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附录:朱元璋年表

元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 1岁

九月丁丑,元璋生。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 10岁

正月,广州增城县民朱光卿起义,称大金国,旋被消灭。

二月,棒胡以烧香聚众,起义于汝宁信阳,元命河南行省左丞庆童镇压之。

己丑,汝宁献所获棒胡弥勒佛小旗及宣敕等。

四月,元禁汉人、南人不得执持军器,凡有马者拘入官。合州大足县民韩法师起义,称南朝赵王。惠州归善县民聂秀卿、谭景山等造军器,拜戴甲为定光佛,与朱光卿相结起义,元命江西行省左丞沙的捕之。

至元四年(1338) 11岁

六月,袁州民周子旺起义,称周王,不久被捕遇害。漳州路南胜县民李志甫起义,围漳城。

至元五年(1339) 12岁

四月,元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执军器弓矢之禁。

十一月,开封杞县人范孟反,伪传帝旨,杀河南平章政事月禄等,已而被捕遇害。

至元六年(1340) 13岁

五月,元禁民间藏军器。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 14岁

湖广、山东、燕南贫民为盗,多至三百余处。

至正四年(1344) 17岁

春,淮北大旱,继以瘟疫,元璋父、母、长兄、次兄皆病死。

秋九月,元璋入皇觉寺为沙弥。

一月后,云游淮西颍州一带。

七月,益都县盐徒郭火你赤起义,上太行,入壶关,至广平,杀兵马指挥,复还益都。

至正五年(1345) 18岁

在淮西游方未归。

至正六年(1346) 19岁

在淮西。

盗扼李开务之闸河,劫商旅船,元官兵不能捕。

至正七年(1347) 20岁

在淮西。

四月,临清、广平、澜河、通州等处贫民群起为盗。

十一月,沿江盗起,剽掠无忌,元官莫能禁。

至正八年(1348) 21岁

年底,元璋回皇觉寺。

海宁州、沐阳县等处盗起。台州方国珍起义,聚众海上,元命江浙行省参政镇压之。

至元九年(1349) 22岁

冀宁、平遥等县曹七七起义。

至元十年(1350) 23岁

方国珍攻温州。

至正十一年(1351) 24岁

四月,元帝诏开黄河故道,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十五万,庐州等戍十八翼军二万,自黄陵岗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只等口,又自黄陵西至阳青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仍命中书右丞玉枢虎儿吐华、同知枢密院事黑厮以兵镇之。

五月,颍州刘福通起义,以红巾为号,陷颍州。

韩山童被捕遇害,其妻杨氏与子韩林儿逃脱。

六月,刘福通占领朱皋,攻破罗山、真阳、确山,遂攻武阳、叶县等处。江浙左丞孛罗帖木儿为方国珍所败,元帝遣使招谕方国珍。

八月,萧县李二及彭大、赵均用等攻陷徐州。李二号芝麻李,亦以烧香聚众起义。

蕲州罗田人徐寿辉与黄州麻城人邹普胜等起义,以红巾为号。十月,占领蕲水为国都,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

至正十二年(1352) 25岁

闰三月,元璋投郭子兴部下为兵。

徐寿辉部将陆续攻破汉阳、兴国府、武昌、安陆府、沔阳府、江州、岳州、袁州、瑞州、徽州、信州、饶州、杭州。

二月,郭子兴等起义于濠州。

元丞相脱脱攻徐州,克之。芝麻李败死,彭大、赵均用奔濠州。

答失八都鲁率军占襄阳,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率军攻起义人民,元政府各授以官。

至正十三年(1353) 26岁

元璋略定远,下滁州。

张士诚起义,攻占泰州、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

至正十四年(1354) 27岁

元璋在滁州。

元丞相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元璋率兵赴援。元帝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安路,又诏使西行,鸩死于吐蕃境。

