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江苏内贸发展概况

2018年,在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下,江苏经济运行实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效能加快提升。全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国GDP增量的10.3%。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96元,同比增长8.8%,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全国的8.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9.7%。网上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49.4%。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江苏内贸流通业规模扩张均明显加快,在行业结构得以调整升级的同时,企业经营绩效不断提升。

一、流通业增长明显,产值比重提升

2018年,江苏第三产业产值47205亿元,同比增长9.4%,与2014年相比,增长53.4%,是三次产业中增幅最大的,但增速与上年相比收缩了2.2个百分点,且低于10%。从产业产值增长情况看,2014—2018年,第三产业增长曲线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6年增速最快,为12.9%,这五年间,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速为11.5%,分别高出第一产业7.8个百分点和第二产业4.9个百分点。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产值在GDP的比重分别为4.5%、44.5%和51%。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50%,超过第二产业,江苏产业结构自此开始形成“三二一”的格局。2018年,江苏人均GDP为115168元,同比增长7.5%,但增速比上年低出3.2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长38.5%,2014—2018年,江苏人均GDP平均增速为8.5%(见表1.1)。

本报告中,内贸流通业部分的行业界定以批发业和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在内的四大行业为主体。江苏第三产业增长幅度最快,报告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服务业的另外两个主要行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与流通业在产值增长、增幅及对经济贡献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2018年,江苏流通业产值为12795亿元,同比增长了35%,增速同比上升26.8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67.2%;金融业产值为7461.9亿元,同比增长了10%,增速同比下滑2.9个百分点,比2014年增长了58%;房地产业产值为5269.8亿元,同比增长了5%,增速同比下滑11.9个百分点,比2014年增长了47.8%。从增长幅度看,流通业增幅快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2018年分别高于金融业近2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30个百分点(见表1.1)。2014—2018年,从行业产值的增长变化情况看,流通业前四年变化不大,在6%~8%之间徘徊,到2018年,增速拉高迅速;金融业产值增幅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4年为最高点19.3%,其余年份均保持在10%~13.5%之间;房地产业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7年为16.8%,是其增速最快的一年,2018年为最低点(见图1.1)。五年间,这三个行业产值的平均增速分别为流通业12.8%、金融业13.6%、房地产业9.9%,金融业快于流通业和房地产业。

表1.1 2014—2018年江苏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产值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注:该表中“流通业产值”数据来自《江苏统计年鉴2019》中江苏分行业数据2018年。

图1.1 2014—2018年江苏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产值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2018年,江苏流通业产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7.1%,与上年相比,上升5.1个百分点,比2014年提高2.2个百分点;金融业产值比重为15.8%,与上年相比,上升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产值比重为11.2%,与上年相比,下滑0.4个百分点。2014—2018年,流通业产值比重表现为先降后升,而金融业则稳中有升,房地产业比重则在11%~13%之间(见图1.2)。

图1.2 2014—2018年江苏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产值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二、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放缓,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无论是在GDP的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率,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18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3.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改善。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1%,实现了下降3%以上的预期目标。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速放缓,吃穿用类生活必需品增速逐渐降低,体现生活品质的体育、娱乐和健康保健类等消费增速提升。个性化、定制化消费对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和身心享受,创新型产品消费增长迅猛。201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0%,略快于GDP的增速,2014—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曲线表现为缓慢下降的趋势,2018年增速跌破10%(见表1.2)。

表1.2 2014—2018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及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数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3 2014—2018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比及与全国的增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数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2018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3230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2017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比2014年增长了41.7%,占江苏GDP的35.9%,但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看,2014—2018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总体表现为下降态势,与全国的增长情况相似,这五年间,其年均增速为10.4%,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见图1.3)。2018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国的比重为8.3%,与上年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2014—2018年,其所占全国的比重8.3%~8.7%之间(见表1.2)。

三、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消费支出更趋多元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江苏消费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96元,同比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200元,比上年增长8.2%,同比增幅减少0.4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加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45元,首次超过2万元,比上年增长8.8%,与2014年相比,增长39%(见表1.3)。

