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管理在管理目标上同项目管理有着许多共同点,很多人把“零缺陷”管理应用到项目管理上来。
“零缺陷”思想是由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Crosbyism)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并在美国大力推行的。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马丁马里塔公司(Martin Marietta Materials Inc.)的奥兰多事业部,又称零缺点。1962年该公司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陷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零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日本电气股份公司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了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可概括为:“基于宗旨和目标,通过对经营各环节各层面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
其具体要求是:
(1)所有环节都不得向下道环节传送有缺陷的决策、信息、物资、技术或零部件,企业不得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2)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规范,按规定程序实施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
(3)每个环节每个层面都必须有对产品或工作差错的事先防范和事中修正的措施,保证差错不延续并提前消除;
(4)在全部要素管理中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不仅是被管理者,而且是管理者,以零缺陷的主体行为保证产品、工作和企业经营的零缺陷;
(5)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根据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实现动态平衡,保证管理系统对市场和企业发展有最佳的适应性和最优的应变性。
追求质量已是一种管理的艺术,如果我们能建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计划,就能预防不良品的产生,使工作发挥高效生产力而且充满乐趣,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
要树立零缺点的理念,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下三种理念:
(1)人们难免犯错误的“难免论”。一般认为“人总是要犯错误的”,所以对于工作中的缺点和出现不合格品持容忍态度,不少企业还设立事故率、次品率等,纵容人们的这种观念。零缺点管理向这种传统观念发出挑战,它抛弃“难免论”,认为人都有一种“求全”的基本欲望,希望不犯错误,把工作搞好。
(2)每一个员工都是主角的观念。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是主角,他们决定着工作标准和内容,员工只能照章办事。零缺点管理要求把每一个员工当作主角,认为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零缺点的思想,人人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缺点,才会有真正的零缺点运动,管理者则是帮助并赋予他们正确的工作动机。
(3)强调心理建设的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侧重于技术处理,赋予员工以正确的工作方法。零缺点管理则不同,它侧重于心理建设,赋予员工无误地进行工作的动机,认为做工作的人具有复杂心理,如果没有无误地进行工作的愿望,工作方法再好,也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包含了三个层次: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1)正确的事:辨认出顾客的真正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
(2)正确地做事:经营一个组织、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以及与顾客打交道所必需的全部活动都符合客户和市场的客观要求。
(3)第一次做正确: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成本的产生,从而降低质量成本,提高效率。
把零缺陷管理的哲学观念贯彻到企业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它的实质,树立“不犯错误”的决心,并积极地向上级提出建议,必须有准备、有计划地付诸实施。实施零缺陷管理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建立推行零缺陷管理的组织。事情的推行都需要组织的保证,通过建立组织,可以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积极地投入零缺点管理,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也可以对每一个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分析,不断进行经验的交流等。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要亲自参加,表明决心,做出表率;要任命相应的领导人,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教育和训练员工零缺陷管理。
(2)确定零缺陷管理的目标。确定零缺陷小组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包括确定目标项目、评价标准和目标值。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形式,将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及时公布,注意心理影响。
(3)进行绩效评价。小组确定的目标是否达到,要由小组自己评议,为此应明确小组的职责与权限。
(4)建立相应的提案制度。直接工作人员对于不属于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原因,如设备、工具、图纸等问题,可向组长指出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也可附上与此有关的改进方案。组长要同提案人一起进行研究和处理。
(5)建立表彰制度。无缺点管理不是斥责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不是指出人们有多少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向无缺点的目标奋进。这就增强了职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1)需求明确——它要求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预防在先——按客户要求的内容充分做好达到需求的各种准备,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
(3)一次做对——实施中要第一次做对,不能把工作过程当试验场或改错场。
(4)准确衡量——任何失误或制造的麻烦都以货币形式衡量其结果,不用抽象的名词含糊不清。
(5)责任到位——把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零缺陷”分解成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专业组直至各岗位,按计划分步实施。
(6)调整心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扫除心理障碍,从思想上认识到实现“零缺陷”有利于公司也有利于自己,改变做人做事的不良习气。
(7)完善机制——把实现“零缺陷”的优劣与个人在公司组织中的地位和收入直接挂钩,对出现问题根据权衡进行相应赔偿。
(8)强化训练——通过学习、技能竞赛等强化技能,达到“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