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七节 |

黑镜:电子屏幕,重视管理

这节的标题可能乍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黑镜是个什么鬼?这个名字源于一部讽刺高科技生活为人类生活带来失控影响的英剧《Black Mirror》,所有的电子产品在息屏的时候就是一面黑色的可以反光的镜面,因此黑镜可以代指电子产品。

前面几节的内容,都是希望做点啥,来帮助改善注意力,这一节,是尽量避免做点啥,从而避免注意力被损害。避免什么呢?当然是标题所指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一系列电子数码产品。

当提及注意力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都会存在这个疑惑:“我孩子虽然听课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但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很集中的啊。”这个时候我通常会追问一句:“孩子感兴趣的究竟是什么事情?”大部分家长都会回答:“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其实在本书开篇我就提到过,使用电子产品时的注意力是被动注意,和真正的主动注意,有着本质的区别。

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沉迷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常都是从无伤大雅的小事开始,小时候不给手机就哭哭闹闹,只有给了手机才能安静下来;长大后就经常说,不给看电视就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或者不给看电视就拒绝写作业,家长为了哄孩子开心或者配合学习,只能让其随意看电视;然后事与愿违,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与日俱增,心情并未变好,学习也并未主动,一旦脱离了电子产品其吵闹的歇斯底里程度只会与日俱增,此时也许家长才开始惶惶不安,想尝试管理起来,却发现星星之火难以融化三尺冰冻。

我始终记得遇到的第一例,那天一位妈妈腿上打着石膏,拄着拐杖,带孩子一起来门诊。家长说,孩子自从进入初中后,对网络游戏迷恋日趋加深,为了玩游戏可以茶饭不思,通宵达旦,甚至早上从家里出发后不去学校,直接去网吧玩游戏。回到家作业也不写,除非玩游戏,否则说什么话都会激惹到他。某天家长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将家里电闸拉了,孩子游戏被迫中断,勃然大怒,直接将家长从楼梯上推了下去,于是家长摔骨折了。但孩子还不依不饶,冲上前掐住了家长的脖子,最后是报警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家长百思不得其解,一边是亲生父母,一边是电子游戏,怎么会为了游戏而对父母大打出手,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其实不是第一次见这个孩子,早在他小学的时候,就被老师建议带来评估注意力的情况。家长当时觉得,孩子看电视时很专心啊,可能只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已,不会是注意力的问题,就没有重视。并且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没有加以管理和限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接触到手机、电脑,也任由孩子一步步深陷进去,等到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再开始努力为时已晚,难免感到非常无能为力。

类似的例子,临床上屡见不鲜。电子产品使用过于泛滥,现如今,不仅是孩子,也是整个社会令人担忧的现象。

现在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率极高,有不少家长可能把这类电子屏幕产品当作孩子保姆的功能。因为家长可能发现,电子屏幕有着神奇的作用,好动的孩子一旦看电视就一动不动了,分心的孩子一旦玩电脑就专心致志了,学习时百思不得其解的孩子一玩手机就貌似反应“敏捷”思路“灵活”了,不用教就知道怎么按键怎么玩了。

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你会发现,怎么一旦离开了电视电脑,脱离了手机平板,孩子做其他的任何事,都显得那么心不在焉,或者烦躁不安呢?孩子越喜欢看电视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就越不喜欢甚至越抗拒去完成学业任务。电子屏幕产品那些华丽的颜色、变动的色块对孩子注意力的吸引,只是造成了一种“专心”的假象,事实上,却是不断吞噬损害儿童的有效注意。

为什么呢?因为电视电脑上的节目为了吸引人们观看,更多强调快速、简单、碎片化的认知特点。为了吸引眼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于是乎,孩子被吸引得目不转睛,根本无暇去思考、反省他所看到的东西。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不利于专心静心的认知模式。孩子会期望他周围的世界都像电视电脑带来的刺激一样,新鲜花哨、绚烂夺目,可以很好地吸引他的注意力。现实世界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于是在孩子看来,就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坚持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已是如此,更别提需要付诸努力的学习中。