从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情况看,2014—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从2014年的5.6%开始上升,然后基本稳定在8.2%左右,五年间,其平均增速为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表现为先降后升,其年均增速为8.9%,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从这五年的增长情况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均快于城镇,幅度差距最大的为2014年,有4.4个百分点(见图1.4)。2018年,江苏城乡收入比为2.26,五年间收入差距缩小了0.04倍,2014—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缓慢缩小趋势,保持在2.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在逐步缩小。

表1.3 2014—2018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4 2014—2018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单位:元、%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07元,比上年增长6.6%,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9462元,比上年增长6.3%,增速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2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567元,比上年增长6.1%,增速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40%(见表1.4)。从消费支出增长变化情况看,2014—2018年,江苏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但都低于6.5%,2017年为4.9%最低,五年间,其年均增速为5.8%;农村居民增速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6年增速最快,为12%,2018年最低点,五年间,其年均增速为9%。

将江苏居民的消费支出与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对比发现,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速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量入为出”仍然是居民在消费上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略高于城镇居民。不仅如此,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也普遍高于城镇居民,这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越来越小,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旺盛,适应现代化生活服务方式的能力越来越强,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见图1.5)。

表1.4 2014—2018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5 2014—2018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长单位:元、%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2018年,江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1%,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1%,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比2014年降低了2.4个百分点。201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30%,消费模式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8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比2014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自2016年首次跌破30%以来,迅速下落,勇追城镇恩格尔,2018年两者已相当接近(见图1.6)。当然,恩格尔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居民生活的状态,居民的生活和幸福指数还会受到收入水平、福利待遇、医疗改善、物价涨跌及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仍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及其长期发展趋势的指标。

图1.6 2014—2018年江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从消费支出结构方面看,2018年,江苏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居住类消费8104元、食品烟酒类7687元、交通通信3820元(见表1.5)。主要消费支出比重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居住类27.5%,食品烟酒类26.1%、交通通信类13%、教育文化娱乐类10.6%、医疗保健类7.7%、衣着类6.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6.1%,与2017年相比,居住类消费位次排前,首次超过食品烟酒类,提高3.5个百分点,食品烟酒类下降2.9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类下降1.4个百分点(见图1.7)。消费支出的增加使得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并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市场的规模。

图1.7 2018年江苏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数据整理而得。

表1.5 2014—2018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在消费增长方面,2014—2018年,食品烟酒类消费增长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8年最低,增长0.9%;衣着类消费增长表现为先降后升,2018年最高,增长4.8%;居住类消费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8年最高,为19.7%;生活用品类消费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2015年最高,为13.6%;交通通信类消费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8年为负增长,-3.8%;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表现为升降隔年交替,2018年最低为负增长,-9.3%;医疗保健类消费同样表现为升降隔年交替,2018年最高,为44.4%,是居民消费增长最快的类别(见图1.8)。2018年,城镇居民消费对于居住类、食品烟酒类、交通通信的消费需求旺盛。

图1.8 2014—2018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各类支出增长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2018年,江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食品烟酒类4338元、居住类4130元、交通通信类 2960 元(见表 1.6)。主要商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食品烟酒类26.2%、居住类24.9%、交通通信类17.9%、教育文化娱乐类9.3%、医疗保健类9.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5.7%、衣着类4.9%。与2017年相比,食品烟酒消费变化较大,下降2.8个百分点,居住类消费提高2.9个百分点,衣着类下降1.1个百分点(见图1.9)。

