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企业家为什么选择这条路
/ 宫玉振

2015年初春,我在北大国发院EMBA的两位校友程涛先生和王守良先生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敦煌和瓜州。从那以后,每年我都会与企业家学员们一起来到河西走廊,行走在这条古老的丝路上,有时候甚至一年会来这里七八次。

风头如刀,流沙漫漫。天地之间,是无边的戈壁与沙砾,满目的荒凉与枯寂。骆驼刺、芨芨草还有红柳绝望地与干旱抗争,黄土夯成的玉门关和锁阳城默默承受着风沙的切割。终于进入生命得以繁衍的绿洲,路旁的水渠也大多是干涸的。与烟雨江南相比,你会发自内心地感慨上天真的是不公平的。

那么,为什么今天那么多的企业家都来走这条路?为什么很多人走了一次之后还想走?为什么这条路成为很多人魂萦梦绕的地方?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这条路,张骞走过,霍去病走过,班超走过,玄奘走过,林则徐走过,左宗棠走过。一条古丝路,半部中国史。没有哪条路,能与中原王朝的兴衰如此息息相关,也没有哪条路,能承载这么多的精神内涵。

这是一条充满英雄主义的血性之路

丝路的打通,用的是战争的手段。而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之所以要打通丝路,又是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

清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曾经对中原王朝的生存逻辑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分析:“欲安中原,必保秦陇;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

长期以来,中原地区农耕民族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如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游牧民族可以从北和西两个方向,对中原地区形成半包围之势,随时发起战略性的进攻。尤其是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更是对关中一带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形成直接的威胁。

直到今天,这条路上依然回荡着当年帝国开疆拓土的脚步声。这是那个生机勃勃的时代留给历史的回响。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渴望立功绝域的人放弃了中原的舒适生活,涌上了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来为国家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他们蔑视困难,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壮怀激烈,他们士气高昂,他们充满了豪侠的气概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而今天,我们脚下的这条路,正是商学院EMBA和商界领袖演绎和激发商业英雄主义的最好舞台。

——宫玉振

037-01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解决游牧民族所带来的边患。而要解决北方边患,就必须向西北拓展边界,夺取河西走廊,进而经略西域,从而对游牧民族形成反包围之势。这样一来,才能主导周边的格局,保证王朝的安全。

这条路上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大戏,正是这样拉开了帷幕: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三次河西之战,班超经略西域,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唐太宗、唐高宗击败突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无数的汉家将士从长安出发,就从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向西,向西,向西,帝国的疆域也随之向西推进。直到今天,这条路上似乎依然回荡着当年帝国开疆拓土的脚步声。这是那个生机勃勃的时代留给历史的回响。

于是就有了玉门关,有了锁阳城,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阔;有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雄迈;有了“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慷慨;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有了“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放;有了“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的出生入死;有了“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的价值追求,以及“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快意人生。

那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渴望立功绝域的人放弃了中原的舒适生活,涌上了这条路,来为国家建功立业,为自己博取功名。朝气蓬勃的少年精神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们蔑视困难,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壮怀激烈,他们士气高昂,他们充满了豪侠的气概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所以我经常说,中国人不是没有血性的,中国人不是天生文弱的。中国有过尚武时代,有过铁血的时代,有过豪情万丈的时代。“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这就是那个时代很多中国人渴望的人生。

而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就是这样的英雄主义的最好舞台。这条路,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连接千年之前那种汉唐血性的路。它代表的,是那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一条充满活力的文明交流之路

这条路是用战争的手段打通的。然而,它一打通就支撑起了商业贸易和文明交流的动脉,从而塑造了亚欧大陆的世界面貌,造就了中原王朝的辉煌。

从文明的角度来说,丝路的意义是什么呢?它是一条巨大的文明传输带,带动了文明之间的交流。汉唐气象被远播至遥远的西方,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丝绸,大多是沿着这条路传入西方的。而丝路沿途各地的物产、文化、习俗也被带入中原,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

丝路打通之前,包括秦汉时期,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是比较单调的。丝路传入的物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世界。比如水果蔬菜中,中原人吃上了葡萄、石榴、西瓜、胡椒、胡萝卜……物品名字中凡是带有“胡”字的,多是从丝路传入的。核桃当年叫胡桃,芝麻最早叫胡麻,黄瓜开始叫胡瓜,大蒜原来叫胡蒜,香菜早年叫胡荽,蚕豆本名叫胡豆,菠菜则是波斯之菜,还有大头菜,叫作蔓菁。

动物也是这样,大象、犀牛、宝马、骆驼、狮子、鸵鸟……开始进入中国人的世界。食品中,则包括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一种重要食材——糖。在唐朝之前,中国人只有以淀粉为原料制成的饴,所以有甘之如饴这一成语。以甘蔗为原料的制糖技术,通过丝路传入了中国。季羡林先生专门写有一部《糖史》,通过糖的传播来解说文明的交流。

物质的交流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大量的胡人进入中原乃至定居中原,使得中原的长安和洛阳这样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出现了所谓的“胡化”风尚。胡风、胡俗、胡装、胡曲、胡食、胡舞、胡姬……《旧唐书·舆服志》说唐朝“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这一点也不夸张。当年唐代十部乐,也就是《燕乐》《清乐》《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高丽乐》《西凉乐》《高昌乐》《天竺乐》,其中只有《燕乐》和《清乐》两部是中原本土音乐,其余全部来自异域。无怪乎唐诗中会有这样的句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竟纷泊”,甚至还有“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今天中国人所说的民族乐器,如琵琶、二胡、唢呐、箜篌,其实早先都是从丝路传来的异域玩意儿。尤其是在边地,这些乐器构成了当年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主体。

