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正式发布了全球行动纲领,明确了生殖健康定义,其内涵主要包括避孕节育、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性传染病预防和生殖权利。由于当时世界庞大的“婴儿潮”一代妇女正值生育旺盛期,国际社会将避孕节育和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作为重要研究和实践领域,育龄期妇女的生殖健康得到很大改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系统不但接受了国际社会的生殖健康概念,而且加快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理念的引入,并结合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迅速付诸于行动。

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强力推动下,1980年开始建立的我国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服务系统,为 15~49 岁已婚育龄人群提供了有效的避孕节育服务。在1990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之后,特别是1994年开罗人发大会以来,计划生育服务内涵开始向全面促进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方向发展,不断适应和满足了广大育龄人群迫切的生殖健康需求。我国计划生育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弥补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不足,与我国的妇幼保健服务系统一道在生殖健康促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近些年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比例的增加速度很快,她们已经不属于计划生育服务的目标人群,从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职能上讲,应该属于妇幼保健系统,可是她们的许多生殖健康问题又与早期避孕节育有关,比如使用避孕环,节育手术后遗症治疗以及生殖道感染防治等问题,仍然需要计划生育服务系统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农村,1980年代上环的育龄妇女进入中老年后需要取环的人数大增,但是基层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两个服务系统之间缺乏制度化的协调和衔接机制,服务职能的界限模糊不清,不能及时并安全地为绝经后妇女取环,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中非常薄弱的环节。2013年中央决定卫生、计生合并,成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县乡两级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服务机构正在重组与磨合之中。

当前我国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服务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人口发展本身产生的中老年妇女的比例迅速增加导致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发生变化,我国农村妇女围更年期的生殖健康服务明显不足,尤其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妇女不能得到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二是在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农村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系统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源共享的互补优势,为中老年妇女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至今为止国内这方面少量的研究都很局限,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本身,没有从人口发展的角度研究农村中老年妇女生殖健康需求变化、中国特有的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体系发挥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缺少对农村中老年妇女生殖健康服务需求和服务提供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证性研究。

本研究以循证为导向,从中国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角度,深入探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中老年妇女生殖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需求、当前生殖健康服务系统为中老年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能力、模式和管理机制,为构建新型农村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选择典型地区,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40~64岁中老年妇女生殖健康服务现有的不同发展模式进行实证调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了没有满足的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殖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我国农村中老年生殖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新机制的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4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已将本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纳入其中,实施农村中老年妇女生殖健康促进项目,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治疗和随访服务。

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金编号:11BRK016),课题组成员:孙晓明、舒星宇、宗占红、毛京沭、王璇。本研究得到调研点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参与调研的同仁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晓明
2020年6月于南京仙林 3sdGPDRt/u0UXKO8EE0NWimF8IvFGX/4Nr1DVm8s05bNzV+k2jS7juEW1R45Vb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