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德国汽车工业概况

现代意义上的汽油机、柴油机、摩托车、汽车,均诞生在德国。

1862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August Otto,1832-1891)偶然看到报纸上登载勒诺瓦赫发动机的报道,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很快变成发动机爱好者,煞费苦心地对勒诺瓦赫的无压缩发动机进行改革;他还研究了罗沙的四冲程发动机论文,花费了他几乎所有的金钱和业余时间来研究和试验发动机。为了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支持发动机研制,1864年奥托和企业家尤格·兰根(Eugen Langen,1833-1895)在科隆合伙创办了研制发动机的奥托商会(NAOtto&Cie)。

内燃机的成功推广者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Otto,1832-1891)

1866年,奥托终于成功地制造出在动力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冲程活塞式燃气发动机。1867年8月13日,奥托和兰根取得了“气体和空气发动机的改进”德国专利,专利证书号为67659。

奥托获得专利的四冲程燃气发动机(1867年)

1872年,奥托在奥托商会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发动机制造厂——道依茨燃气发动机股份公司(Gasmotoren Fabrik Deutz AG)。1876年,奥托在道依茨燃气发动机股份公司制成第一台实用的四冲程发动机。这是一台单缸卧式、功率为2.95kW(4马力)、等容燃烧的煤气机,压缩比为2.5左右,采用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热效率高达12%~14%,转速为250r/min。不久它就冠以发明人的名字,被称作奥托机而闻名于世。

奥托卧式等容燃烧四冲程发动机

1877年8月14日,奥托取得四冲程发动机专利——德意志帝国专利第194047号。尽管后来在1886年1月30日,德国法院取消了奥托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的专利,但是人们一直将四冲程循环称为奥托循环。正是根据奥托循环的原理,后来制成了汽油机和柴油机,奥托以“内燃机奠基人”载入史册。

奥托推广的四冲程发动机,结束了历时200年寻找适用于道路车辆动力的艰难历程。不过,奥托发动机是固定的,且体积大而笨重,转速缓慢,功率小,还无法直接安装在道路车辆上。

在汽车发展史上,被公认为对汽油机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德国工程师哥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1846-1929)。

汽车先驱哥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

“汽车设计大王”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1846-1929)

根据奥托发动机的模型,戴姆勒和迈巴赫于1883年8月15日制成了今天汽车用发动机的原型——高压炽热管点火卧式汽油机。戴姆勒于1883年12月16日取得德意志帝国第28022号专利——汽油发动机的专利。

戴姆勒-迈巴赫高压炽热管点火卧式汽油机(1883年)

1884年5月,戴姆勒和迈巴赫把卧式汽油机改制成体积尽可能小的立式汽油机,并于1885年4月3日取得立式汽油机的专利。这是第一台小而轻的发动机,人们终于找到了适合道路车辆的动力源。

戴姆勒-迈巴赫立式汽油机“立钟”(1885年)

戴姆勒、迈巴赫研制出汽油机之后,当轻便的、便于携带的、使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出现时,交通格局才又一次发生巨变。

1885年8月29日,哥特利布·戴姆勒把汽油机装到专门制造的自行车上,取得了摩托车专利,注册时将它取名为“石油发动机骑行车”。

戴姆勒取得专利的世界上最早的摩托车(1885年)

1886年1月29日,德国曼海姆的一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卡尔·本茨(Karl Benz,1844-1929),为他于1885年9月5日制造成功的三轮乘坐车,向德国专利局申请发明汽车的专利,1月29日这一天成为汽车的诞生日,本茨被誉为“汽车之父”。该专利于当年11月2日由德国专利局正式批准发布,专利证书号为37435,属于空气及气态动力机械类,专利名称是“气态发动机汽车”。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Karl Benz,1844-1929)

卡尔·本茨取得专利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6年)

卡尔·本茨的汽车专利证书

1886年3月8日,戴姆勒为庆祝妻子埃玛(Emma Kunz,1843-1889)的43岁生日,花795马克订购了一辆四轮马车。他在埃斯林加(Esslingen)机械制造厂将马车加以改制,将他的立式汽油机安装在马车上,又增添了传动、转向等必备机构。戴姆勒的这辆四轮马车于1886年8月制作完成,是世界上第一辆具备完全功能的乘坐用四轮汽油汽车。

