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苏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随着苏北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服务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比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黄繁华、洪银兴(2007)对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多方面评估,认为苏北服务业相对发展水平指标相当靠后,服务业人均消费量指标与其他区域有较大差距,单位工业产值服务消耗量的差别十分明显。苏北服务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既存在规模上的问题,也存在结构上和质量上的问题。由于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均存在不足,使得苏北的服务业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一)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

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存在着结构性不足与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服务业供给不足的行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和公共性服务,过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活性消费领域,主要是餐饮业和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指的是传统服务业进入过度与现代服务业进入不足同时并存,表现为传统服务企业的低利润甚至大量亏损倒闭,与一些垄断性的现代服务企业获取暴利的现象同时并存。进入过度的主要是那些与城市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关的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进入不足的是那些技术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这些行业普遍与政府管制和行政垄断密切联系。

生产性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存在供给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尤其是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致使有效供给不足。生产性服务业较小的规模使服务质量的标准化滞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使市场一些高质量、高标准、差异化的潜在需求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实际需求。由于现有生产性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普遍规模偏小,服务成本相对较高,知识技术含量低,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最后导致了高端服务的“低供给”。

高端生产性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迫使许多制造业企业自我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整个制造业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形成负向的强化反馈机制,进一步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从而使低效供给与低效需求形成一种“低效均衡”,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苏北服务业中公共性服务业也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并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稳态状况,与政府公共职能缺失和经济增长方式有关。江静、刘志彪(2009)认为以增长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使政府将资源过多投入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的领域,直接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当政府以GDP为主要目标和考核指标时,就会将资源过多地投资于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对于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由于其投入大,对增长的带动效果不明显,导致投入不足,从而限制了供给服务的供给。

一方面,政府资源投入结构导致了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对公共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又抑制了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增加公共性服务的供给。在公共服务业只能依赖于政府力量的情况下,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方向就变得非常重要。政府对住房、教育和医疗、养老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带有市场化倾向的改革,最大程度上释放了社会需求,由此使单一来源的公共服务供给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在公共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支出和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加,从而使谨慎性储蓄动机增强,限制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形成社会性的有效需求不足。

在现代服务业供给不足的同时,传统服务业存在着过剩问题。2017年,江苏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9.1%,新兴产业相对集中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21.4%。苏北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上述三个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4%。传统服务业由于进入门槛低,限制少,往往成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的主力。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商业的崛起,传统的批发零售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形成过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仓储和物流产业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由于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本身的不景气,大量劳动力进入餐饮服务业,从而使该行业也出现过剩。虽然传统生活型服务业出现过剩,但并不意味着生活型服务业是健全的。从经济现实来看,服务业为生活服务的功能并没有到位,尤其是年龄化社会的到来,服务业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调整滞后。

(二)服务业的供给相对低端化

从供给角度看,作为中间使用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如果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供给结构,我们会发现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服务行业所占比重过大,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所占比重较小。2018年,苏北处于产业链下游的货物运输及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批发零售业两大类行业分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位于前列,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三大类行业在服务业的比重则较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较弱是供给结构相对低端化的重要形式。苏北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阶段,尤其是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方面,向制造业输送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要素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服务业的竞争力除了创新能力以外,规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苏北的服务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大企业集团较少,品牌建设能力较低,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总体上不高。在“互联网+”和智能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基础性服务业的水平决定了经济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不相适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制造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制造业参与全球化可以享受全球化分工所带来的益处,同时也使自己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价值创造过程被国际资本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北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也开始加大,使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但总体而言,相当多的服务行业并没有对外资实行积极有效的开放。服务业开放度低,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使得服务业难以像制造业一样吸引到大量外资,另一方面服务业中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传统的商业服务业,像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科技服务业由于政策限制使这些行业利用外资的比例偏低。由于服务业的开放存在的政策限制更多,使之难以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的国际化步伐就被延后。

(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信息化程度偏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业拥有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比例仅为20%和40%左右,说明在服务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市场营销方面,大多数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人员组织和宣传上,而对通过信息化改造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获取信息手段关注不够,投资不足;企业之间建立信息联系的比例几乎为10%,说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上,这样必然会造成信息的延迟性和工作的低效率;大多数的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系统,更不要说应用供应链管理等。另一方面,标准化程度不够,苏北服务业标准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物流业、电子商务、商业零售连锁业和餐饮连锁业的行业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现代服务业需要标准化的规则来规范行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市场将会变得极其混乱。因此,江苏省应尽快建立起服务业统一行业标准。基于业务信息实体模型并可向任何语法描述映射的电子文档格式,以及业务过程和信息模型等,将满足和适应不断发展和出现的新技术要求,进一步促进数据共享、系统互操作性。

(五)人才瓶颈问题较为突出,中高端人才吸引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当前服务业竞争激烈,要求人才所具备的技能越来越有多元化以及专业化的趋势。近年来,苏北现代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方向发展。但苏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还存在服务业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引进难度较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等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对中高端服务业人才的支持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在人才开发、人才奖励、保障条件等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服务业人才开发不平衡的现象可以说是服务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最终会影响同一地区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且随着后期的发展,这种不平衡会逐步加剧,甚至会造成地方发展巨大差距和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因而控制人才开发不平衡是必要的。与当下服务业呈现科技化、信息化和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等特点相对应的,服务业人才需求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下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是懂得服务业,还需懂得诸如信息技术、科技知识及互联网知识等,因而当下人才需要多方面锻炼,以使自己具有相关的知识而成为综合型人才。其次,当下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表现在快速学习和快速更新自身知识系统的能力。无论是互联网发展,还是信息科技的发展,其生命周期较短,更新速度快,要实现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最先进的相关技术,这就需要人才方面的储备。 FdLHFKw95+MpOkc8nVs1v6PXICbiTLpM4aQYGYY0ICHy7cb/t8jNMJ1vsDTZW4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