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永远怀念鲁道夫·瓦格纳教授

2019 年 10 月 25 日晚上,我们敬爱的鲁道夫·格奥尔格·瓦格纳(RudolfGeorg Wagner,1941—2019)教授在至亲陪同下于家中安详离世,享年 77 岁。

中外学界对瓦格纳教授的逝世深表惋惜,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一代欧洲汉学大家、治学严谨的人文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育家。2017 年,瓦格纳教授荣膺香港浸会大学创意研究院杰出访问学人暨饶宗颐国学院杰出访问学人两项殊荣,进驻国学院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交流,主持一系列公开讲座和研究生座谈会,其间与香港高等院校的师生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情景之热烈至今仍为人乐道。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轻学者瓦格纳在德国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巴黎大学及慕尼黑大学之间辗转求学,攻读汉语、日语、政治学和哲学。1969 年,在著名汉学家鲍吾刚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慧远问鸠摩罗什大乘要义研究》,以净土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之间的通信为对象,研究成果胜义纷陈。毕业后获取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1969 至 1971 年间先后访问哈佛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用力三十多载的王弼《老子注》研究正是发轫于此次访学。

瓦格纳教授 1972 至 1977 年间获柏林自由大学聘任为助理教授,虽然其东亚研究系侧重当代中国,而瓦格纳一直以来接受正统的古典学术训练,两者未能完全对口,但他勇于面对新挑战、学习新知识,足见其治学格局不拘古今,当代中国研究更成为他日后的一大研究领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多次前往美国访学,先后担任康奈尔大学人文学会研究员、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3 年起获聘为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员。其享负盛名的太平天国宗教研究、新中国新编历史剧以至新中国散文专题研究,都是八十年代访美之行的成果。

瓦格纳教授于 1987 年获海德堡大学礼聘为汉学讲座教授,随后在该所大学担当不同要职,包括东亚研究中心主任(2005—2009)及“全球脉络下的亚洲与欧洲”卓越研究群联席主任(2007—2012),2009 年起出任汉学资深教授。在其辉煌丰硕的学术生涯里,海德堡大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他一生获奖无数,其中 1992 年 12 月获德国研究基金会颁发莱布尼茨奖,该奖普遍被视为德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获此殊荣亦容许他投放五年时间和精力钻研王弼哲学。研究成果最终体现在他的“论王弼哲学三书”,分别为 The Craft of a Chinese Commentator: Wang Bi on the Laozi(2000)、 Language, Ontolog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China: Wang Bi’s Scholarly Exploration of the Dark (Xuanxue)(2003)及 A Chinese Reading of the Daodejing : Wang Bi’s Commentary on the Laozi with Critical Text and Translation (2003),奠定了他在汉学界的不朽地位。2008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印行中文版《王弼〈老子注〉研究》,集中呈现了三书的内容。

瓦格纳教授晚年的治学兴趣主要在跨文化研究,主张以“跨文化视野”作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主导原则。他近年的学术贡献触及广泛的研究领域,协助构建重大的学术讨论,并开拓出新的探索场域。在抗癌的最后阶段,他仍凝聚心力准备“跨文化研究新方向”会议(“全球脉络下的亚洲与欧洲”完成历史任务前最后一场会议)的主题演讲。即使病情日益转差,瓦格纳教授依然尽其所能继续各种学术书写,足见他是以鞠躬尽瘁的态度追求学问,至此为学为人庶几两全,无愧“学人”之称。

当噩耗传出后,识者无不为之扼腕叹息。瓦格纳教授充沛的生命力、无限的求知欲,以及对家人、同事、同行的关爱和慷慨将长存我们心间。他的睿智、幽默和人格魅力将永远为大家缅怀。 kbFBOVMjbkkiCNbVv0WLLvR86XSJsrABChN7ginte3v9iJdZiKnCsXZSSyiH47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