至正十五年(宋小明王龙凤元年,1355) 28岁

正月,元璋克和州,奉郭子兴命总诸将。

四月,常遇春归元璋。

五月,廖永安、俞通海以水军降,元璋遂下采石,取太平。

小明王命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元璋为左右副元帅。

九月,郭、张二帅攻集庆,皆死之,于是子兴部将尽归元璋。

二月,刘福通等迎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建都亳州,建元龙凤。

三月,郭子兴卒。

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大败刘福通于太康,遂围亳州,小明王奔安丰。

至正十六年(宋龙凤二年,1356) 29岁

二月,元璋攻集庆,下之,改名应天府。遣徐达攻镇江,拔之。

六月,元璋部将邓愈克广德。

小明王升元璋为枢密院同签,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徐寿辉迁都汉阳。

张士诚攻占平江,以为国都,改名隆平府。

李武、崔德等破潼关。

至正十七年(宋龙凤三年,1357) 30岁

元璋占领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扬州等地。

二月,刘福通遣毛贵攻破胶州、莱州、益都、滨州。

六月,刘福通攻汴梁。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攻晋冀。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攻向关中。

九月,徐寿辉部将倪文俊谋杀其主不果,自汉阳奔黄州,其下陈友谅袭杀之。友谅自称平章。

元以张士诚为太尉,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政,使由海道运粮入都。

明玉珍占重庆路。

答失八都鲁死,其子孛罗帖木儿代领其众。

至正十八年(宋龙凤四年,1358) 31岁

二月,元璋以康茂才为营田使。

十二月,自将攻婺州,下之,改为宁越府。

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自安丰迎小明王入居之,定为国都。

关先生、破头潘等攻破辽州虎林,又攻破上都,烧元宫阙,转攻辽阳。

陈友谅攻破龙兴路、吉安路。

至正十九年(宋龙凤五年,1359) 32岁

元璋兵克诸暨、衢州、处州等地,命宁越府立郡学。

小明王升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汴都为察罕帖木儿所破,刘福通奉小明王退安丰。

陈友谅以江州为都,迎徐寿辉居之,自称汉王。

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1360) 33岁

陈友谅攻应天,元璋大败之,遂复太平。徐寿辉旧将以袁州降于元璋。

陈友谅占太平,杀其主徐寿辉自立,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同驻江州,遣将占辰州。

明玉珍闻徐寿辉被杀,自立为陇蜀王,塞瞿塘,不与友谅通。

孛罗帖木儿与察罕帖木儿互相攻杀,元帝下诏调解,皆不听。

至正二十一年(宋龙凤七年,1361) 34岁

元璋击陈友谅于江州,友谅奔回武昌,遂分兵攻南康、建昌、饶州、蕲州、黄州、广济等处,皆下之,又下抚州。

小明王封元璋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二年(宋龙凤八年,1362) 35岁

元璋受友谅部将胡廷瑞之降,遂得龙兴,改为洪都府。瑞州、吉安、临江相继下。

明玉珍称帝,国号夏,建元天统。

察罕帖木儿死,子扩廓帖木儿代领其军。

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1363) 36岁

元璋因张士诚将吕珍攻安丰,亲率军往救。

陈友谅大举攻洪都,围八十五日不下,元璋急撤援安丰军,与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友谅中流矢死,其子陈理突围奔回武昌,元璋亲往围之。

刘福通奉小明王自安丰突围,居滁州。

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停止运粮至元都。

至正二十四年(宋龙凤十年,1364) 37岁

元璋自立为吴王,建百官。受陈理降,汉遂亡。

孛罗帖木儿率军入大都,元帝惧,命为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

至正二十五年(宋龙凤十一年,1365) 38岁

元璋以徐达为大将军,进攻江北、淮东张士诚之地,先取泰州及高邮。

孛罗帖木儿被杀,扩廓帖木儿代为相,不久复令总制关、陕、晋、冀、山东兵马,听便宜从事。

至正二十六年(宋龙凤十二年,1366) 39岁

徐达等下淮安、濠州、宿州、徐州等地,淮东悉入元璋领域。

五月,元璋命徐达、常遇春攻张士诚根据地,连下湖州、杭州,大军进围平江。

十二月,元璋遣廖永忠迎小明王于滁州,中途沉之于江,宋遂亡。

李思齐、张良弼等屯兵关中,不服扩廓调度,互相攻杀。

明玉珍死,子明升嗣立,改元开熙。

至正二十七年(宋龙凤十三年,1367) 40岁

徐达等执张士诚,吴亡。元璋命汤和等攻方国珍,降之。

又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北伐中原。命胡廷瑞等取福建,杨璟等取广西。徐达等下山东诸郡。

元削扩廓帖木儿兵权,置抚军院,以皇太子总制天下兵马。

明太祖洪武元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 41岁

正月,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立世子标为皇太子,妃马氏为皇后。汤和克延平,执陈友定,福建平。