可是,现在电子屏幕的使用实在太泛滥了,稍不留神的话,1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就会看动画片,有些家长描述“只要醒着的时候就在看电视”“家里的电视几乎白天不间断地都在放动画片”。到了3~5岁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是想看电视就自己开电视,想看怎么节目就自己拿遥控器按,不少家长还颇为自豪地描述说“孩子可能干了,自己会开电视”“孩子可聪明了,手机玩得比我还溜”。等到了学龄期的时候,不少孩子会因为电子产品的事情和家长陷入拉锯战,比如不给看电视就不做作业,不给玩电脑就大发脾气,不给用手机就开窗户说要跳楼。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数字统计,但一些调查显示,青春期的孩子,几乎80%以上都有自己的手机,60%左右的孩子自己卧室里有电视。

以上这些现状,和儿童心理学界对于电子屏幕限制的建议相去甚远。我们参考下美国儿科学会对于电子屏幕,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平板使用时间的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尽量限制屏幕时间;稍微大些的孩子,屏幕时间每天不能超过1个小时;学龄期以后的孩子,屏幕时间每天最多不能超过2小时。

为什么要限制电子屏幕时间?因为电子屏幕对于大脑功能的发展是起反作用的。家长经常害怕做这个检查或者服那个药物是否会影响孩子大脑,实际上,家里面那块五颜六色、喧哗吵闹的电子屏幕一直给孩子看着的话,才是分分钟在损害孩子大脑的功能发展。从临床经验上来看,很多医生都发现,小时候电子屏幕接触越多的孩子,长大后其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认知功能的发展都相对受限。

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理论,电视及电脑游戏对于年幼儿童大脑的前额叶发展,存在拖累作用。而前额叶是负责人类高级认知功能,即执行功能的重要脑区,包括时间管理、组织计划、优化排序、自我控制等重要功能。实际上,早在2004年,西雅图儿童医院就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1~3岁期间看电视过多的孩子,到7岁时发展为注意困难儿童的概率就明显增高。更确切的说法是,相对于从不看电视的孩子来说,如果每天多看1小时电视,那么发展为注意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0个百分点。

因此希望家长们要警惕,无论儿童的哪个年龄阶段,看电视对孩子的注意力弊大于利,需要给予监管和限制。基于此,家长们该做些什么?答案是,需要设定合适的界限。

对于2岁以内的幼儿,应尽量避免电子屏幕接触。要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真人之间进行主动的、言语的、社交的互动非常重要,而看电视只是被动地吸引注意力而已。尽量多花点时间与孩子一起,可以进行阅读、唱歌、玩游戏等活动。如果孩子是交给祖父母照顾,那么需要交代老人,不要为了照看方便而长时间开着电视。对于稍微大些的孩子,电子屏幕接触的时间并没有确切的建议,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鉴于电子屏幕产品实在太容易导致分心了,因此儿童,尤其ADHD儿童如果经常看电视玩电脑的话,只会弊大于利。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或者之前习惯过长时间的屏幕接触时间,那么建议家长尝试逐渐地减少控制电子屏幕时间。最终的目标是,每天不要超过1个小时。特殊时间如假期等,每天尽量不要超过2个小时。

可能在建议管理限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有的家长会有一些顾虑。比如“不是说对青少年要逐渐放手,不要管得太细吗?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习惯,我决定先尊重他信任他,看他是否能管理好自己电子产品的使用。”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要等到已经沉迷电子产品难以自拔了,再表示“你不值得信任,我必须插手管理”,这时候其实更伤害孩子的自主性,也更难管理好。电子产品经常用“成瘾”来形容,说明非常容易失控,更何况是自控力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因此,一开始就设置清楚管理原则,这并非不信任孩子,这只是恰当的抚养管理。

还有的家长是比较为难:“孩子一旦被管控电子产品使用就大发雷霆,我没办法管理。”所以才强调,从决定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开始,就要设置好使用说明。如果孩子已经开始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了怎么办?在不至于引发孩子太大情绪反应,如可能会出现危险行为的前提下,尝试一点点收回放纵的电子产品使用权限。避免因为困难而一再姑息迁就,此时不管,更待何时?孩子只会越来越沉迷其中。

