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

人的发展离不开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其中遗传是上天赋予、与生俱来的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受人为影响的、后天获得的,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所以优质的环境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手段,可以改变人的发展轨迹,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科学。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孔子、墨子、荀子等教育家都谈到过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西方,洛克、卢梭、福禄贝尔、弗洛伊德、埃里克森、杜威、华生、蒙台梭利、皮亚杰等教育家、心理学家就环境对人的影响开展了诸多研究。例如洛克说:“人出生时的心灵像白板一样,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环境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源于经验。”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甚至乞丐和盗贼。”皮亚杰则认为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位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杜威则在肯定儿童主体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提出要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从上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环境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环境与幼儿园环境

(一)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自发地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指与个体相关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对人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过去、当下和将来的人、事、物等全部社会存在,其中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社会现实,则是更为重要的精神环境。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打死一匹狼后,从狼窝里带回了一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这个女孩刚开始的生活习性和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觉;不吃素食只要吃肉,吃肉时不用手拿而是把肉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了吃;不会说话,每到午夜后就像狼一样长嚎。经过七年的教育,女孩才掌握了 45个词,勉强会说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的时候大约 16岁,但智力只相当于 3、4岁的孩子。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狼孩现象说明环境的重要性。狼孩从小待在狼群中,生活的自然环境和所受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一生的发展,导致狼孩被带到人类生活中无法适应以致最后死亡。一般说来,除了遗传外,三岁以前的小孩各方面所处外部环境正常,且没有遭遇重大变故的话,此生人格会得到正常的发展。可见,人是遗传素质和后天学习相结合的产物,两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遗传和后天学习对人的影响谁更重要一直是心理学的争论焦点,而狼孩的例子恰好说明,人类后天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其著作《心理学与生活》中还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的祖父萨尔瓦多

我的祖父萨尔瓦多是西西里岛人,酷爱歌剧,但他生活在美国,一贫如洗,以至于从未去看过歌剧演出。然而每周六他都在他位于Bronx的修鞋铺里,从小收音机里收听歌剧。他喜欢将音量放到最大,而且如果是意大利歌剧,大多数高音部分他还会跟着唱。他还觉得有必要开导开导“美国佬”,让他们学会享受歌剧的乐趣,因此,他喜欢门窗大开,让歌剧洒满周围的街巷。

有个周六,一帮熊孩子打破了他的幻想,他们对我祖父挑衅地叫嚷各种难听的绰号。他们的叫嚷声音很大,以至于我祖父听不清他钟爱的歌剧《茶花女》。于是祖父开始反击,但对方继续冷酷地嘲笑和辱骂他。等他们最终离去的时候,祖父听着歌剧的尾声,却再也没有了兴致。

下一个周六,那帮熊孩子像时钟一样准时来了,继续叫嚣和咒骂。祖父这次走向前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实在是太好听了,我甚至都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请继续尽可能响亮地喊叫和尖叫,如果你们这么做,我就给你们每人 25美分。”他们真的那么做了,像鬼怪一样连续尖叫了近半小时。祖父给了他们钱,他们惊喜万分地离开了,意外的横财让他们高兴不已,他们可以去看电影、喝可乐了。

接下来的周六他们又回来了。祖父出来再次表明自己多么喜欢听他们喊叫的声音,因为它们比歌剧和旁边垃圾卡车的声音还要大。但是,因为自己只是贫寒的修鞋匠,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这么难得的声音,所以今天的表演每个人只能给 10美分。

“你把我们当什么?”