世界上最早的乘坐用戴姆勒四轮汽油机汽车(1886年)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德国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现代汽车的发展史。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一直都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阶段是汽车发明实验阶段(1886-1910年)。

虽然德国人取得了汽车专利,对汽车有一系列卓有成就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德国人的心态(在自行车和铁路阴影笼罩之下)、糟糕的路况(公路主要是为满足马车运输而建造的,最令人讨厌的是汽车开过飞起的扬尘和雨后地面变得泥泞不堪、凸凹不平)及微弱的购买力(工人一个月只挣60马克,一辆自行车售价为150~200马克,而一辆小汽车售价在2000马克左右),都不利于汽车的快速发展。所以,当时德国汽车工厂生产的大部分汽车以出口为主,大多销往法国。

1899年,奔驰汽车公司(Benz&Co.)改组为有限公司,当年生产汽车572辆。自1887年到1900年,奔驰公司以1250辆汽车的销售战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奔驰对汽车总体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全世界的汽车公司都在复制它的外形和技术,不仅引发了一轮世界汽车工业的投资热潮,而且还促进了汽车产业的调整。

奔驰公司员工合影,前排右7为卡尔·本茨(1897年)

汽车的诱人前景使当时德国的汽车厂纷纷涌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1901年,全德国只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汽车884辆;而到了1908年,德国的汽车厂已达到53家,职工12400人,年产汽车5547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工人有5万多人,年产量达2万辆,这是仅次于美国的汽车产量。

为什么德国能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迅速发展并超越英法而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化强国呢?第一,当时的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连续几年的战争,终于在1871年完成德国的统一,创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经济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第二,德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从法国掠夺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吞并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为德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资本保障。第三,同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样,德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带有浓厚的“血腥味”,那就是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榨。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当时德国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德国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突破不但改变了德国本身,而且对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德国的汽车工业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诞生、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二阶段是汽车技术不断完善阶段(1911-1940年)。这个时期,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是战后的魏玛共和国时期,之后希特勒上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的汽车工业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年产量达到2万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汽车厂先后陷入了困境。

战争结束以后,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德国的汽车工业就大大超过战前的繁荣。其中1923-1929年这7年时间,被称为德国汽车工业“黄金般的年代”。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现代汽车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但是,随后德国的汽车厂先后又陷入困境。在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所提出的数额巨大的赔款要求、战败后引发的通货膨胀,以及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先后冲击下,德国的经济终于一步步滑向深渊。汽车市场的萎缩、生产规模过小、成本太高、资金限制,还有糟糕的德国政治经济形势,都使汽车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继。在汽车制造领域,德国曾多达一百多家的独立汽车制造厂在几年之内就消失了一半多。一些汽车厂纷纷联合,重组兼并。例如,1926年6月29日,戴姆勒的公司和本茨的公司合并成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1932年6月29日,漫游者(Wanderer)、霍希(Horch)、DKW和奥迪(Audi)四家汽车公司合并,成立汽车联盟(Auto Union AG)——现在奥迪的前身。

1933年,希特勒把魏玛共和国时期已经规划好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国民轿车的生产提上日程,把发展汽车工业及与此相关的行业摆到十分显著的位置;德国汽车工业在钟爱汽车的德国政府的多项措施(如降低汽车税费,生产面向大众的汽车,国家投资制造赛车,改善公路通行环境,修建高速公路,等等)激励下获得加速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的汽车工业已具有相当的基础,戴姆勒-奔驰、奥迪、欧宝、宝马、大众等汽车公司均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德国迅速成为汽车强国。

