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机制的基本理论

依据与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形成的关联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来综合各种理论的核心观点。由于选择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顾客导向型企业作为研究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理论的研究对象,因此企业契约理论是形成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的首选。

3.2.1 企业契约理论

由于新古典契约观只针对特定当事人围绕特定事件发生的特定责任和义务关系,以致无法解释人本经济时代顾客导向型企业日趋复杂的交易活动,因此,其契约已经死亡。(Gilmore G,Collins R K L.,1974) [19] 科斯契约理论是基于当事人的利益矛盾,侧重于解决利益分配引起的纠纷和效率问题,而非新古典企业的功能论契约。另外,科斯契约理论注重知识高度分散化、个人化以及信息非对称问题的解决,因此,科斯契约理论适用于人本经济时代具有劳动复杂性的柔性组织,该理论逐步触及企业内部根本性制度因素特征。同时,该理论把企业分析和古典自由主义精神联系起来,从而使得企业契约理论深深扎根于古典自由主义传统。(杨瑞龙、周业安,2000) [20] 从科斯开端,以麦克尼尔的契约哲学为基础,由威廉姆森、哈特等人为主发展的“关系契约论”,不仅符合人本经济时代现实的企业特征,而且适用于产权分析方法,从而使顾客导向型企业的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不再是无根之物。因为它强调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以及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资产专用性等环境假设,所以对现实更有解释力。基于契约视角认知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之间的关系,截至目前,信息非对称的物本经济阶段物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的生产导向型企业物本资本财务,它本质是指生产导向型企业财务化契约与非财务化契约之间的以物类价值为本的契约关系、证券化契约与非证券化契约之间的以物类价值为本的契约关系。

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人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的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的本质是指,顾客导向型企业财务化契约与非财务化契约之间的以人类价值为本的契约关系。本书采用人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的契约观,而非科斯、麦克尼尔、威廉姆森、哈特等人的物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的契约观。在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顾客个性化需求决定企业定制化生产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且满足他们的高层次需求。因此,马斯洛层序需求成为人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契约理论假设前提。人本经济发展观所指导顾客导向型企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范畴,它拓展人类社会范畴以及它所依存的环境范畴。鉴于资源用途多样性,将经济契约、社会契约以及环境契约在资源层面上实现连接,而形成超大契约,简称超契约(丁胜红,2016),它成为本书研究的契约理论。

3.2.2 产权理论

基于企业关系契约主体多元化是产权内涵的逻辑延伸(杨瑞龙、周业安,2000) [20] ,所以产权理论是研究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之一。目前普遍认可的产权概念是因人与物之间关系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简言之,就是对财产的权力(property-rights),也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它是人们围绕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黄少安,2004) [21] 它表现为两层关系,人对物的基础关系,人与人(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这些关系内在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交易性、可分解性、行为性等性质,这些产权属性主要针对物力资产来说,但人力资产的产权主体与其客体具有不可分离(解)的特殊产权属性,这种产权属性决定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时代柔性企业不仅具有一定主体意识或信仰,而且不完备关系契约决定部分模糊产权的价值只能归属于企业载体而使之成为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企业意识或信仰主要是因为人力资产的产权自然主体很容易将自己的意识或信仰“物化”到产权客体上进而融合升华独特的企业意识或信仰。由于这种不可分离(解)性衍生出人力资本一定程度上的可抵押性,说明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有可能分享企业所有权而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一员。因为专用性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是企业获得准租金的源泉(Aoki,1984;Williamson,1985) [22 23] ,企业所有权安排依赖于专用性资产的提供者占有准租金的可能性(黄少安,2004) [21] 。在道(Dow,1993) [24] 看来,若能满足专用资产所有者的参与约束,这种组织形式便可在竞争市场中维持下去。然而在“干中学”的学习型组织中,常会产生产权模糊地带,除了企业不断地对此进行产权再界定、再保护外,利用社会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进行计划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来看,计划与市场成为产权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方式。总而言之,产权理论成为企业人本资源形成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的重要理论依据。上述产权理论是物本经济发展观指导下的理论产物之一,它在“人”与“物”之间关系层面上表达自然观的人本主义,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上表达社会观的功利主义。人权理论作为人本经济发展观指导下的理论产物之一,它在“人”与“物”之间关系层面上也表达自然观的人本主义,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上表达社会观的人本主义。无论是人本经济发展观,还是物本经济发展观,都承认个人价值,这可以通过承认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表现出来。前者注重人的社会自由,而后者注重人的经济自由,因此作为人权理论与产权理论在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对象不同,以及由此产生不同人性假设:前者是具体社会人假设,而后者是理性经济假设。因此,产权理论成为本书研究经济范畴的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理论基础之一。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迄今为止,人们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但人们对此的理解不尽相同。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1991)从发展的生态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的能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1991)从发展的社会学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社会的生活品质”。Edword B.Barbier(1985) [25] 从发展的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David W.Pearce认可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再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James Gustave Spath(1989) [26] 从发展的科学技术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来分析关系契约所“捆绑”企业资源,可以发现,企业是聚“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超契约网络关系。因此,上述从发展不同属性来概括可持续发展定义,其实质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环境关系以及因人与自然关系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的关系来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这不仅与前文理论具有兼容性,而且符合马克思从历史唯物史观对“人本”的判断标准。正因为如此,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锦涛,2007) [27]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因为它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承载了中国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经济核心思想:颇具有自由主义风范的“国退民进”的人本思想(张波,2008) [28] 。这种追求以人的发展权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构成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的硬核。

