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围炉夜话》,清代王永彬著,全书原文(含标点)不到万字,由于文章深入浅出,文笔可观,一向广受欢迎。有人将本书与《小窗幽记》(即[明]陆绍珩纂辑《醉古堂剑扫》)、[明]洪应明《菜根谭》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说,本书配得上这样的称号。

根据王洪强、周国林发表在《文献》2012年第1期上的《族谱中关于〈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的资料考述》,简要介绍作者如下:

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出生于清朝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村(今属湖北宜都),为县学廪生,后多次参加乡试未中,加之家道中落,于是开门授徒,道光廿三年(1843年癸卯年)以恩贡就教职,在籍候选教授终身,并未真正做官。他在当地积极主持或参与救灾、防乱、修志等社会事务,加上人品和学问俱佳,门生弟子众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乡贤。《围炉夜话》之外,他还撰有《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历代帝统年表》、《孝经衬解》等著作。

《围炉夜话》主要讲教育后辈与修养自身之道,这本是儒家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本书第一条就说“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要教育晚辈正大光明,自己也需要勤奋用功,教育与修身,本来就是紧密关联的。他教人“本分”,这种本分自然是在儒家“仁学”框架下的本分;他提醒自己反省,这也和理学思想对“心”的思辨一脉相承。

作者身处八股取士的时代,思想中却并没有特别迂腐的成分,本书第一百七十五条说:“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可见他对八股文与科举的认识还是比较通达的。偶尔,他会透露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冷峻:“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本书第八十九条)更多的时候,他就像是一位温和的长者在炉火边向你娓娓道来,说的多是平常的道理,但对于浮躁的晚辈来说,这些道理懂了以后,总可以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人生。他并不是那种能够创造一种的新的哲学观念的厉害人物,他擅长的是将先贤的道理用朗朗上口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些话,可能会在一瞬间让你明白前行的方向。比如:“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本书第一百四十三条)

本次译注,因本书并未发现清代刻本,所以原文用的是通行本,个别字参照其他版本做了修正,注释、译文及评论均力求简明,目的是帮助读者最近距离接触这位温和的儒者,感受他炉边谈话的智慧,并能在自己心中发现前行的方向。若真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也算是译注者的积德行善了。

注释时使用的工具书主要为《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谨致谢忱。 LKFSR2TiPhF5ClzReVUJqA4LCSzNKqDYJISdtQP4l1kRO8Y4HEiy1GrqPsPtOI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