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布:完成品的表面布。
2.里布:完成品的里面的布或者壁饰背面的布。
3.坯布:压线时铺棉下面放的一层布。压线之后另外做里布或者内袋。坯布不会显露在外面。
4.返口:两片布缝合后,要翻回正面所留的开口。
5.合印:布与布拼接时,在合对位置所做的记号。
6.缝份:布块完成尺寸之外,为缝合所留的多余布宽,若未特别说明皆为 0.7cm。
7.完成线:作品完成时的线。
8.缝份线:加了缝份之后的线。
9.牙口:两片布缝合后,在缝份处剪开的小口,可使作品翻回正面时弧度比较漂亮、不紧绷。
10.落针压线:沿着布块拼缝处或贴布图案的轮廓边所做的三层压线,这样可使图案更有立体感。
11.铺棉:表布与里布中间的棉,能使拼布作品更加厚实、压线后有立体感。有无胶的铺棉,也有带胶的铺棉,用熨斗熨烫就能粘在布上,省去了疏缝的步骤。根据教程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铺棉。
12.疏缝:用线暂时固定的缝合,也叫假缝,完成作品后拆除。
13.三层压线:在表布和里布的中间放入铺棉,按照表布(正面朝上)、铺棉、里布(正面朝下)的顺序重叠好,用针线把三层缝合固定(缝合时固定即可,不可拉扯过紧),可因缝合塑造出立体效果。
14.缝份倒向:布块拼接后,缝份倒向一侧,方便熨平。
15.毛边:布块裁剪后未处理的布边毛端。
16.YOYO:是由一片圆形的布,沿着边缘疏缝后收紧线,做出来一个有着均匀褶子的圆形花儿。
以细针脚沿水平方向缝合,是缝合布块时使用的基本缝法。
第二针重叠前一针的针脚再缝合一次的缝法。通常在起缝和止缝处才采用这种缝法,可防止缝份开线,避免针脚浮起。
缝合塞棉口、返口等开口时可采用这种缝法。拉紧线后在表面看不到线迹。
在 2 块布窝边的边缘重复向同一个方向缝合,拉紧线时卷成一道缝线。
在窝边处让线呈直角横跨两片布缝合。贴布缝时可采用这种针法。
图中的箭头符号即为“布纹”。布纹指布料的纵横织目。布纹在纵横方向都正确无误地交织的话,布料就不会歪斜。拼布时,将画在各布片上的箭头符号对齐布纹的纵向或者横向进行裁剪。布纹和箭头符号不对齐裁剪的话,就会变成斜裁布。斜裁的布料会有适度的伸缩性,适合用作贴布的布片及包边条。
将纸型放在布料上,以 2B型铅笔沿纸型画线。普通的布片画在反面,贴布用的布片画在布料的正面。缝份留 0.7cm(贴布用布片留0.3~0.5cm)。剪下来的布料就叫“布块”。将布块与布块接在一起的工作就叫拼缝。
用来连接正方形等图案时的缝法。布片由布端缝到布端,缝好数个布块后再将全部布块组合起来。
无法使用分割缝法的图案就将该部分缝到记号处为止,然后再将可以镶嵌进去的布片接合缝入。
由点缝至点:使用镶嵌缝法缝合两端时就是用此方法。
由端缝至端:以分割缝法缝合两端时,就是从布端缝至布端。两端各用一针回针缝。
由端缝至点:只从其中一端用镶嵌缝法缝纫时,就只缝到镶嵌侧的点为止。
按照表布、铺棉、里布的顺序重叠好,从上面用手把三层材料均匀地摊平。
大部分情况是由中心向外侧以放射状疏缝。做小物品时,也可以用格子状的疏缝方法。
包边条的做法有两种。用量少时就用“先裁剪再缝合”。用量多时就用“先缝合再裁剪”。
先裁剪再缝合:裁剪长度20~30cm的布料,如图沿45°角裁剪出所需的宽度。
长度不足时就将相同的布条连接起来使用。注意缝合后摊开缝份。
将布料裁成正方形,画出 45°的对角线并裁剪开来。
将裁好的布料正面相对如图示重叠起来并缝合。建议使用缝纫机,这样不容易脱线。
摊开缝份,沿着布端画出所需宽度,将布料的一端与另一端错开一格记号,重叠并缝合。
缝好后呈筒状,如图沿线剪裁即得到一长条包边条。
第一针从表布开始入针,把线结拉到铺棉里面。缝一针回针再继续平针缝合,结束时也一样要缝一针回针缝,将线结隐藏到铺棉内。
以没有间隔的方式缝叶形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