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课本剧的理论基础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中有关于课本剧的明确定义:“根据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排演的戏剧小品。”也有学者论述了课本剧的多种形式“可以改编成话剧课本剧、戏曲课本剧、木偶课本剧、皮影课本剧,还可以改编成舞剧、哑剧、朗诵等形式来演出。”笔者认为,课本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本剧专指根据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排演的戏剧小品;广义的课本剧不仅包括根据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改编排演的戏剧小品,还包括根据由课文而延伸的课外阅读文章和世界名著,以及生活这个“活课本”中的事件而改编创作的以话剧、小品、戏曲、朗诵等多种形式演出的戏剧小品。学校中开展的一些活动,不管是不是在课堂之上,只要这种活动遵循了编演课本剧的思想并运用了课本剧的形式,都可以看作广义的课本剧。而课本剧的改编排演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相关的理论基础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加德纳在其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心理学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主要可以分为八种智能,即:“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我意识)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智能,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所倾向,侧重于某一个或几个智能的发展。“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所以教育就应该为学生创造开发潜力、培养智能的机会,让学生得到适当的锻炼,从而发展自身的多种智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而课本剧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多种智能的机会,在编演评课本剧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而发展各种智能。在课本剧的排演对词阶段,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在编写剧本以及安排、设计演出环节的阶段,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在课本剧排练的布景、选位阶段,可以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在制作演出道具及课本剧排演中设计人物动作的阶段,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为课本剧演出选取配乐的阶段,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在课本剧编演互相切磋的阶段,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发展其人际关系智能;在演出后评议课本剧的阶段,特别是自评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内省(自我意识)智能;在课本剧的准备和排演阶段,学生首先要观察自然及社会来搜集资料,并在排演时进行亲身的实践,从而发展了其自然观察的智能。总之,在编演评课本剧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某种智能。通过参与课本剧活动,学生的多种智能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内隐学习理论

内隐学习理论最早是于196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Reber)提出来的,他的研究表明:“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环境刺激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了解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这就是内隐学习的过程。”与有意识的显性学习不同,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内隐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我国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在我国2000年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做了明确的阐述。当然,内隐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也起着相当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恰当地运用内隐学习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呢?课本剧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学语文课本剧活动中隐含着内隐学习理论,在课本剧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们会自发地阅读课文及相关的名著作品,从而理解课文、了解背景,编出好的剧本;在课本剧活动的编演阶段,学生会主动地讨论人物台词、动作以及布景、配乐等,从而使人物特点突出、衔接自然,演出好的剧幕;在课本剧的评议阶段,学生们会自发地进行自评和他评,并请教师对自己的演出进行评价,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编演评课本剧的整个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在学生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发地进行的,他们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素养以及审美、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学习理论

我国自古就有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严格来说,“合作学习”20世纪70年代才在美国兴起。近些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中也体现出了“合作学习”的理念,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以使自身和小组其他成员都获得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学者致力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其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这样定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使自身及他人共同受益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不少学生也受到了相当的影响,具备了一定的竞争意识。适当的竞争意识是有益的,有利于学生之间比学赶超,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只注重如何在学习中胜过他人,而不注重与人交流学习情况,走向极端甚至有害的竞争。他们忘记了学习过程中除了竞争,还要有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他们在共同协作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更快速地发展。课本剧活动本身是一种很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整个编演评课本剧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如何自然地过渡衔接、如何制作道具及选择配乐、如何排练及演出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和集体的凝聚力,通过共同合作演绎出的课本剧,也定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四、建构主义与课本剧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盛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教育界逐渐兴起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环境中由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得的。在开展课本剧教学时,教师不会把戏剧和文本解读的知识直接摆在学生面前,而是给学生创设课本剧教学的微观环境,让学生利用课文、网络等材料,自编、自排、自导和自评课本剧,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在动态学习中生成相应的知识和智慧,彻底抛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的陈旧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下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开展课本剧教学时,教师所做的只是宣布任务、明确要求和指导,然后下放权力给学生,完全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在读—编—排—演—评中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大胆想象创造、互动合作,不断建构新知识和对文本知识的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本剧教学的指导者,学生是课本剧的主体,教师不能管得太多以免限制学生发展。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及道具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课本剧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在开展小学课本剧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任务,主动建构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在编演课本剧、品评课本剧时也相应完成了对课文意义的建构。幻灯片等不再密密麻麻地呈现对文本的解析,而是完全为课本剧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服务。

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所以开展课本剧的教学设计把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上升到形成系列活动以达到创设语文环境,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境界。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增加互动因素,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语文教育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达到统一。同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而课本剧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能够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六、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还特别强调“做”,认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他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分别为: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干一点他想干的东西。课本剧教学力求让学生在“做中学”,解放他的头脑,让他思考课文和戏剧的关系;解放他的双手让他完成自己的任务;解放他的眼睛,让他发现不一样的上课方式,发现同学的智慧;解放他的嘴,让他想说、敢说、会说;解放他的时间空间,让他释放自己、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课本剧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因素,让学生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最近发展区理论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就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传统教学一般遵循先教后学的顺序,学生在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再学习和练习。这种教学的一个明显缺点是对学生的已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不做区分或区分得不好。结果,不该由教师讲解而应该由学生自学解决的知识被教师讲了,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增加了教师的讲解时间;而该由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所花的时间不足,削弱了讲解的效果。课本剧教学重视学生的主动研究,要求学生能像专家一样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教师只要提供一个课本剧教学情境,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围绕课本剧研究自己喜欢、关注的内容。 bHqL0hMLyyPcMOjBu1IjCuTK2bL6owMhSmCtjIFnV9C1uYzFPTjRZuwlZ/PbvW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