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
2018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9.26万亿元,雄踞全国第二位,略低于广东省,增长率为6.7%,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毗邻浙江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带,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的商务大省,总体经济状况运行很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具有领先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先进的创业意识,制造业实力雄厚,具有智能制造品牌优势,以上这些因素构成了江苏省商务发展的优势来源。当今世界充满变革,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江苏省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江苏发展正处在多种重大机遇叠加之中。未来发展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些重大机遇。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毗邻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经济大省,在地理位置方面具有保障商务发展的突出优势。江苏省与长三角地区的兄弟省份保持紧密合作,有利于促进本省商务的综合发展。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长三角地区融合发展获得新的成效。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和三省一市相关委办局领导见证下,苏、沪、浙、皖签署三省一市大数据联盟共同合作备忘录,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身的产业特色,把握好智慧应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共同把长三角打造成全球数字经济高地。
迄今为止,江、浙、沪、皖深度合作,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正式启动,这对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长三角“一小时都市圈”基本建成,江苏也全面启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2018年,江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完成投资116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71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10万及以上人口乡镇高速公路覆盖率达到95%以上,通达程度、服务能力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长江跨江通道14个,在建通道4个。铁路里程达到0.3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为846公里 。铁路覆盖13个省辖市,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快速铁路里程较“十一五”末翻一番,苏南地区高铁通道基本形成。内河航道总里程、四级以上航道里程和密度以及港口综合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等均居全国第一。9个运输机场布局全面落地,实现地面交通 90分钟车程覆盖全部县(市),并建成通用机场10个。积极推进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已建成综合客运枢纽17个,极大提高了群众出行换乘效率。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站场达到42个,数量居全国前列。由此可见,在优越的地理位置的基础上,江苏省交通运输能力逐渐提升,这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商务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随着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江苏省经济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2018年,江苏经济发展依然注重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增速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稳中有进,全省GDP达到9.26万亿,仅次于广东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在全国GDP中的比重达到10.3%,比上一年提升了 0.2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为6.7%,虽然较2016年7.2%的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略高于6.6%的全国整体水平。2018年的江苏经济不仅做到了“稳增长”,还实现了“调结构”,三次产业占比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GDP所占的比重分别是4.5%、44.5%和5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2万元,位居全国第一,比上年增长7.5%。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一半,且第三产业增长率快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升级。
2018年,江苏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96元,位居全国第5位。较2017年的35024元增长8.8%,增长速度较快 。在其他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增强了消费能力,增加了消费需求。2018年,江苏人均消费性支出25007元,比2017年的23469元增长了6.6% 。消费品市场也因此稳中趋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230亿元,比2017年增长7.9%,有效推动了江苏省的商务活动发展。较高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既提升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活力,发挥了江苏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在当前出口规模出现萎缩的情况下,也有利于江苏省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对内需的利用,实施出口转内需的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指出,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江苏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把“一带一路”倡议与沿海开放战略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战略统一规划,一体推进,全方位发力,迅速形成新一轮开发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浪潮。2018年,江苏共发送中欧(亚)班列突破1000列,同比增长75%。其中,“连新亚”班列依托海港及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双重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国际中转运输、海铁联运特色,通过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纸浆、粮食、棉花等货源,中欧班列回程比例上升至去程的67%,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货物品类日益丰富。中欧班列运送货物品类日益丰富,已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化工品、机械设备、纸浆等品类。目前,中欧班列运输重箱比例已达88%,其中,去程班列重箱率为95%,回程班列重箱率为77%。
2018年,江苏省还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本省企业“走出去”,向“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进行大量的投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先行先导作用,组织企业代表团赴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考察,推动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等集群重大装备及优势企业走出去。江苏不仅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花开异国,而且近年来快速成长的光伏、输变电、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也在他乡绽放光彩。将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与“一带一路”产业融合相结合。引导集群建设省级境外园区,鼓励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设立研发中心,进行全球化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资源配置、融资服务和市场营销,鼓励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并购,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
2018年,江苏省取得地区生产总值9.3万亿元的成绩。在本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第三产业比重超过GDP的一半,处于绝对优势,经济结构发生质的飞跃。江苏服务业提升以后,对先进制造业有促进作用,如生产性服务业会带动制造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档次和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如健康、文化服务业将直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显示,江苏省总体创新能力排名第三,位居广东省和北京市之后,大多数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创新能力均衡,企业创新能力突出。江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企业创新方面,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投入等方面 。