也有的家长是心疼孩子,尤其当孩子说“只有电子产品让他开心,不给用就生不如死”,觉得这种情况下还限制他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太残忍了。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孩子的世界里,真的只剩下电子产品才能获得开心,这样的现状,不是更残忍吗?不要向孩子灌输电子产品等于快乐放松的概念,我们限制的是电子产品使用,我们并不限制获得快乐放松的有益途径,运动、艺术、学习、社交、手工等活动,都可以使人快乐放松。

为了防微杜渐,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沉迷到病入膏肓的程度再去试图挽救,不如从一开始就建立起健康自律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建议在决定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时,或者家庭里引入公用的电子产品时,都尽量提前做好“使用说明”。这份使用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内容、条件5个方面。

1.人物:哪些人可以使用这个电子产品?

告诉孩子电子产品的持有者是谁,这个概念一定要明确。如手机、电玩、电视的持有者是家长,孩子只是在特定时间获得特定内容的使用权限,这个权限是家长给予的。并非家长霸道或强势,只是因为家长是持有者。

在第一次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就要告诉他这一点,否则就很难建立这个意识。很多家长埋怨“孩子总是随便更改我手机的设置”以及“只要我手机不给他就会生气”,如果孩子能有手机是家长持有物的概念,那么这类情况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你在管理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可以简单粗暴地仅仅用“因为手机是我(买)的”这样的理由。尤其对于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温和而坚定地描述理由,如“晚上准备入睡前我们都关掉手机,因为实际上手机的使用会影响睡眠质量,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都很重要”,或者“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我们更希望一家人面对面看着对方交流,这样更温馨,显得更相互关心,因此等吃完饭后再各自使用手机”。这样的解释,也有利于帮助孩子理解基于怎样的价值做出取舍决定。

2.时间:哪些时间可以使用这个电子产品?

设置好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时段。如在用餐期间不使用任何电子产品,例如使用任何电子游戏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如手机在晚上11点后都处于关机状态;等等。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家的风格和观念来进行设置,并且大家要一致同意,统一执行,避免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针对的那个人。

要坚持执行关于电子屏幕接触时间的规定,不能因任何原因而松懈。可以采用定时器,避免引起纷争,或者出现“说话不算数”现象。也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开关时间表,记录每一个家庭成员使用某个电子产品的时间。

建议以下两个时间段禁止电子产品的使用:孩子作业期间和准备入睡期间。

很多孩子会以“先看会电视休息一下,心情好了再写作业”或者“写作业写累了,玩会游戏纾解一下”以及“听音乐有助于我入睡”等理由,违反上述规则。大多数同意了的家长们都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就是发现,等孩子拿到电子产品之后,做出的实际行为和说出的理由根本背道而驰。有几个孩子是看会儿电视玩会儿游戏就能快速认真写作业了?睡前听音乐有助睡眠?还是睡前玩手机影响睡眠?

事实就摆在那里,点破了家长也心知肚明,为什么当时就天真无邪地信了这个理呢?

同样,在这两个时间段禁用电子产品时,家长也要尽量配合做到。如果孩子写作业期间,家长在刷电视剧、玩电子游戏,噼里啪啦热闹非凡,让孩子如何专心致志?如果准备入睡期间,家长也是捧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微博购物网聊,又如何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呢?

3.地点:在哪些场合可以使用这个电子产品?

很多学校不允许孩子带手机,那么家长从一开始就要和孩子一起,尊重遵守学校规则。

有的家庭会重视家庭交流时间,那么就约定好相互有话要交流时,放下手机,除非是大家一起观看某个视频片段或分享某个转帖。最起码的是,在面对面交流时,避免塞着耳塞枉顾他人的交流,虽然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常态,但并不代表这是合适的做法,至少对于维持家庭成员关系并非有益。

不要在孩子的房间里摆放电视、电脑,手机在睡觉时间不允许带入卧室。通过这样的设置,你才能更好地监管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

在公共场合,需要等待的时候,也许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帮助打发时间。但是当等待时间结束,需要起身走路、进入电梯、上下楼梯、进门出门、上车下车、过马路等时候,需要放下电子产品。

4.内容:可以使用这个电子产品进行哪些操作?

