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警用机器人,我们有两种技术方案,分别是外骨骼方案和遥控机器人方案,如图2-1和图2-2所示。
图2-1 外骨骼方案
图2-2 遥控机器人方案
我们仔细对比了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具体如表2-2所示。
表2-2 外骨骼方案与遥控机器人方案优缺点对比
故此,对于失控的机器人,我们综合比较了两种方案之后,认为遥控机器人方案是一种更加合理的方案。
未来几年,组装的机器人将走入家庭。其中有部分机器人出现故障,需要中止运行,但是机器人自带的中止机制已经失效,或者根本就没有自带的中止机制。
考虑到机器人的存量,以及处理的时效要求,我们建议每个派出所都部署一定数量的“警用机器人”,以确保快速响应。同时培训相应警种,用来控制“警用机器人”执行相关任务。图2-3所示就是“警用机器人”的非工作态外形——储物箱。采用储物箱作为非工作态外形,非常易于保存,且不占空间。
图2-3 “警用机器人”的非工作态外形
下面来看一下“警用机器人”V1.0的设计规格。
1.第一代金属机器人
采用分体式设计。
2.遥控器
真人警察进行遥控(通过DVIN超级网线进行操作)。
3.“观察者”——飞行组件
□ 飞行轨迹控制和绕开阻挡物。
□ 控制姿态控制。
□ 摄像头自动追踪:图像识别(最简单的颜色识别,即“实施者”具有标志色)。
□ “摧毁者”释放和回收。
□ 通信设计:DVIN超级网线采用第三方4G模块,芯片内采用USB控制器;“摧毁者”通信采用“观察者”中继,芯片内自行设计。
4.“摧毁者”——执行组件
□ 吸附控制,支持多种吸附头,如洗盘、毛刺。
□ 爬行控制。
□ 摧毁头控制。
□ 支持多种摧毁头,支持钻毁、溶解(做成可选项,摧毁任务时临时确定)。
□ 通信设计。
5.伪装设计
□ 不启动时就是一个箱子,便于存储和伪装,不引起普通人和机器人注意。
□ 启动后变成无人机,可以飞行,抵达故障地。
□ 释放出“摧毁者”,吸附在故障机器人身上,实现摧毁。
6.性能
□ 续航能力:支持连续5个小时的全负荷运行。
□ 抗干扰:对抗电磁干扰、环境干扰和形态干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