表1.6 2014—2018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在消费增长方面,2014—2018年,农村居民食品烟酒类消费增长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8年为负增长;衣着类消费也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8年最低,为负增长;居住类消费表现为隔年升降交替,2016年最高,为22.9%;生活用品类消费也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2016年最高,为20.7%,2018年最低,为负增长;交通通信类消费表现为隔年升降交替,2016年最高,为24.1%;教育文化类消费增长同样表现为隔年升降交替,2015年最高,为8.6%,但都不超过10%;医疗保健类消费增长升降起伏较大,其中有两个年份都超过20%,2015年最高,为28.8%。从这五年各类消费增长的变化发现,2014年,农村居民消费对于食品烟酒类、居住类消费需求最高,2015年,居民对于教育文化娱乐类、医疗保健类的消费最高,2016年,居民对于居住类、生活用品类及交通通信类需求最旺盛,2017年,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类、交通通信类消费更旺盛,2018年,居民对于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更有需求(见图1.10)。

图1.9 2018年江苏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10 2014—2018年江苏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江苏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模式比重中,占前三位的仍然是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且三者占总消费支出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近几年,城乡居民在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在食品烟酒类、居住类、交通通信类以及教育文化娱乐类等商品方面消费所占比重增加。一方面,不仅表明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偏重于对居住条件、通信社交等的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仍在不断增加。

四、商品市场不断整合,交易效率增速放缓

近几年,江苏限额以上商品市场在市场数量、从业人数上仍在收缩,但在商品交易额和营业面积方面有所增加。2018年,江苏拥有亿元商品市场469个,同比下降3.7%,全年实现成交额20771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同比下降了12.2个百分点,亿元市场的营业面积为361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交易业主从业人员为95.8万人,比上年减少2.3%,商品交易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趋于规范化发展(见表1.8)。2014—2018年,从增长情况上来看,江苏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自2014年逐年下降,2017年后降到了500个以内;从业人员规模也表现为缓慢下降,2016年以后减少到100万人以内;交易市场的营业规模则表现为先降后升,2016年开始增长;商品成交额增长则表现为先降后升,2015年为负增长,比2018年少了近4800亿元,其成交额增长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2017年增长最快,达到17%,这五年的年均增速为4.8%(见图1.11)。

表1.8 2014—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11 2014—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市场商品成交额及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商品市场的单位绩效是反映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交易效率,本报告选择亿元以上商品市场的单位市场成交额、单位营业面积销售额和人均销售额这三项指标,来观察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交易效率。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单位市场成交额为44.3亿元,同比增长8.9%,比2014年增加38.9%;单位面积的销售额为5.7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8%,比2014年增加9.6%;人均销售额为216.8亿元,同比增长7.4%,比2014年增加28.7%(见表1.9)。2014—2018年,这三项指标的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2015年为它们的最低点,之后逐年提高,从增长幅度看,2015年为增长最低点,之后两年增速加快,到2017年增长幅度最快,增速分别为单位市场成交额20.5%、单位营业面积销售额7.2%、人均销售额17.5%,2018年增速有所减缓(见图1.12、图1.13、图1.14),表明近几年来,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通过改革,加速转型升级,成效渐显。

表1.9 2014—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单位绩效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12 2014—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单位市场成交额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13 2014—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单位面积成交额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14 2014—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每人成交额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图1.15 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综合商品市场各类别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数据整理而得。

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市场商品成交额为2785.18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主要商品市场成交额占比分别为农产品市场占54%,同比上升 1 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市场占22%,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市场占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见图1.15)。2018年,江苏专业商品市场成交额为17985.5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主要商品市场成交额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生产资料市场占44.3%,纺织、服装鞋帽市场占27.9%,农产品市场占14.1%,家具、装饰材料市场占5.1%,汽车及零配件市场占2.7%,花鸟鱼虫市场占2.3%,黄金、珠宝首饰市场占0.9%,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占0.7%,食品、烟酒市场占0.5%(见图1.16)。与2017年相比,生产资料市场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鞋帽市场减少了4个百分点,家具、装饰材料市场、汽车及零配件市场均减少了1个百分点,农产品市场与食品、烟酒市场的比重变化不大。

图1.16 2018年江苏亿元以上专业商品市场各类别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数据整理而得。