不仅对于孩子电子屏幕使用的时间要做出计划,对于他们的使用内容最好也要做出规划。

关于电视,要先说明孩子可以观看的频道或节目有哪些。看什么电视,与看多久电视一样重要。首先一定要摒除暴力攻击的不良内容,然后就是尽量多看一些有科学、教育意义的节目,最后就算看一个娱乐的动画片,你陪着一起观看,看完后与孩子讨论互动一下动画片的内容,孩子的感受,这都会让孩子进入更多主动的思考过程。

关于电脑,提前规划好使用电脑做什么事情,避免漫无目的地上网,或者玩电子游戏。关于平板,孩子可以使用操作的App有哪些。当孩子使用电脑或平板的时候,家长需要监督,确保内容如同规划的一样。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跟我说用平板查询作业资料,实际上在玩游戏”,这恰好说明了,孩子需要大人的监管。

即便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手机了,手机上可以装哪些App依然是需要得到家长同意的,甚至一些社交软件,孩子可以发布哪些方面的内容,同样需要家长的筛查,最常见的是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孩子可以发布一些合适的图片,但不能发布过于暴露或姿势过分不雅的照片,以及避免传播谣言和发布不合时宜的言论。

不要觉得管控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内容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不尊重他们,与其担心偷窥监视,不如大方地表示你需要对他的使用内容进行筛查过滤。

5.条件:使用和扣除电子产品使用权限的条件各是什么?

和所有行为管理的原则一样,即便是青少年,他仍然要明白,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是必须通过他的一些表现“挣”来的。最基本的,是必须在他完成当前身份任务之后,即作为一个学生完成基本的学校作业之后,才能获得电子产品的使用权限。

比如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可以看15分钟动画片;或者坚持一周不被老师书面批评,周末可以玩1小时的电脑。但实际上用电子屏幕时间作为奖励,这是利弊参半的做法。按理说,电子屏幕应该只是生活中获得放松、娱乐享受的一个稀松平常的方式而已,而非一场你争我夺的战斗。如果可以的话,更推荐采用其他的奖赏方式激励孩子,如公园游玩、一起外出就餐等。

表扬孩子自我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的行为。如当孩子关掉电视去洗澡,或者离开电脑来帮忙做家务等时。

由于电子产品似乎不可避免地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不要轻易剥夺青春期大孩子的电子产品,如没收手机、彻底断网等。除非孩子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未能胜任学生角色,即未能完成学校作业任务;另一种是违反了电子产品的使用说明,如睡觉时间偷拿手机躲在被窝里玩,或者上网检索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信息等。

第一种情况,告诉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权限建立在学校任务完成的基础上,何时完成学校任务,何时获得电子产品使用权限。只要你坚持贯彻实施了,孩子发现没法走捷径钻空子,没法讨价还价,就会配合了。

第二种情况,你要明确告诉孩子电子产品被剥夺的时间长短,如没收手机三天、禁止玩游戏一周等。确保你的惩罚时间长度是合适的,避免引发孩子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但是又要让孩子“痛苦”地意识到,自己违规是不值得的,从而下一次出现类似情况时,自己能够根据可能承担的后果,做出恰当的决策。

为了监管好孩子,家长也应该监管好自己的电子屏幕使用习惯。要记住,如果你看电视很多,你的孩子也会如此。避免一直开着电视,如边吃饭边看电视,甚至孩子边做作业家长边在一旁看电视。也许你以为电视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这种声音是一种噪声,对于ADHD的孩子而言,这种噪声无时无刻都在挑战着他们原本薄弱的专注力。孩子,尤其ADHD孩子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手机,那么孩子去做什么呢?带他们去运动,带他们去左邻右舍串门与同龄儿童交流互动,鼓励孩子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如学习某个乐器,或者搭乐高、做模型、书法、绘画等等。

似乎限制电子屏幕时间后,家长觉得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陪伴和管理孩子。但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孩子形成了习惯之后,他们慢慢会习得其他的方式来娱乐放松自己,其他更健康、更恰当、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因此最终,家长和孩子都是更多获益的。

家长大可以放心尽力去尝试一下,你会发现,当你尝试将孩子的时间填上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后,他们对于电视电脑的思念,也不过如此。 87Ci/K1iT/L6IYbK0+ss/XrG9uNTauwn7zscJ3USe/qMAjOneNozbQGFFwxKSF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