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100周年。中国金融博物馆与美国金融博物馆联合在北京和纽约两地举办了纪念展览,系统地展示中央银行职能的百年进化经历,引起了业界的巨大关注。这一展览同时在天津和苏州等地巡展。在北京开展时,组织者别开生面地举办了研讨,前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女士与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正面交火讨论中央银行存在的合理性。
许小年称:“纪念美联储百年最好的方式,就是解散美联储。”在他和一些金融家看来,作为中央银行既定任务的稳定经济和稳定币值,是不成立的。
对于稳定经济,由于市场经济本质是非稳定状态,属于不可避免的创造性的毁灭。所以,他认定,中央银行既不可能稳定经济,也不应该稳定经济。均衡的打破与建立,是市场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必然现象。一个对此的生动比喻是,如同我们走路,这是一个失衡的过程,失去平衡,然后才能往前;如果害怕失衡,只会原地不动。
至于稳定币值,有历史记录为证,自从中央银行建立之后,货币价格的波动反而比以前更大,而不是更小了。中央银行出现之前,在没有纸币的金本位制时代,物价更为稳定。而让作为货币发行者的中央银行承担物价稳定职责,如同请狼看护羊群一样荒唐。在这一观点的支持方看来,其实,中央银行才是价格波动的制造者。
历史实在无法证明,中央银行可以比商业机构做得更好。19世纪英国的一些自我结清的商股银行,持有短期的、可以立即市场化的资产,将成熟的自我管理机制进行到极致,并无央行插手之余地。为此,中央银行的反对者们说,“大而不倒”与其形容次贷危机中最终倒下的混业经营金融巨擘,不如形容一些监管不力又同样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中央银行。
吴晓灵对此的回应是,之所以需要央行,是需要解决黄金稀缺性和纸币创造的适度性问题。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世界彻底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对于信用货币的控制,是一个至今还没有解决的难题。
关于央行的宏观调控,她认为,尽管有哈耶克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两种观点,但是对于任何事情,真理和谬误只在毫厘之间,任何一个真理强调过度都会变成谬误。极端的市场自由和极端的控制都是不对的,自由的市场应该有适当的政府调节。
实际上,将中央银行排除在外的金融创新已经初露端倪。比特币等网络货币,试图以计算机的复杂算法生成货币,从而获取公信力,通过“去中心”“去央行”的点对点模式摆脱第三方监管,实现没有央行的理想国,同时试图另辟蹊径来控制信用货币。
但是,今天的网络货币无疑又面临着另一些问题——网络货币的稀缺性为何高于黄金的稀缺性?网络货币的信用又何以高于各国央行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