3.2.4 马斯洛层序需求理论

人本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价值是与人的需求紧密相连、相互转化的,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卢滋,勒克斯,2003) [2] ,因此在以需求为本的人本主义价值判断标准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追求满足自己的需求来达到自身的成长,这也是人本心理学最根本的概念。其中最为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序理论,按照人的发展需求依次排序为:生理需求(衣、食、住)、安全感、归属感(有意义的社会关系)、自尊感(自我价值感)以及自我实现。借助马斯洛需求层序图来形象描述该理论(如图3-2所示)。

图3-2 马斯洛需求层次图

在图3-2中,马斯洛使用“短缺需求”术语是因为这几个层次的需求一旦不能满足就会导致疾病,就像缺乏维生素一样导致营养不良。(卢滋,勒克斯,2003) [2] 因此,处于“短缺需求”状况的经济人的价值观比较接近现实生活中人的功利主义价值观,这里排除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否则与前面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矛盾。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追求精神需求时,往往达到忘我境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超越自我”。因此,为了完善建构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的需求理论,在马斯洛最高需求层上增加“超越实现自我需求”,这样将现实中具有牺牲自我而奉献社会的人本主义人性完整地补充进来,更加完善构建满足体现人权价值的人性假设需求的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尽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很多人所诟病,但从社会引导的角度看,马斯洛理论还是适用的,尤其在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时更为适用。

3.2.5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张文贤,2008) [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已由依靠自然资本、物力资本为主的农业、工业经济形态转向依靠人力资本为主的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形态。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如果说工业社会是以机器技术为基础,后工业社会则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而形成,如果说资本和劳动力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张文贤,2008) [29] 从本质上看,贝尔所言的后工业社会就是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社会。正如人力资本理论开创者舒尔茨(Schultz)所言,“知识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舒尔茨,2001) [31] 。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增值性是资本的本性。资本的增值观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认同,“当作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便是资本的灵魂。资本有一个唯一的生命冲动,那就是增殖价值,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1953) [30] 他们从资本不同属性回答了资本增殖的真正原因在于人力资本。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指出:“同样重要的是,现在真正控制资源和绝对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即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也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而不是某种资源,正是这一点使得社会变成‘后资本主义社会’。它改变了,而且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它创造了新的社会动力,它创造了新的经济动力,它创造了新的政治。”(彼得·德鲁克,1998)

因此,在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经济增长由以物力资本和劳动力数量为主要依托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本所有者身上的知识性要素,并且成为社会发展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和最强有力的动力。具有这样知识性要素的人力资本显然是创新型的人力资本,是从信息非对称的物本经济社会转向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社会的主要推动力。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明塞尔、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等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重大贡献。他们重新证明了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质量的人士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特点体现在人力资本的含义、形成途径中的知识效应,同时把人的消费视为一种重要投资,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革命性的变化。(张文贤,2008) [29] 后来卢卡斯、罗默尔、斯宾塞等人采用了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与新古典统计分析法不同的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成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研究人力资本的重要理论模型。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强调在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人本经济发展观,即以人类价值为本,体现人力资本处于主导地位。(丁胜红、盛明泉,2008) [7] 因此,上述人力资本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