第三阶段是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阶段(1941-1960年)。这一阶段,汽车工业参与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转而成了军事工业的一部分,为战争服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大部分汽车工厂都遭受重创,几乎成了废墟;战后经过艰难恢复又获得重生;直到进入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汽车工业才真正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汽车工业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德国的汽车厂都被盟军接管。由于德国处于战败国的地位,许多工业的发展都受到限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德国政府通过成立联邦银行、进行货币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活跃物价体系、实施马歇尔(Marshall)计划等措施,使得德国战后经济稳步发展,德国的汽车工业很快得到恢复并获得了重生。重建毁坏的工厂和交通设施,医治战争造成的创伤,大众“甲壳虫”出乎意料的成功,逐步地恢复对汽车自身技术和赛车优势的自信,这反映了德国在战争后逐渐恢复和发展的历程。1949年,德国载货汽车产量比上年提高了190%,轿车产量提高了350%。1954年起,原联邦德国出口的轿车数量多于法国和美国,从那时起德国轿车保持了长达20年的出口冠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汽车公司90%的工厂被轰炸,图为斯图加特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乌特图克海姆工厂(1944年)

1950年,联邦德国的汽车年产量达到30万辆。随着德国汽车出口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汽车产量大幅度上升,尤其以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汽车为代表,标志着德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到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的汽车工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到1960年,德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达200万辆,10年内增长了5.7倍,年均增长率达21%,从此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四阶段是汽车高科技广泛应用阶段(1961年至今)。这个时期,以柏林墙的建立(1961年8月13日)为标志,德国被整整分割了28年,一直到柏林墙倒塌(1989年11月9日),德国重新统一,德国的汽车工业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重组。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的汽车工业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经过市场竞争,汽车厂家仅剩下10多家,产量却不断提高。许多现代科技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汽车生产开始进入一个成熟阶段。

1966年,德国的汽车产量被日本超越,排名居世界第三位,直到2006年被中国超越,德国的汽车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1971年,德国的汽车年产量达到400万辆。在这以后,由于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加上德国国内汽车已基本普及,德国汽车出口的势头也有所减慢,德国汽车产量呈现下降、徘徊和低速增长的态势。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汽车产量一直徘徊在300万~400万辆。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汽车年产量则一直在400万~500万辆波动。到1998年,德国的汽车年产量达到570万辆。

德国汽车产销量到20世纪80年代再次爆发,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创新运用,以技术树立优势。

奔驰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ABS系统的汽车品牌,1978年奔驰就在其S级轿车上装配了ABS系统,这套系统是奔驰和博世共同研发的。

在1980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展示了一款造型流畅的双门四驱轿车——采用了大名鼎鼎的奥迪四驱技术(Quattro),这是世界上较早的四驱轿车。由于四个车轮都传递动力,这大大提高了在湿滑冰雪路面和凹凸不平路面的通过性,提高了爬坡性,转弯性能变佳,并提高了直线行驶稳定性。

采用奥迪四驱技术的第一款轿车的名字也叫跨卓(Quattro)

1981年,奔驰又革命性地在全车系装配了安全气囊和安全带,使其产品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当时德国政府的提倡和法规化,整个德国汽车工业在安全性和操控性上有了质的飞跃,也为其产销量带来了提升。

20世纪80年代对于德国汽车工业也是很重要的时期,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德国政府为了适应环保要求,开始制定减少排放的法律规定。1984年,德国政府决定用法律手段来推动催化净化器的使用。国家通过减少税收来鼓励购买装有推动催化净化器的汽车,这不仅促进了新车配备推动催化净化器,而且带动了旧车补装。在1984年德国政府要求使用无铅汽油后,1985年德国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尾气检查。到1990年,新发照汽车的催化净化器的安装比例已经从1986年的17.8%增加到86.3%。这一阶段的汽车设计技术、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维修诊断系统、碰撞性能和行使特性等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因此,德系车在20世纪80年代的提升主要还是靠技术赢得了市场,树立了优势。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全球汽车业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的浪潮了。这一时期德国汽车业发生的比较引人注目和产生较大反响的重组及联合兼并事件主要有: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与宝马收购劳斯莱斯、宾利、迷你;大众购买西亚特、斯柯达、布加迪、兰博基尼等。经过重组和兼并,德国的汽车工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市场表现和非同凡响的成绩。

