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历史的序幕
——中国猿人

人类是从古猿逐渐过渡来的,这个过渡期长达一两千万年以上。从真正的人类产生到现在大概只有两三百万年。

我国是人类产生、发展的地区之一。1956到1957年,我国云南开远县小龙潭村发现了10枚古猿的牙齿化石。1978年云南禄丰县又发现了禄丰古猿头骨化石。这些古猿距今约有1000多万年。他们大概就是现代人和现代猿的共同祖先。这种古猿已经在生活中本能地学会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但还不会制造工具。他们在发展进程中已经达到两足直立行走的质变,恩格斯说:“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产活动至多是搜集,恩格斯说,这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制造工具的劳动是区别人和猿的唯一标志。只要古猿第一次利用石块把另一石块打制成工具,不论这种工具多么原始、粗糙,就应承认进入了人的范畴,因为“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 。所以,我们应把开远小龙潭所发现的古猿划入猿类,至多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还不是完全形成的人。

人的祖先古猿从学会制造工具时才开始变成人类。在最初的阶段,他们的形态还很像猿,低低的前额,高高的眉骨,嘴巴向前突出,以及不完全直立的身躯等等。所以,这种从古猿刚刚过渡到人的原始人类,处在人的新质不断克服猿的旧质的阶段,虽然由于已会制造工具而进入了人的范围,但是还具有亦猿亦人的性质,所以被称为“猿人”。

一、元谋猿人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广大的国土上,发现过中国猿人的骨化石和他们活动的遗迹,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一两百万年到四五十万年前就已经劳动、生息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其中以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元谋猿人”(Homoerectus Yuanmouensis)年代为最古。科学工作者认为元谋猿人化石地层是地质时代新生代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元谋猿人的绝对年代采用古地磁方法测出是距今170万年左右

图1 元谋猿人上中门齿化石,1965年云南元谋大那乌出土。

元谋猿人本身的化石,目前只发现同一个体的两颗上中门齿(见图1)。石化程度很深,除齿根稍有缺失外,其他部分保存较好。将元谋猿人从形态上与北京猿人作比较,可以看出元谋猿人更具有原始性。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期类型的直立人的代表。

元谋猿人的文化遗物,有原始的粗糙石器、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以及可能为人工用火的遗迹(见图2、3)。由于发现的石器材料不多,对于当时石器的全貌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关系,还有待今后的深入考察。但这时的人确已发明了人造工具,学会了用火。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元谋猿人已离开动物类而迈进真人的门槛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所以,我们可以说,至少在170万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序幕便正式揭开了。

图2 元谋猿人的石器:刮削器,1973年云南元谋大那乌出土。

图3 元谋猿人用火遗迹。

二、蓝田猿人

比元谋猿人时代稍晚的是蓝田猿人。196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附近和公王岭两个地点,发现了猿人类型的人化石,被称为“蓝田猿人”(Sinanthropus Lantianensis,见图4)

图4 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

公王岭出土的头骨化石大约属于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其特征是头骨壁极厚,额部明显后斜,前额低平,没有额窦,眼眶圆孔硕大,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横行的眉脊。圆枕两侧向外延展,向后明显缩窄。头骨高度较小,脑容量为778毫升。

陈家窝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大概属于一个老年女性,其特征是具有多个颏孔,有明显的联合部突起和联合棘,下颌明显向后倾斜并有明显的颏三角。从整体上看比北京人原始,但比公王岭的头骨要稍进步一些。尽管如此,由于两者的主要特征所显示的阶段性相似,故可定为同一类型,称为蓝田直立人(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

蓝田猿人的时代,过去根据地层、古生物、地貌以及化石本身的形态特征,一般估计约在50万年前。通过古地磁研究,把蓝田人生活的年代重新测定为:陈家窝猿人下颌骨化石的年代为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猿人头骨化石的年代为距今75万至80万年之间。总之,把蓝田猿人的生活年代定为距今65万至80万年比较合理 。蓝田猿人头骨的发现扩大了早期猿人的分布范围,增加了我们对早期人类的了解,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根据。

蓝田猿人的石器尽管分布得相当广泛,但所采集到的材料却不够典型,数量也不多(见图5)。在陈家窝猿人地层中及其附近有石片、小型砍斫器等。在公王岭猿人头盖骨化石地点没有找到石器,只在附近地表拾到几件。所以,蓝田猿人的物质文化是不够清楚的。

图5 蓝田猿人使用的三棱尖状器,陕西蓝田出土。这是人类以石块制作的原始工具,利用它的刃与尖来切割、刮削和砸砍。

猿人活动的史迹,截止到现在,材料最丰富的,仍首推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

图6 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远景。

三、北京猿人的发现及其体质特征

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于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从1927年开始发掘,所发现的北京猿人的骨骼化石,有头盖骨、面骨、下颌骨、牙齿、股骨、胫骨、肱骨、锁骨、肢骨等,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认为是四五十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 。1976年学者用古地磁方法对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北京猿人的年代不早于距今69万年的结论 。周口店所发现的这些北京猿人的骨骼属于40多个男女个体,学者定其学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简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