五、流通企业市场化程度提高,跨国企业规模有所收缩

2018年,江苏限额以上内贸企业销售额为69212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比2017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7.9%,增幅较大。其中,国有控股企业销售额为12262.3亿元,同比增长13.5%,比2017年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32%。从国有控股企业销售占比看,2018年占比17.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2014—2018年,国有控股企业比重保持在17%~21%之间(见表1.10)。

2018年,非国有控股企业销售额增速为24.7%,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增长51.8%。2014—2018年,其销售额增长速度表现为先降后升,平均增速为 8.8%。从销售额占比看,非国有控股企业销售额占比为82.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2014—2018年,江苏内贸限额以上企业非国有化比重保持在79%~83%之间,表明江苏内贸企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见图1.17)。

表1.10 2014—2018年江苏内贸限额以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及增长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图1.17 2014—2018年江苏内贸限额以上非国有控股企业销售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当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主要的商品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之时,流通业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尽管,少数国家近几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流通企业国际化发展道路风险不可避免,相比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流通国际化程度提高速度较快。2018年,江苏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连锁企业销售额为1058亿元,占连锁企业销售额的22.3%,比重连续三年几乎没有变化;门店数4097个,占连锁企业的比重为17%,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营业面积为547.9万平方米,占连锁企业的比重为27.6%,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为13.2万人,占连锁企业的比重为39.8%,变化不大,与2017年相比,江苏外资及港澳台投资连锁企业营业面积仅为其的51.4%,明显减少(见表1.11)。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五年间,外资连锁企业销售额占比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海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在减少。

表1.11 2014—2018年江苏外资及港澳台投资连锁企业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2018年,外资商业企业经营绩效方面,单店销售额为2581.4万元,单位营业面积销售额为19302.8万元,人均销售额为80.1万元,与201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单位面积的绩效提高了一倍多。2014—2018年,江苏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连锁企业销售额增速曲线表现为升降隔年交替,2017年增速为-5.4%,为最低,2018年增速最快,五年间,江苏外资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为-2.1%(见图1.18)。一方面,反映了“新零售”背景下,江苏线下连锁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跨国连锁企业受国内市场影响较大,市场规模有较明显的收缩,且较大规模的企业间重组和兼并将成为趋势。

图1.18 2014—2018年江苏内贸外商投资企业销售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六、连锁企业销售增长减缓,入选百强企业数量下降

2018年,江苏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连锁总店212家,比上年增加了5家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为4744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扭转了2017年受互联网和“新零售”的影响而致线下连锁企业销售业绩下滑的局面,与2014年相比,连锁企业销售增长32.5%;连锁门店数24064个,同比增长4%,与2014年相比,增长21.4%;连锁门店营业面积198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6.3%,与2014年相比,增长1.5%;从业人员33.2万人,同比减少11.3%,与2014年相比,减少11.4%(见表1.12)。

从限上连锁企业规模变化情况看,2014—2018年,连锁门店数表现为先减后增,2015年为最低点;销售规模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2016年达到最高点,2017年销售收缩明显;销售面积呈现出先增后减,2016年为最高点;从业人数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2015年为最高点,2017年为最低点。新零售背景下,流通业受影响明显,尤其2016年以后,部分线下商业业态销售呈下滑趋势,这将势必带来新一轮的行业调整和企业改革。

表1.12 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经营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2018年,江苏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4.3%,与2014年相比,下跌了1个百分点。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连锁化比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2017年、2018年均低于15%。江苏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2014年增速为-25.9%,为最低点,2015年大幅度反弹,增速达到27.5%,然后又持续下滑,2017年为负增长,2014—2018年,限上连锁企业销售增速大起大落,其年均增长率为1.1%(见图1.19)。

从限上连锁企业单位绩效看,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单店销售额为1971.4万元,同比减少0.4%,与2014年相比,增长18.5%;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93万元,同比增长23.8%,与2014年相比,增长60.1%;人均销售额为143万元,同比增长0.5%,与2014年相比,增长49.6%。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单店销售额表现为先增后减,2016年为最高点,每平方米销售额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2014年为最低点,2018年为最高点,人均销售额则表现为缓慢增长,2015年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见表1.13)。

