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财政收入的规模就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是衡量一国财力的重要指标,表明了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大小。衡量财政收入的指标有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反映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可以用绝对数表示,如财政收入总额,但更多的是用相对数表示,来反映财政收入的水平。反映财政收入水平的指标,在实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的国家里,是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在实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国家里,则是用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适度的财政收入规模,既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更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而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对保证政府职能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财政收入的多少受政治经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价格、经济体制和分配政策、制度等。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财政收入的规模,从绝对量看,并不是越多越好;从相对量看,也不是越高越好。实际上,财政收入的规模不是由政府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产品越丰富,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越多。一般而言,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多,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而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和综合性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考察,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大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国家又大都高于低收入国家,绝对额是如此,相对额(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这样。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技术水平在当代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通过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制约财政收入水平。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技术进步会使生产速度加快,质量提高,从而使社会产品和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的增长加快,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充分的财源;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必然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产品价格所占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的提高,相应地会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

(二)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水平。它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依靠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维系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分析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深入研究。

技术进步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技术进步往往促使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技术进步速度越快,GDP的增长也越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充分的财源。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价值所占的比例扩大,从而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由此看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

(三)价格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按现行价格水平计算的,不扣除价格变动因素。这样,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同量的财政收入只能代表较少的商品物资量(包括劳务量)。在这种情况下,按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只是名义上的财政收入,不反映财政收入的实际规模,即存在着财政收入“贬值”问题。所以,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增减。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是增长的;第二,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名义上正增长,而实际上是负增长;第三,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大体一致,财政收入只有名义上增长,实际上基本不变。

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的上涨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物价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即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超过了客观必要量。从宏观上分析,过多的货币量是由财政赤字和信用膨胀两种渠道形成的。如果通货膨胀是财政赤字引起的,由此引起的过量的货币发行称为财政(赤字)发行,财政会从价格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如果通货膨胀不是由于财政赤字引起,而是由信用膨胀引起的,那么财政在再分配中会有得有失,通常是所失大于所得,财政收入实际下降。二是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收入制度是决定价格分配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如果实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纳税人会由于名义收入的增长而适用较高的税率,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从而产生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的再分配;如果实行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则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物价上涨率是同步的,从而使财政收入在通货膨胀下只有名义增长,而没有实际增长;如果实行定额税率或承包制,当通货膨胀时,税收收入的增长必然低于物价上涨率,从而使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上也必然是下降的。我国的现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同时所得税的主要税种之一——企业所得税也实行比例税率,因而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就可能存在财政收入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长、甚至下降的问题。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例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是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处于非平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利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最终都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四)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包括工资制度、税收制度、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等,决定GDP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比例,是影响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因素。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价值占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财政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分配制度改革影响到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规模的影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居民个人收入、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连续增加城镇职工工资并推行奖金制度,以及对企业实行的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等和政府财政体制、税收体制改革等,均属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与制度的重大调整。其结果必然会改变政府财政、企业和居民个人对于社会总产品的原有分配格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与水平,同时也改变了财政收入内部结构。

手机扫一扫,读专栏2-1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财政收入的意义、来源和原则,掌握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了解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状况、财政收入的规模是否适度,解决当前我国财政收入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规模 税收收入

二、复习思考题

1.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可分为哪几类?

2.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是怎样的?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价格对财政收入有什么制约作用? MZvpbwaLfoxyTK2xsIcs2DIi/DVLahtyCOF5kqUKCC+5XhHOTmbL62hNI/5CzC5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