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苏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服务业发展提速明显,经济拉动能力提高

随着沿江和沿海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和地区经济的不断腾飞,为苏中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苏中三市服务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提速,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拉动经济能力提高。表1显示了2013年以来苏中地区各市服务业增加值状况,相比2013年,2018年南通、扬州和泰州服务业名义增加值增加了近2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以上。在苏中三市中,南通规模最大,扬州、泰州次之。2018年南通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7∶46.9∶48.4,保持“三二一”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48.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扬州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69.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2018年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393.57亿元,增长7.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9%,高于工业占比5.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4%。

表1 2013—2018年苏中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随着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提高,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拉动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来看,苏中地区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37.2%提升至47.6%,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南通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8.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居苏中地区第一位。扬州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7%,服务业提高1.1个百分点。泰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9%,下降0.4个百分点,占比排名苏中第二位。

表2 2010—2018年苏中各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单位:%)

资料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表3 苏中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指数(%)(按可比价计算,上年=100)

资料来源:历年《江苏统计年鉴》

(二)服务业税收保持增长态势,投资增速渐趋上行

苏中三市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都获得较快发展,同时税收支撑作用较为显著。2018年,南通服务业实现应税销售9007.1亿元,同比增长22.9%,比2017年提高4.8个百分点,比同时期服务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高 13 个百分点。分县市区情况看:市区实现应税销售 4640.6 亿元,增长10.2%;县区实现应税销售4366.6亿元,增长39.9%,增速比市区、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29.7和17个百分点。2018年1—8月淮安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167.3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居全省第11位,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5.0%,比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服务业税收收入最多的三个行业是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分别实现税收收入56.28亿元、43.23 亿元和 20.94 亿元,三个行业税收合计占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达72.0%;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幅均超过30%,同比分别增长235.5%、110.3%和30.5%。2018年泰州市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增幅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一。从主要行业看,房地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4%。三大行业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0.6%、13.1%和9.5%。

(三)服务贸易加速发展,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

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与国际大都市上海分别位居长江三角洲北南两个洲头,具备发展服务经济特别是服务外包的优越条件。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扩围中,南通成功入选,位居全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列。南通要积极抢抓重要战略机遇,精准定位,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四)主导产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南通列入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的十大行业呈现“三快、三稳、两缓、两降”的发展格局。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发展较快,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5%、19.4%和1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除外)三个行业平稳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11.7%和10%;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缓慢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和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1.2%和16.6%。

2018年扬州市旅游实现总收入917.9亿元,同比增长15.2%;推动文化、软件和互联网等基本产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重点产业,“三区经济”“三新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6%。

(五)重大项目结构渐趋优化

2018年扬州市严格执行修订后的《扬州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认定办法》,强化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标准。全市认定新开工服务业重大项目44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10%,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达26个,占比59.1%,高于省高质量考核目标4.1个百分点;认定新达效项目32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06.7%,新增税收 6.3 亿元,贡献水平较 2012—2017 年间投运服务业重大项目提升了64.1%。在有力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服务业重大项目产出贡献水平逐步放大。

南通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把壮大服务业经济作为“追赶超越”的重点工程,紧抓项目建设、集聚区推进、企业培育、楼宇经济四项工作重点,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阿里巴巴落户南通。目前,阿里巴巴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已开工,该项目总投资达180亿元。项目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一代高性能绿色数据中心。

泰州市新开工项目2018年共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18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03.6%。从产业结构看,认定项目中,工业项目432个,占比为83.4%,计划总投资809亿元,占比为82.4%;服务业项目86个,占比为16.6%,计划总投资173亿元,占比为17.6%。从项目规模看,认定项目计划总投资982亿元,平均规模1.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平均规模1.87亿元,服务业项目平均规模2.01亿元。

(六)服务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8年扬州市净增服务业重点企业139家,超额完成全年净增100家重点企业目标。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4.4%。营业规模超1亿元的企业由上年同期的61家增加到67家,营业收入总计292.85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的65.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数31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43家,实现营业收入172.72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服务业重点企业盈利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改善。

(七)劳动报酬结构优化

2018年扬州市服务业企业职工薪酬明显提高。分行业看,专业技术服务业月人均薪酬超过万元,达到了人均1.1万元/月,在各行业中最高;其次是航空运输业,人均0.8万元/月;第三位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人均0.79万元/月。从薪酬增长幅度来看,房地产业、航空运输业、体育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速最快,分别增长24.3%、23.2%、22.5%和22.3%。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劳动报酬的明显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扬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2018年南通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应付职工薪酬111.8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快于营业收入增速7个百分点。 Vcbul9Jg6+EIAvKd7ND9K3zcY/oVV2M4gRIw1mPw/i3wF/bCIXE9Ms6Q+s5Fcyd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