北京猿人的体质结构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但仍残存着现代类人猿的一些特点。和现代人比较起来,身材较矮,男性平均高162厘米,女性平均高152厘米;其面部较现代人稍短而向前伸出;前额低平,不像现代人那样隆起;脑壳大约比现代人要厚一倍;鼻子宽扁,颧骨高突;眼眶上缘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屋檐一样遮着两眼;牙齿粗大,臼齿咀嚼面比现代人复杂得多,齿面上具有许多皱脊;上下腭骨向前突出,没有下颏(见图7、8);脑容量平均为1075毫升,比年代更早的蓝田猿人(脑容量780毫升)大得多,比现代类人猿(脑容量平均为415毫升)则大一倍以上,但是如果与现代人相比,只等于现代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的80%。

图7 北京猿人的头骨比猿高,前额比猿隆起,眉脊比猿稍低,嘴部向前伸的程度不如猿大。

图8 北京猿人头骨的三面观察。

北京猿人的下肢骨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形态,只是骨壁厚、髓腔小。虽然可以肯定已能直立行走,但多少还具有若干原始性质。至于上肢骨则发展得几乎与现代人极为相似了。这是由于北京猿人在长期的劳动中促使手、足发生显著分化,尤其是双手适应着各种需要,进行着复杂的动作,便日益变得灵巧,距离猿类就更远了。

由此可见,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进化的先后次序是,上肢骨发展得最先进,较早地进化到与现代人相近的程度,下肢骨次之,而头骨则最后。这主要是由于北京猿人经常利用前肢制造和使用工具,前肢的劳动较多,因而这部分最早发达起来。前后肢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后肢要单独负担走路,腿和脚也就跟着发展了。人直立行走以后,颈椎支持着脑袋,头部才逐渐稳定下来,促进了脑量的发展。所以,头骨是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劳动而发展的,因而其发展落在四肢的后面,保留着较多的原始性。可见人类体质各部分的变化是由劳动决定的。这为人类的起源和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的结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北京猿人的石器和用火

北京猿人自从在周口店生活时起,就进行着艰巨的劳动。当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两种征服自然的知识:一是制造石器,一是用火。最初的原始人类大概只会利用天然石块或木棒作为生活用具,到了猿人时代才逐渐学会拣取河边上的砾石或任何其他的砂岩、燧石、石英岩石块,打制成粗笨的石头用具。北京猿人制造的石器已有大量发现,原料以脉石英和砂岩为主,也有少量的燧石和水晶。他们制作石器的方法是用另外一块石头砸打,打去圆边,现出薄刃,就可以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也可以作为武器。有的是从山地采集一种脉岩,把它们砸成碎片,使露出锋利的薄刃。石英岩石片很坚硬,不易打碎,石片上打击的痕迹多不清楚。这种石片多为细长形,有使用过的痕迹。用燧石和水晶做原料的石器,因原料稀少,所以遗留下的很少(见图9、10)。

图9 北京猿人使用的两块砾石石器。

考古学家把北京猿人的石器勉强分为:锤状器、砍伐器、平圆器(或名盘状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

北京猿人虽然能制造工具,但这些石器都很粗糙,带有很大的原始性。最主要的特征,据学者归纳不外三个:

一是各种工具的用途未十分“分化”,一件工具既可以用于刮削与切割,又可以用于钻凿。

图10 北京猿人使用的石英石器1和燧石石器2以及由厚燧石石片的两侧边缘向器身一面加工的尖状器3。

二是彼此均有“个性”,即每件工具有每件工具的式样。这是由于技术幼稚,不能打成一定的形状,用途相同的工具器形尚未规格化。

三是使用时不加第二步工作,任选一片即行使用。

这种粗糙的用打制的方式制造的原始工具,考古学家称之为“旧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便称为“旧石器时代”。

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中,不但发现了大批石器,而且还发现了火烧过的成层、成堆的灰烬和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经火烧过的兽骨、石头(见图11),还有被火烧过的朴树籽以及紫荆树木炭块。这许多烧过的东西,并不是分散在地层里,而是堆积在一起。这就清楚地说明,这不是天然的野火所留下的痕迹,而是经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过的火的痕迹。

图11 烧石与烧骨,北京周口店出土。

我们现在还不能够证明北京猿人已经发明人工取火的方法,很可能他们只知道利用和保管天然发生的火。从元谋猿人到北京猿人,在长期劳动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从认识火到利用火和控制火,必然有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他们可能把火带到洞中,经年累月地保存着火种,以便随时利用。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扩大了生活领域;火使人类能够熟食,结束了过去“茹毛饮血”的时代,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的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火还可以驱逐猛兽,增强了人类自卫的能力。所以,火的发现和使用,确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