命汤和等以舟师攻取广东,广州守官何真降。

杨璟等下宝庆、全州、靖江等地。

徐达等下汴梁。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八月,徐达等入大都,改名北平府。保定、真定、怀庆、泽州、潞州相继下。

闰七月,元帝弃大都,出奔上都。

洪武二年(1369) 42岁

奉元、凤翔、临洮相继下,李思齐降。

常遇春攻克开平,元帝奔和林。常遇春卒于军。

元军攻大同,李文忠败之。

徐达下庆阳。

元璋定内侍官制,编《祖训录》,定诸王封建之制。

洪武三年(1370) 43岁

命徐达、李文忠等分道北征。李文忠获买的里八剌(顺帝孙)以归,元嗣君北遁。

元璋封诸子为王;大封功臣。

元顺帝死,太子嗣立。

洪武四年(1371) 44岁

命汤和、廖永忠率舟师由东路入川,傅友德率步骑由秦陇取蜀。傅友德军连下阶州、文州、隆州、绵州。廖永忠军克夔州,明升出降,夏亡。

元平章刘益以辽东降。

洪武五年(1372) 45岁

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雁门,趋和林,李文忠趋应昌,冯胜取甘肃,征扩廓帖木儿。徐达败绩。命邓愈征吐蕃。

诏以农桑,学校课有司。

洪武六年(1373) 46岁

颁《昭鉴录》训诫诸王。

扩廓帖木儿犯大同,徐达遣将击败之。

颁定《大明律》。

洪武七年(1374) 47岁

李文忠、蓝玉大败元兵。

遣元皇子买的里八剌北归。

洪武八年(1375) 48岁

诏天下立社学。

元扩廓帖木儿卒。

洪武十年(1377) 50岁

以羽林等卫军益秦、晋、燕三府护卫。

邓愈、沐英讨吐蕃,大破之。

命政事启皇太子裁决奏闻。

洪武十三年(1380) 53岁

左丞相胡惟庸以擅权诛,坐其党,死者甚众。

废中书省及丞相等官,提高六部官秩。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燕王棣之国北平。

安置宋濂于茂州,死于道。

洪武十四年(1381) 54岁

命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

傅友德等大败元兵于白石江,遂下曲靖,元梁王自杀,云南平。

洪武十五年(1382) 55岁

蓝玉、沐英克大理,分兵攻鹤庆、丽江、金齿,俱下。

皇后马氏卒。

置殿阁大学士。

空印案发,死者数万人。

洪武十六年(1383) 56岁

召征南师还,沐英留镇云南。

洪武十七年(1384) 57岁

曹国公李文忠被毒死。

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勿通内官监文移。

洪武十八年(1385) 58岁

魏国公徐达中毒死。

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诛,死者数万人。

洪武二十年(1387) 60岁

冯胜、傅友德、蓝玉同征纳哈出。冯胜率师出松亭关,下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纳哈出降,东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1390) 63岁

晋王棡、燕王棣率师征元,颍国公傅友德等皆听节制。齐王榑率师从燕王棣北征,燕王师次迤都,元丞相咬住等降。韩国公李善长党胡惟庸案发,坐诛,牵连死者甚众。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

洪武二十四年(1391) 64岁

天下郡县赋役黄册成。

八月,皇太子巡抚陕西;十一月,还京师。

洪武二十五年(1392) 65岁

皇太子标死,立长孙允炆为皇太孙。

沐英卒于云南,子沐春袭封西平侯,镇云南。

洪武二十六年(1393) 66岁

凉国公蓝玉被杀,功臣死者甚众。

冯胜、傅友德备边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王、燕王节制。

诏二王军务大者始以闻。

洪武二十七年(1394) 67岁

颍国公傅友德坐诛。

洪武二十八年(1395) 68岁

宋国公冯胜坐诛。

谕群臣禁以后法外用刑;嗣君不许置丞相;皇亲惟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勿得擅逮,勒诸典章,永为遵守。

八月,秦王樉死。

颁《皇明祖训》条章,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

洪武三十一年(1398) 71岁

二月,晋王棡死。

闰五月,元璋卒,年七十一。

太孙允炆继位,是即惠帝。 CbFNUydJeakDYkGlolqC2LH+aH2KLVMOWI5i1QAxej1rIfMCr/cO92Kd6hycc6C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