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来自异域的乐器,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些著名的唐诗。“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一句诗中就出现了三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中国人几乎从小就会背的唐诗,将人带入一种凄凉意境的是羌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没有了丝路传入的葡萄、葡萄酒、夜光杯、琵琶,也就不会有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了。

文明都是在交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个民族的文明是完全独立发展的,没有哪个封闭的文明会真正繁荣,是开放带来了中原王朝的盛世。大唐“高华典赡,无美不备”的雄阔气象,靠的是唐人海纳百川的胸襟。当丝路中绝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也就会失去蓬勃的活力。

040-01

这是一条富足的信仰之路

经贸的往来、人员的流动,带来了宗教信仰的传播。传入中原的宗教尤其是佛教,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佛教传入中国,最主要的一条路径,是从中亚传入新疆,从新疆传入敦煌,而后沿河西走廊进入中原地区,并形成了今天大乘佛教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丝路因而又称佛教之路。今天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并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来到敦煌莫高窟,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当年佛教的影响;来到瓜州塔尔寺,你一定会听到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以玄奘之路而闻名的这段路,赋予了丝路为追求信仰而百折不挠的文化精神。

所有踏上这条路的人,一定听过玄奘的故事,尤其是他在莫贺延碛身陷绝境时出于求生的本能,曾经动摇、曾经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最终走出了大漠,并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求法者。这段令人惊心动魄的经历,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人生做事,其实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职业。做事是职业的要求,是打一份工,这个境界的人做事是不会真正投入的,有利而来,利尽而散。

第二层境界是事业。人有了事业心就会愿意奉献,愿意奋斗,愿意付出,愿意承受痛苦。

第三层境界是信仰,是理念。信仰是不可妥协的,是不讲代价的,信仰会让人付出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会让人历经苦难的煎熬而不动摇、不放弃,会让人为之燃烧自己、突破自己,从而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玄奘精神所体现的,正是信仰和毅力的力量。他的信仰、他的抱负、他的使命、他的毅力、他的意志、他的坚持、他的无畏、他强烈的救世意识,以及他执着地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所形成的强大的感召力,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戈壁领导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条路就由一条物质上可能是世界上最贫瘠的路,变成了一条精神上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足的路。

这是一条生命重塑之路

当年的戍边将士、中外使节、东西商人、求法高僧,已经远去。重新走上这条路的,是当今的企业家。企业家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没有人逼迫、没有人驱使,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跑到这样一条路上来受虐?

一是感受宏大的格局。

汉唐为什么一定要开疆拓土?汉武帝、唐太宗这样一些伟大的帝王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绝不满足于一时的苟安和中原的舒适,而是为了王朝千秋万代的安全与发展,向着完全未知的世界进军,不断地突破传统疆域的极限,为此不惜付出巨大的牺牲。他们长远的意识、果断的魄力、冒险的精神,加上那个时代整个民族的血性与尚武文化,共同造就了汉唐的强大与辉煌,奠定了今天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空间。

企业也是如此。企业停滞与衰落的背后,是精神上的心满意足。开放、进取与不断突破,才能确保组织始终保持强大的活力,而这就需要企业家必须有宏大的格局和进取的魄力。

行走于天地之间,自我会变得非常渺小,但心胸会变得极为开阔。你会跳出眼前的苟且,跳出工作的局限,从更长远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来重新思考你和组织的使命与方向。

二是体验信仰的意义。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曾经提过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所问的,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无数的商业实践告诉我们:长期的成功,一定是价值观的成功。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使命、愿景与价值观驱动的企业。

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经常会遇到“做什么、不做什么”这样的动摇与困惑。坚持自己的目标而不为一时的诱惑所动是很不容易的。企业当然是要追求利润的,但即使在商业这种以功利为特征的世界里,缺乏使命与愿景的企业也注定无法走得长远。

在短期与长远之间、在局部与全局之间、在利润与使命之间,当这些纠结出现的关键时刻,你究竟如何抉择,最能暴露你的深层次追求,也最能决定你和组织的最终命运。清晰的价值观,可以给组织提供清楚的准则、明确的方向以及持续的动力。它是组织变得强大的无形的精神内核,是组织能够历经挫折而长期生存、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伟大与平庸的不同之所在。

三是激活自身的潜力。

企业家注定是孤独的,企业家在创业及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逆境甚至失败。有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就成为能否支撑企业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这条路,是考验体力,更是磨炼毅力,逼你突破自我、突破极限从而脱胎换骨的一条路。在平时的情况下,组织和个人往往都会有惰性和惯性,最苛刻的环境反而会逼出你的生存潜力。走在这条路上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也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你会体验到从痛苦到绝望,到坚持,再到蜕变的全过程,你会发现你的精神力量远远超出你自己的想象。你会在痛苦的经历中,在心性的层面完成真正的成人礼。

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条生命重塑之路。

(作者宫玉振先生,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副院长兼EMBA学术主任。) U0J7apR0NvRu9sjkf+UQyu6rG22z7gVH6PKPy3KdX6wnGOFOPGFgzGhiDfldLO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