“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一角钱给你做什么表演。”

“你那点钱,省省吧。”

他们边说边气哼哼地离开,像往常一样骂骂咧咧,但声音不那么高了。

再一个周六,以及之后的每一个周六,那帮熊孩子不再回来冲着意大利老修鞋匠辱骂和咆哮,因为他们觉得老头太吝啬了。祖父现在可以在每个周六专心致志地倾听他的歌剧,声音放得很大,清清楚楚的,而且不用担心那帮没有礼貌、抱有偏见的孩子来打搅他。

通过这个故事同学们是否觉察到了社会情境对人的影响?社会场景的某些特征都可能对我们想什么、怎么做产生显著的影响,社会环境和行为背景对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起着微妙而有力的影响作用。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长在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围的世界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每一个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每一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驾驭、控制、支配和改造着环境。于是,人与环境如何共生共存达到和谐便成了永恒的话题。

(二)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种特定的环境,绝不是自然自发或随意设置的环境。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的相关理论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可见,幼儿园环境是幼教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精心创设的一切条件的总和。

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创办的鼓楼幼稚园中设计了儿童游乐设施—树屋,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瑞吉欧幼儿园教室被老师其划分为几大功能区,包括:艺术中心、科学中心、建构中心、戏剧中心等。精细划分的区域内,家具全部都是木质的,储物篮也是由自然材料制成,随处可见树枝、石块等元素,体现出幼儿园里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环境是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还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

图1-1 南京鼓楼幼儿园“树屋”(1937年)

图1-2 瑞吉欧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的内部环境,也包括与幼儿园相关的家庭、社区、自然、文化等外部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中影响幼儿发展的一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里所有人、事、物、时间、空间以及各种信息要素,并通过一定的教育制度与观念以及文化传统所组织的、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教育空间范围。

人在幼儿时期对环境的感应几乎是“全面开放”的,好的、坏的刺激均会接受,没有任何辨识及防御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第八条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发挥其最大的正向影响作用。

考题预测

( )属于广义的幼儿园环境。

A.幼儿家庭

B.幼儿所在社区

C.幼儿园

D.以上都是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按构成内容的性质差异来分,幼儿园环境主要分为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大类

(1)幼儿园物质环境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物质环境两部分。自然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中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花草、树木等都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以直接利用的教育资源。社会物质环境主要由幼儿园的房舍、户外活动场地、各种设施设备和活动材料、空间结构与环境布置等要素构成。

(2)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管理方式、言行举止等所造成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管理者、幼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往相处模式及环境氛围。由于幼儿年龄小,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的认知、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二者同时对幼儿产生影响。其中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精神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物质环境由人创设,精神环境通过人和物来体现。例如,由于物质环境的单调匮乏而造成幼儿缺少愉悦好奇的精神体验;由于教师态度严厉,不了解幼儿的心理而造成幼儿面对物质环境时战战兢兢,亦无法使物质环境发挥教育作用。总之,幼儿园精神环境在物质环境的支持下才能发挥作用,而物质环境创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精神环境的状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图 1-3)。

图1-3 幼儿园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按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类型来分,幼儿园环境分为生活活动环境、游戏活动环境、学习活动环境。

按活动形式来分,幼儿园环境分为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游戏环境。

按保教并重特点来分,幼儿园环境分为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按幼儿生活、安全、活动和交往需求来分,幼儿园环境分为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按幼儿园课程结构和特征来分,幼儿园环境分为物质空间环境、组织制度环境和文化精神环境。

考题预测

1.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

A.主要条件

B.必备条件

C.次要条件

D.生活条件

2.按幼儿的生活、安全、活动和交往需求来分,幼儿园环境应当包括( )、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A.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生存环境

D.游戏环境

三、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一)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的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设计的。

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将教育意图融合在环境里,促使幼儿去发现,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可控性

幼儿园内部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控制之下,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幼儿用品等进入幼儿园必须经过精心筛选甄别,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图 1-4幼儿园自然角的环境创设体现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和可控性。当种植内容要进入幼儿园时,教师与幼儿首先确定种什么,排除对幼儿不利的因素,这是可控制范畴;然后根据教育要求及幼儿特点,有效调控种植的种子、土壤、花盆等各种要素,使自然角环境适合幼儿的学习发展状态,体现教育性与可控性的共同作用。

图1-4 幼儿园自然角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和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性决定着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具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而可控性又保证着教育性的实现。 yMIVfUXLvQz6DFhojFsq2Lwf/iAM+MK9kEz3lFBOYT6DQeCWuADHXa5fhIFe8aN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