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参与、保障”的积极老龄化策略,不难看出健康是老年生命历程中的核心问题,同时,2016年我国亦提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在城乡二元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差异的宏观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存在城乡倒置现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健康存在城乡差距,农村老年人口健康处于弱势;城乡健康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农村滞后于城市;农村老年人不健康现象引发个人、家庭生活转轨,甚至行为失范。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不仅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而且预期寿命、生活自理能力等健康状况均长期低于城市老年人口,农村老年人能否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体、家庭的生活轨迹,也直接关系着健康中国2020、2030目标的实现。

农村老年人健康是其生命历程晚期的重要事件,健康事件的发展轨迹与影响因素对处于衰老进程的老年人健康促进意义重大,但健康并不仅仅局限在生理健康。WHO于1946年提出了全面健康概念,即健康并不是单纯地没有疾病,而是生理、心理及社会的良好状态,它消除了以往历史上由于国家地区、文化、种族、发展程度等差异的不同认知,也是至今被广泛引用的健康概念,但是关注多维全面健康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健康是良好协调的综合状态,对农村老年人而言,良好的综合健康离不开较好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三维度健康之间互相影响,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更需要关注全面健康。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理论范式,是指个体需要时可获得的来自他人、群体或社会提供的支持,包括实质性支持与情感性支持;从资源归属上看,个体拥有的资源分为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从社会支持的渠道上看,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亲友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和来自社区、政府等组织的正式社会支持。人口健康影响理论,特别是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模型与生命历程健康理论,均直观展现了从个体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社会支持网的影响。对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主要生活在个体、家庭、社区的社会环境中,其健康程度与变化也离不开社会支持环境的作用。农村老龄化程度持续严重的人口形势下,关注农村老年人健康对于个人、家庭与社会尤显必要。对个人而言,健康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长度,影响着其晚年生活质量;对家庭而言,老年人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家庭人力、物力、财力的养老照护支持;对社会而言,农村老年人健康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关键指标,是反映中国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的重要指标。

健康不仅是某种结果状态,也是持续变动过程,还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近年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如何?虽然个体情况可能千差万别,但那些影响他们健康状态的共性的、社会支持性因素会如何呢?这些因素又如何作用导致农村老年人差异性健康结果?作为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组成、老年人口健康的重要组成,农村老年人健康的这些问题亟待回答,本文基于社会支持视角,系统开展农村老年人健康研究。

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老年人健康的相关研究并不少,并且已经在老年人健康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亦鲜有利用健康追踪数据、以多维健康、全面健康的研究视角切入,综合考量个人、家庭、社区多层次影响因素开展农村老年人健康研究。本研究以长期处于健康弱势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农村老年人多维健康与其多层次影响因素的关系。基于社会支持的人口健康影响理论,研究中健康维度考虑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综合健康,影响因素考虑个体、家庭及社区三层次特征,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年3期追踪数据,使用多层统计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跟踪信息进行分析,旨在验证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个人、家庭、社区特征因素的健康影响模式。

研究结构主要分为研究设计、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三个部分。主体研究结构共包括六章,第一章绪论与第二章研究设计主要是提出选题、确定研究内容并完成研究方案设计,为实证分析打基础;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对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综合健康及其多层次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研究设计通过文献梳理,基于社会支持的人口健康影响理论提出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研究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选取2011、2013、2015 年连续追踪满 3 期的3 773 名农村老年人为研究样本,对他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综合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农村老年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综合健康分别用BADL/IADL能力受损、抑郁症状发生、良好自评健康测量。在重复测量的时间基础上,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社区三层次,其中个人特征包括人口学因素、健康相关行为及病患状况三个子特征。人口学特征包括出生队列、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相关行为包括体力活动、社交活动、吸烟、饮酒,病患特征包括身体残疾、患有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身体疼痛、充足睡眠,家庭特征包括家庭收入、居住方式、有人照料、隔代照料,社区特征包括社区区域位置、外在形象、老年人活动场地、卫生服务可及性。实证分析首先利用文献梳理提出研究假设,在变量间关系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层logistic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并解释健康影响机制。研究结论部分提炼全文,形成主要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政策启示。

本文得出共五项主要研究结论。一是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综合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健康现象,以综合不健康发生率为最高、心理不健康次之,躯体不健康紧随其后,并且躯体、心理及综合健康是一体多面的关系,两两关联、互相促进。跟踪期内,农村老年人良好自评健康发生率呈现“╰”形变动,抑郁症状发生率“ι”形变动,BADL能力受损发生率“J”形变动,IADL能力受损率“U”形对称变动。二是个体特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响。(1)存在健康高龄门槛效应,女性健康水平较低。不同出生队列的健康效应显示80岁更像是一个重要台阶,跨过80岁门槛的农村老年人虽然躯体功能严重下降,但心理健康、综合自评健康最积极;女性健康水平比男性差;教育程度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正相关,与综合健康负相关;有配偶的心理健康更好。(2)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体力活动、社交活动对健康均有促进效应,吸烟、饮酒增加了抑郁症状发生风险。(3)病患特征损害健康,身体残疾、身体疼痛、缺少充足睡眠及患有慢病大大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健康负效应更甚。三是家庭特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有显著影响。较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健康影响效应是积极的;生病或需要时有人照料的健康影响效应是积极的;隔代照料对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但对综合健康有积极影响;与子女同住仅与农村老年人IADL能力受损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四是较好的社区支持环境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有积极效应。东部社区的农村老年人健康程度普遍高于中西部;社区内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对健康有积极效应;除BADL能力,较好的社区环境形象对IADL能力、心理健康及综合健康都有正向显著影响;较好的卫生服务可及性仅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积极显著影响。

本文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我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理论,也有助于拓展农村老年人口全面健康与多层次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还有助于农村老年人口健康研究中适宜性统计方法的应用;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更可以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多维健康状况及其因素的影响路径,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健康促进,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提供可行性研究支撑。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验证了基于社会支持的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理论。在社会支持与人口健康影响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聚焦农村老年人三维度健康、三层次影响因素,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综合健康切入,构建并验证了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理论框架。二是拓展了个人、家庭、社区等社会支持环境的健康影响因素,其中,个体层次增加了病患特征因素,家庭特征整合了家庭代际支持因素,社区特征遵循社区健康影响理论分别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物理环境及服务环境四个维度选取并分析社区支持因素的影响效应。三是应用与追踪样本数据结构适应的分层logistic模型,增强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的科学性,避免了使用传统分析方法时可能由分层数据群聚性带来的系统性误差。 0LSxnfssvNlixoHgXgzuUVlBWFR5NkjTcV8H50BVaHxZEVZ+5usL6zXxXcsQrDD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