2018年,江苏省创新产出成果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升。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 4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新认定的高新企业超过8000家,总数超过18000家。50项通用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一。2018年江苏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达60.0万件和30.7万件,分别增长16.7%和35.1%;商标申请量、注册量达48.4万件和31.6万件,分别增长36.0%和98.2%;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总量的比重分别达72.9%和77.1%,同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PCT专利申请量5500件,增长19.8%;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量808件,增长28.3%;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45件,增加3.95件;每万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量达2814件,增长18.78% 。
2018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504.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2.64%,较上一年上升0.1个百分点。在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江苏获得金奖4项、银奖6项、优秀奖90项,创历史新高。2018年,江苏省共有50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奖5项、技术发明奖 8项、科技进步奖 37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2%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功获批45家,位列全国第二位 ,每年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已超过2万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全省已拥有创新型领军企业156家 。高新技术企业13278家,位居全国第三。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8人。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466个。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1个,科技服务平台27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04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6个,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117家 。上述的数据都从侧面说明江苏教育底蕴深厚、科研创新氛围良好。
2018年,省政府制定出台《江苏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遵循创新规律,强化创新引领,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更好地将江苏省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江苏省创新水平提高和创业意识的增强,对全省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活力提升、市场经济机制的合理运行也将大有裨益。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全国制造业基地,制造业规模居全国首位,产业门类齐全,在全国处于领跑者的地位,制造业规模庞大,总量稳步增长,充满活力,基础雄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医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工装备等高科技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重工业、高加工度化趋势明显,装备制造带动江苏制造向高加工度化行业在重工业中取得支配性的地位。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7万亿,增长率为5.1%,占全国比重12.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8491.9亿元,仍然位居全国第一位。
江苏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和物联网发展高地,始终把智能制造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助力器,政府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实践,不断增强核心科研技术研发,大力促进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产品性能、生产效率稳定提升,资源能耗、人力成本不断下降。江苏在战略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等产业规模上已达到全国领先,且部分与国际接轨,甚至领先。江苏工业产业种类丰富,多数处于工业化2.0—3.0中后期阶段,信息化和网络化起步早、程度高、发展快,为基于信息化、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五年,江苏制造业各行业累计信息化各项投入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稳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不仅实力强劲,更要拧成一股绳,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优势。2018年6月,《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集群包括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是江苏省制造业的优势产业,代表着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是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集群在推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中的综合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产业发展的动能转换,打造一批高精尖的凝聚力强的新型产业集群“航母”。
受国际市场回暖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重影响,2018年江苏省物流需求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达302551.9亿元,同比增长8.2%,比全国水平高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244355.6亿元,所占比重最大,占80.8%。2018年江苏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2892.7亿元,同比增长6.5%。物流运行效率继续提升,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9%,比上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低0.9个百分点 。近年来,江苏社会物流总需求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居民消费领域物流需求持续旺盛,工业物流中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产品物流需求较快增长,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则较为低迷,反映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阶段性特征。同一时期,江苏商贸物流业整体发展态势逐年放缓,与GDP增长趋势一致,表明物流业收入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与此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持续下降,表明江苏商贸物流成本水平进入加速回落期,这与经济结构优化、运行效率提升和物流的高效运作密切相关。
物流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物流的专业化。借助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专业化呈现出以外包模式为主、自营模式为辅的局面。外包是指将物流配送业务交给专业的物流企业处理,如顺丰、申通、德邦、华宇等以快递、物流为主业的企业,这些企业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客户要求的提高,服务水平日益提升,解决了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等问题,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发展。2018年,江苏省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量累计完成43.9亿件,同比增长22.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80.9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9.8亿件,同比增长25.3%;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33.5亿件,同比增长21.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5806.5万件,同比增长0.6% 。江苏省物流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物流业保持平稳增长,运行质量持续向好,企业效益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