随着德系车在世界各地市场份额的扩大,产销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更大的突破,德国各大汽车厂家继续加紧实施全球化战略,加大在全球尤其是汽车市场增长较快的亚洲和东欧地区的投资,扩大海外生产规模。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与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发布公告称,大众旗下部分产品在美国的排放测试中利用软件控制的方法进行造假,共有大约48.2万辆柴油车受到影响。同日,美国环境保护局宣布,大众汽车承认蓄意欺骗美国政府的空气污染检测多年。根据规定,违反《清洁空气法》最高单辆车的罚款金额为3.75万美元。照此计算,大众在美国涉及的48.2万辆汽车的罚款金额最高可达180亿美元。这一巨额罚单甚至比2014财年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总额126.97亿欧元(约合143.30亿美元)还要多。

2017年1月,大众开始进行召回,宣布会将对受到影响的1100万车辆进行修复,并于2017年年底完成全部修复工作。大众集团已为此划拨65亿欧元(约合464.52亿元人民币),但这笔费用仍不足以偿付罚款及潜在的法定损失。制造商仅在美国市场所面临的罚款就至少达74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用于赔偿及修复车辆的花销可能高达400亿欧元。排放门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给德国汽车甚至是德国制造带来的负面影响巨大!

目前,德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界最受瞩目的汽车大国,德国汽车公司主要有戴姆勒、大众、宝马三大汽车集团。德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汽车及相关产业为德国提供了126万个就业岗位,就业人数占德国工业的13.1%,并提供了1/4的税收收入。

2018年,大众集团以1083万辆的全球汽车销售成绩,继续蝉联世界冠军宝座。

2018年,德国本土汽车产量为564.55万辆(其中乘用车为512万辆),仍居世界第四位。

2018年,德国乘用车新车销量为343.6万辆,同比下降0.2%。冠军依然是大众汽车,累计销量为64.4万辆,同比增长1.5%;奔驰、宝马、奥迪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名,销量分别为31.9万辆、26.5万辆、25.5万辆。

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大众和奥迪公司早已扎根中国,宝马和奔驰也纷纷在中国投资生产高档系列轿车。如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已是德国汽车海外生产基地产能销量第一的市场,年产销量已达600万辆以上。1983年4月11日,第一台CKD组装的大众桑塔纳轿车在上海下线。1986年,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该公司由奔驰与利星行合资组建,其中德方持股51%,利星行持股49%;同时,利星行获得奔驰汽车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1988年1月20日,我国第一辆CKD组装的奔驰轿车在一汽工厂下线。1989年8月1日,第一辆CKD组装的奥迪100轿车在一汽装配下线。1993年,广东粤海集团下属的粤江工贸公司从通用香港办事处进口了一批小排量轿车欧宝可赛,由此开启了欧宝进军中国市场的艰辛之路。1990年,宝马利亚(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宝马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将宝马引入中国;1994年4月,宝马设立宝马汽车公司北京代表处,由此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2月,保时捷拉开进军中国市场的序幕,捷成集团在北京设立中国第一家保时捷中心。2004年北京车展,迈巴赫首次与中国消费者见面,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2008年北京车展,斯马特首次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2018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共计销售汽车421万辆,其中大众品牌汽车售出311万辆。奔驰、宝马、奥迪依旧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三个豪华汽车品牌。2018年,奥迪、奔驰和宝马品牌汽车分别在中国交付66万、65万和63万辆新车。

2019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在本土总共生产乘用车467万辆,创1996年以来新低。

德国汽车工业的特点:追求技术领先,生产和装配质量优良化,重视汽车试验和研究;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生产高度专业化、集团化;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国际化能力突出;汽车质量和信誉高;著名品牌多,品牌号召力强。

德国汽车的特点:传统,沉静,深藏不露,工艺精细,造型严谨,线条挺拔有力,内在表现优良,耐用。 2PHXFGZ9bQD34FpqnBamdmSH1W1b/kfgKo7g3tTsf8NXPtjPmSSIi3YmsZ2Q5p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