表性者无疑是斗栱。斗栱在我国古建筑中出现较早,目前已出土战国砖斗栱实物,种类多,且颇为成熟(图3-3-7)。

屋顶: 由于生头木、角梁、生起等的存在,使得古建筑檐口逐渐起翘;又由于屋檐至角部的逐渐生出,使得角部的屋顶为双曲线,“如翼似飞”。六朝以降,流行定制的举折(架),形成内凹的曲线,又使得屋顶脊部陡峭而檐口渐缓,“吐水急而溜远”。加上多样的脊饰、巨大的体量等,使得我国古代屋顶成为建筑视觉中心。后世逐渐完备的不同屋顶之间的文化等级制(图1-2-15) ,又使得组合起来的建筑组群,极其丰富多彩(图1-2-16)。

图1-2-15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单体形式

图1-2-16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组合形式

“间”: 平面单位,由相邻两榀屋架构成 。由此,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简洁明确,只需观察平面柱网,就大体可知室内空间及其上部构架的可能情况(图1-2-17、18)。

图1-2-17 中国建筑单体平面(一)

图1-2-18 中国建筑单体平面(二)

我国古代建筑开间有奇数、偶数之分。秦汉之前,多偶数开间。秦汉以降,偶数开间渐少,隋以降开间多单数。现存唐宋以来的木构建筑,多奇数开间,如1、3、5、7、9、11等,加以副阶最多达13开间者;偶数开间实例较少

2.装折

装折,现称装饰、装修。古建筑装折之内容,多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花纹,主题鲜明、寓意隽永,寄寓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各地装折均有自身特点,砖、木、石雕合称“三雕”。室内以木雕为主,室外以砖雕、灰塑为主,石雕、金雕则内外兼具。各地建筑“三雕”多有侧重,亦有三者均相当杰出者,如皖南、苏南、赣北、甘肃、浙江、山西、陕西、福建、广东等地,目不暇接。

砖雕: 明代以降,砖饰(细)技术快速发展,使用在洞门、漏窗、砖框花窗、铺地(室内、廊庑)、墙身(正面垛头、山墙)、门楼(罩)、屋面脊饰、瓦件等部位[图1-2-19(a)]。

图1-2-19 砖雕和木雕举例

木雕: 古建木构架分大木作、小木作 ,相应地木雕也分两类:大木、小木。比较而言,大木木雕保存较易、时间长久[图1-2-19(b)];小木木雕保存不易、更换频繁(图10-2-65、图10-3-12等)。大小木作的做法与雕饰特征,均对鉴定古建年代大有裨益。

石雕: 目前,最早的与地面建筑有关的石雕构件,出土于商代初期的高台建筑遗址中[图1-2-20(a)],可能属于祭祀建筑构件 。秦汉以降,石雕在我国古建中的使用逐渐普及。一般而言,石雕多作柱础、栏杆、台阶、基座、户对、门额、立柱等构件;或作建筑局部,如墙身上的雕饰、界石;或单个的泰山石敢当、拴马桩、石兽、石像生等小品。甚或石构单体,如牌坊、牌楼、棂星门、桥梁等。

图1-2-20 石雕和金属构件举例

金属构件: 郑州小双桥出土花纹繁缛、线条流畅的青铜建筑构件,“推测应是装在宫殿正门两侧门枕木前端的装饰性构件。从构件形体看,该建筑物规模很大,非商王莫属” 。这就是“釭”,或称“金釭”[图1-2-20(b)]。

殷商建筑装饰精美,令人瞠目。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基址甲十一(面积500平方米)中出土的10个柱都有铜础,可见构造之精致 。《说苑·反质》云商代“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金玉珍玮。”小屯殷墟已发现壁画残片。此外,“在土结构的墙体和木结构的梁柱上,悬挂锦绣织物作为装饰,是商周时期宫殿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例如:在殿堂空敞的前檐悬挂帐幔;堂、室的内墙上悬挂帷幕——‘壁衣’;梁下悬挂天花——‘承尘’之类” 。出土的此时墓葬里的装饰构件保存较好,如“小屯遗址和西北冈王陵出土用大块白石雕刻的柱下装饰” 等。

灰塑: 又称水活、软活,与砖雕、金属雕饰等“硬活”相对而言者(图1-2-21)。

图1-2-21 苏州木渎榜眼府第山尖灰塑

天花、藻井: 作为装饰手法,同样出现很早。后期典籍中“皇帝临轩”者,类此。早期多用织物,后世小木作、彩画等。因是权力、地位等重要象征,愈加重视。

藻井还有防火愿景。东汉应邵《风俗通义》:“今殿作天井。井备东井之象也。藻,水中之物。皆取以压火灾也。”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注“东井八星主水衡”等。

汉代墓葬棺椁顶亦绘图案,类似藻井。山东沂南县东汉石墓主室天花则采用斗四之藻井。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第268窟,为“北凉三窟”(401—439)之一,其顶部斗四之藻井与之相似[图1-2-22(a)],似较前形制者进步。

图1-2-22 天花与彩画举例

3.彩画

彩画用在木构表面,既是装折,反映主人的家庭财力、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又是木构件的保护措施。文献表明,我国古建彩画出现很早。如《论语》:“山节藻棁”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

春秋战国时进一步豪奢。《墨子》:“夺民之财,以为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 装饰极豪华。

彩画在我国魏晋南北朝建筑上盛极一时[图1-2-22(b)],后续的隋唐集其大成臻于化境。此时社会大变动、大迁徙,异域文化随佛教和商贸往来不断传入,秦汉以来的彩画大量吸收异域养分,发展迅速。

隋唐五代彩画已相当成熟,创造出属于自身的构图规则、间色制度、纹饰特色及等级法则等,为宋代彩画作的匠作与分科,提供了坚实基础[图1-2-23(a)]。五代、辽承唐之余辉[图1-2-23(b)]。

图1-2-23 彩画举例

宋《营造法式》中彩画分五种: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装、丹粉刷饰,及其衍生的多种变体,包括杂间装、解绿结华装、黄土刷饰等(图1-2-24)。

图1-2-24 《营造法式》中描绘的彩画作举例

元明清彩画成为整体建筑艺术的有机组成。从属于建筑技艺所需,彩画样式繁复、高度程式化(图1-2-25)。

图1-2-25 明代彩画举例

4.色彩

我国各地域的古建用色相当丰富多彩。形成原因众多:

第一,与我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构架体系有关。

第二,与古代建筑等级制有关。北京故宫可谓最典型实例,白色的汉白玉栏杆、基座,红色的墙身,金黄色琉璃瓦顶,青绿为主色、艳丽的檐下和玺彩画等形成紫禁城建筑组群,在周边灰色瓦顶、墙身建筑的映衬下,如众星捧月、拱卫北辰,人间天居(图10-2-3)。

第三,是各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因地制宜发展的结果。例如,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高海拔地区,多采用大面积原色(白、红、黄等),在蓝天白云下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再如江浙皖一带水乡或山地建筑,粉墙、黛瓦、栗柱,在桨声灯影之中、翠竹青柳之间,似时空变幻的国画山水,洋溢着浓浓书卷气。江淮平原的传统建筑多采用青砖墙身,讲究者磨砖对缝砌筑,相当精湛、雅致,南京地域亦然 kBcPnCDbSb28t8YNzIgOtOnoVfby7V0hFxPDuixgaP2nm0zeqydE1NiNksZfP47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