五、北京猿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组织

北京猿人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现在是大不相同的。50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气候还相当温暖、湿润 。从所发现的动、植物化石看,这里的高山和丘陵上长满了松树、桦树、朴树和紫荆,是一个灌木丛生的地区。凶猛的剑齿虎、庞大的纳玛象以及犀牛、熊、豹、狼等野兽出没在山野间,经常威胁着北京猿人的安全。周口店的东南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梅花鹿、肿骨鹿、羚羊、三门马到处奔驰。在山下,河泽湖沼中有水牛、水獭和游鱼等。

北京猿人就是生活在这种高山密林、禽兽遍野的环境里。他们每个单独的个人几乎无力量抵御野兽,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结合成群体,以群体的联合力量来弥补个人力量的不足。这种原始群大约是以十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为一个单位,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这种群体内部很松散,不很稳定,群与群之间也没有多少经济联系。他们之间的两性关系是一种杂乱的关系,各对配偶只是临时的结合,在习俗上这种两性关系和禽兽一样,不可能有任何限制。

在原始群里,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共同制造和使用工具,共同防御野兽和猎取食物。由于一切产品都是集体创造的,所以产品也平均分配,共同享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中留下了大批打碎或被烧过的鹿骨,可以说明他们大概靠群力猎取各种野鹿作食品,也捕捉其他小动物,或采集各种野生植物的果实和根、茎作为补充食物。

北京猿人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他们靠着集体力量,集体劳动,使用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和大自然及凶猛的野兽作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种艰险的环境里,有时因为猎取不到食品而挨饿,有时还会被野兽吃掉。困难的生活折磨着他们,使他们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在周口店发现的40多个个体中,约有三分之一活不到14岁就死去了。但是,他们由于发明了群体的组织,有了简单的石器并已知用火,通过集体的劳动和斗争,顽强地改造着自然,也改造着自己的体质,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向现代人继续迈进。

六、其他地区猿人化石的发现

除了上述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外,在中国境内其他地区也发现有猿人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湖北郧阳猿人化石 1975年、1976年分别在湖北郧县和郧西县出土了猿人牙齿骨化石。郧县猿人出土于郧县梅铺的龙骨洞,发现三颗猿人牙齿化石。门齿比较大,齿冠两侧缘向内卷起,使舌面呈铲形,舌面有明显的底结节,臼齿粗壮。这些特征与北京猿人基本相似。伴出物有剑齿虎、大熊猫、乳齿象、剑齿象、桑氏鬣狗等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制石核形石器。郧西县猿人出土于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其特点和郧县出土的猿人化石相似。伴出物有人工打制石片20余件

河南南召猿人化石 1978年在河南南召县云阳镇杏花山的中更新世红色黏土层中,发现了一颗青年个体的第二前臼齿化石,被定名为“云阳猿人”。齿冠硕大,沟纹明显,具有早期猿人的牙齿特征,时代与北京猿人大致相当。伴出物有剑齿象、剑齿虎、肿骨鹿和中国鬣狗等动物化石。附近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

安徽和县猿人化石 1980年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涧棕红色砂质黏土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头盖骨、一块左下颌骨和五颗单个牙齿,代表着三个不同的个体。头骨的特征是:头盖骨低平,颅骨壁宽厚,额部后倾,头顶有矢状脊,圆枕特别粗壮,眉脊高而连在一起,下颌粗壮,其厚度大于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经鉴定,此头骨为一男性个体。和县猿人的总体特征有些像北京猿人,又有些像爪哇猿人,被命名为“和县直立人”(Homo Erectus Hexianensis)。伴出物有华南类型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小型猪、中国獏和华北类型的肿骨鹿、大河狸、剑齿虎、中国鬣狗以及华东特有的四不像、扬子鳄等动物化石和一些人工打制石器、骨器及火烧骨头与灰烬

辽宁金牛山猿人化石 1974年在辽宁省营口大石桥西南的金牛山发现猿人居住洞穴遗址。在此后的多次发掘中,于第六层中发现猿人化石。化石有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髌骨、臗骨、跗骨和趾骨等,全部骨骼化石属于一个个体。根据髋骨较窄、三角形闭孔和髂骨窝较深等特征,应为一男性个体,年龄约25—30岁。金牛山猿人头骨特征与北京猿人极为相似,但眉脊没有北京猿人那么粗壮,骨壁也较薄。这表明金牛山猿人比北京猿人要稍进化些。伴出遗物有肿骨鹿、田鼠等动物化石和人工打制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灰烬。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约30万年

另外,在山东沂源县骑子鞍山也发现猿人化石;在安徽巢县银山村也曾发现枕骨化石;在河南淅川也曾收集到牙齿化石多枚,等等。这些都属于直立人阶段的人类学标本。

由此可知,大约在中更新世,猿人(直立人)在我国境内已有广泛的分布。这些猿人化石资料,必将对人类起源、直立人种族及体质划分等问题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 T88nGH7ABvaE2jT70D80GxNYrLfzjrWo87gSSuZhB15eDHS60PP3zWC8D1DZN/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