3.2.6 价值链理论

在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阶段,由于信息非对称性决定顾客导向型企业奉行的“渠道为王”仍非过时理论。因此,价值链理论仍是研究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的理论之一。价值链概念由波特(1985)首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基于当时生产导向型的企业经营理念,他认为企业是由不同且又相互关联的所有创造价值活动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Porter,1985) [33] 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由生产导向型向销售导向型转变过程中,布朗从企业战略角度,将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用户在内的整个渠道全部业务活动的一部分创造价值活动纳入企业内部价值链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经济发展,企业所面临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外界环境促使企业确立销售导向型的经营理念,为了提高企业价值,价值链的范围向前后进行了延伸,将原材料供应商和顾客完整地纳入价值链中,在价值链范围拓展的过程中,悄然孕育了供应链。(Lee H L & Billington C,1992;Jayashanker,1998;Simon Croom,2000;陈国权,1999;蓝伯雄、郑小娜、徐心,2000) [34 38] 即由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直到送达客户手中的一系列增值活动构成的网链结构,并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运输商之间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贯穿始终。(杨瑾,2011) [39] 为了对整个产业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涵盖企业、供应商、服务商和顾客的增值环节,对此环节增值活动予以产业化,在原有价值链基础上衍生出产业价值链,其实质是一条由产业内不同企业所承担的不同职能而形成纵向价值链。(Shank & Govindarajan,1992) [40] 其产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也是体现了企业经营理念由销售导向型向顾客导向型转变。当顾客成为第一位时,顾客导向型的企业经营理念已经形成,现代价值链的概念也孕育而成。(Slywotzky &Morrison,1997) [41] 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仅与供应商、销售渠道企业进行协商是不够,与竞争企业合作变得很有可能,因为通过合作做大市场上的“蛋糕”变得更有利可图。竞争企业之间自觉或不自觉协作,便产生了横向价值链。在信息非对称的人本经济时代,知识高度分散性、流动性,为企业内部价值链、产业纵向价值链和竞争者横向价值链整合成价值链网络奠定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网络技术迅猛发达,在价值链网络基础上孕育而出价值链战略联盟的概念(Arnoldo& Nicoles,1996) [42] ,将不同企业价值链的优势环节展开整合,从而达到“共赢”或“多赢”的协同效应,获得整体收益最大化,包括实体经济中有形价值链的优势环节、虚体经济中虚拟价值链的优势环节之间以及自身的协同。基于嵌入性立场研究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理论,特别是研究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机制,上述价值链理论显得弥足珍贵。

3.2.7 价值管理理论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由欠发达阶段进入发达阶段。由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经济与市场也发生转变,由产权为本的物本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人权为本的人本经济买方市场。人类社会的主流需求由基本需求转变为马斯洛层序需求。企业价值管理也由产权价值管理变为人权价值管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管理会计应用,产生了一些如SMA(战略管理会计)、ABC(作业成本计算)、ABM(作业成本管理)、ABB(作业成本预算)、BPR(业务流程再造)、BSC(平衡计分卡)以及VBM(价值管理 )的新技术研究。它们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在西方管理会计这块土壤上生根发芽。同时,管理学与会计学、财务学的边缘研究融合,也正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管理的基本理念。这些创新技术中,据称价值管理(VBM)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个别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公司的财务管理行为。(Bromwich,1998) [43] VBM是衡量、鼓励并支持净价值创造的管理控制系统。根据管理会计主流观点,控制系统概念源自代理理论中提到的行为缺陷,而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人们采取消除代理问题与风险分担问题,以使自身利益与组织的最高利益相吻合。(Anthony& Govindarajan,2001) [42] 麦肯锡公司提出,价值管理可以理解为价值创造的思维和将思维转化为行动的必要的管理程序和制度两者的有机结合。德勤公司提出,价值管理是在价值驱动力和价值创造之间建立起一种直观地联系,通过价值地图可以方便地考察某个特定公司里价值创造的具体过程。阿尔费雷德·拉帕波认为,价值管理核心是将价值创造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价值管理实践。国内学者对西方价值管理理论进行丰富与发展。汤谷良、林长泉(2003) [44] 以价值最大化为作业目标,涵盖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同时尽可能地量化财务战略,将财务理论、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再造和有序梳理。王平心、吴清华(2005) [45] 提出“作业价值管理体系”,他们将作业基础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构建了“作业—作业链—价值链—价值管理”的“作业价值管理模式”。上述价值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提高企业经济价值,但忽略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因此,本书借助上述价值管理的工具思想,将人本经济发展观注入企业价值管理中,构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价值管理模式,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2.8 财务理论

学者们以财权为财务研究出发点,分析财务本质——财权流,提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是从价值和权力两个方面论述现代财务资本职能——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在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基础上,演绎出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财务治理结构是财务治理的核心,最后归于财务决策权成为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伍中信,2009) [46] 上述理论成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理论研究的奠基石,但本书基于现实需求,将基于经济性契约企业本质的财权理论向基于经济社会性企业本质的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也伴随着如下一系列的改变:(1)企业的立场转变;(2)由财权流向广义财权流的拓展;(3)财务研究范式由产权范式向人权范式演变;(4)企业价值观由功利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当然本书也结合李心合(2003) [47] 的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刘桂生(1995) [48] 的“产权结构与财务主体”以及汤谷良(1997) [49] 的经营者财务理论等论证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的相关概念。在上述理论构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概念框架基础上,结合张鸣、张艳、程涛(2004) [50] 的财务预警原理——风险、财务危机、财务预警以及财务预警系统要求,构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机制框架,利用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吴应宇、袁陵(2004) [51] 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因子分析研究等构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模型,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等构建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机制的评价模型。上述理论与相关模型是构成顾客导向型企业人本资本财务预警机制研究主要理论依据。 jSPR/Tsh92bYkvmzwoRgvIyTQ3kvdzxKl9OyCuJM8wqWYVDPifCsBk+IGDQObQ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