图1.19 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连锁化及销售增长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表1.13 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经营效率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在单位绩效的增长情况方面,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的单店销售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2014年为最低点,2015年为最高点;单位面积销售增长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也是2014年为最低点,2015年为最高点;人均销售增长曲线表现为先升后降,2014年为最低点,2015年为最高点。尤以2014年问题比较突出,三项指标的增长都是两位数负增长,2015年又呈现大幅反弹,三项指标增速分别提高36个百分点、50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见图1.20)。

图1.20 2014—2018年江苏限上连锁企业效益增长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中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从总体上看,这五年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规模起伏变化,与近几年的互联网下带动的新型业态井喷式发展、创新型的无店铺商业形态的不断壮大、连锁企业自身的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行业内部调整已迫在眉睫,企业痛定思痛后,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企业可以尝试关闭低效门店,减员增效;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信息和数字化的投入,引入合作机制,创新服务,逐步提高运营效率。

2018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连锁百强门店总数13.8万个,同比增长16.0%,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在连锁百强各业态中,便利店增速遥遥领先。2018年,便利店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21.1%,比上年增长4.2个百分点,门店数量增长18.0%,新增门店11944个,占百强新增门店总数的62.5%。大型超市单位面积效率平均下降8.0%,但每个人员营业额提高4.9%,毛利率达到21.5%,提高0.5个百分点。外资大型超市的单位绩效方面,其坪效平均下降4.0%,人效提高5.5%,毛利率达到23.2%,略高于百强大型超市的平均水平。2018年,连锁百强百货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5%,门店数同比增长3.9%,线上销售增长46.1%,均低于百强平均水平,毛利率17.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国内百强连锁企业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连锁集团,成为商贸流通业的龙头企业和主导力量,其中,江苏进入连锁百强企业前10名的有1家,前50名的有5家,前百强的有7家,从数量上看,比上年少了3家。

七、内贸就业人数增加,就业结构优化

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5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957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6.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7.6%,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6.3%,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

江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8年,江苏就业人员数为4750.9万人,同比减少了6.9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764.9万人,同比减少4.3%,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2033.4万人,同比减少0.4%,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1952.6万人,同比增长1.8%(见表1.14)。与2014年相比,三次产业就业占比变化情况分别为第一产业减少16.8%,第二产业减少0.7%,第三产业增长8.8%。

表1.14 2014—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从江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情况看,2018年,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1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42.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41.1%,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3.4个百分点。2014—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中第一产业稳步下降,第二产业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则逐年上升,2017年比重已超40%(见图1.21)。可以发现,江苏产业就业结构初步得到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些差距,2018年,全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比为26.1%∶27.6%∶46.3%,江苏为16.1%∶42.8%∶41.1%,第三产业比全国低了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高,江苏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1.21 2014—2018年江苏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江苏内贸流通业的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的情况,2018年,江苏流通业就业人员数73.8万人,同比增长3.3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3.8%,比2017年上升0.1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员数55.8万人,住宿餐饮业就业人员数1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9万人和1.4万人,与2014年相比,分别减少3.6万人和1.8万人。五年间,内贸流通业就业人数下降了5.4万人(见表1.15)。不难发现,“新零售”尽管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内贸流通业2018年就业人员数不减反增正是一个可解释的例证。从就业人员增长情况看,内贸流通就业人员增长表现为先降后升,2014年后均为负增长,2015年为最低点,2018年首次正增长,增速为4.7%,这应该与相关政策的利好对行业和企业的影响有关(见图1.22)。

表1.15 2014—2018年江苏内贸流通业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注:该表数据为统计年鉴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

图1.22 2014—2018年江苏内贸流通业就业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9)数据整理而得。 Equ5Brifx+ep3IbTW9OFBJNxCZ101K073qMHC8KPXdnMGibXRJMZka+vjwV8Ky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