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适当放手,把生活交还给孩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看我们做家务,他们总是很好奇地想来帮忙;我们拎着大包的东西,他们涨红了小脸也逞强要拿。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嫌孩子捣乱或是动作太慢而制止。

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道理无人不知,但是我们的行为似乎不受大脑控制,总是无意识地替孩子完成所有。你真的考虑过孩子的真实想法吗?还是自己就帮孩子做主了。

“孩子还小,做不了。”“只要好好学习,其余什么都别管。”过度的关爱让孩子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画面在中国家庭时有发生。

就这样,我们事事包办,亲力亲为。当孩子们成年才发现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大学还要父母陪同去铺床的不在少数,也因此造就了母爱泛滥的产物——“巨婴”。

细细想来,孩子真如家长以为的什么都做不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远比你想象中能干

在我的育儿理念里有一条首要原则就是做一个“懒”妈妈。我的“懒”使得孩子非常能干。

父母不应该剥夺孩子最本能的生活能力,要把生活交还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磨炼自己,体谅他人之不易;让孩子从独立饮食起居到整理自己的物品,打理自己的生活,形成独立自强的品格,这恐怕才是生存的第一要素。

我们能做的,是为孩子的独立尽可能提供方便。够不到的水池前准备一个凳子;餐桌上时刻准备好一壶温水,足矣。

茶杯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位置,饮水机的使用只教过两次,孩子需要喝水便自己倒,不需要再喊妈妈

你教过孩子如何整理吗

很多妈妈都向我哭诉,何尝不希望孩子能自己整理好房间,可他就是不听。我们可能除了抱怨也并没有问过孩子原因吧。在与不少孩子的沟通中发现,他们是因为不会,所以才不做。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你希望孩子收拾房间时,你是怎样做的呢?

最常听见的就是:“快把玩具收起来!”“把房间赶紧整理一下啊!”不要说对孩子,恐怕我们自己都解释不清到底什么是收拾,怎样做才叫整理吧。孩子无动于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想要孩子能够听从,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该如何做,并且注意表达方式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有所变化。

对于一周岁多刚刚能听懂话的婴儿来说,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将物品放置于何处,到底是沙发上还是柜子里。两周岁的孩子通常开始学着辨认颜色,这时可以让孩子试着将某样物品放在蓝色的盒子里。而三周岁的孩子逐渐有了空间感,这时指令可以变为将物品收在左边第几个筐里。必要时,家长应该示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练习孩子的认知力,另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孩子如何去做,孩子才能明白家长口中整理的含义。

沟通方式很重要

我们通常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习惯用命令式口吻去表达,甚至带有威胁的意味,比如:“赶紧把玩具收拾好,不然我就全扔了。”这样的表达是有弊端的,而应该蹲下身询问:“你和妈妈一起来收拾玩具好不好?”我们来细看两者的区别。

1.命令即代表言出必行,并非不能有命令,而是一旦下达,便必须做到。

难道孩子不收我们真的会全扔掉吗?既然做不到,这样的威胁反而让孩子知道命令是可以不服从的,以后便更难管教。我们不妨大胆试想如果说到做到,扔个几次孩子自不敢再不收拾了。当然不是提倡家长们真的如此去做,所以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还是少下达命令为好,而明知做不到的事还是不要说的好。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立规矩。很多父母都苦恼,在出门前说好不买玩具,结果上街看到了,不买便哭闹不止,绝不罢休。这便是因为规矩从第一次设立开始便被自己的妥协打破了。孩子很聪明,有了一次,以后便再也不会听了。所以既然想要立规矩,那便好好坚守。

2.引导式的表达,是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

采用引导式语气,一方面不必打破自己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蹲下身与孩子平视,以朋友的身份去沟通,我想孩子会更愿意配合吧。即使是不愿意整理,孩子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妨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另外,家长参与其中也是不错的选择。比起站在远处两手叉腰,不如利用有趣的方式带领孩子一起边玩边整理,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途径。并且,在整理过程中,多一些赞扬和鼓励,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好,便不会再觉得整理是一件困难而又枯燥的事情了。

“熊孩子”背后有对“熊爸妈”

每当妈妈们向我抱怨孩子生活习惯不好,东西到处乱放的时候,我常反问:“您自己做得如何?”虽言语直接,但一语中的。

当我走进客户家中,一览客厅的状况,儿童房的情况便也能猜个一二。如果整个家庭环境整洁有序,那么孩子的房间也一定不会太差;如果杂物随意堆砌,那么孩子的房间也一定是惨不忍睹。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完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成长,而这种影响并不容易被察觉,等到发现时可能已成定局。以身作则的道理没有家长不懂,但真正实施起来便没有那么容易了。

作为一个成人,袜子脱下来随处乱放,文件资料堆满书桌,如何去要求你的孩子收好玩过的玩具,整理乱七八糟的书桌呢?在我们指责孩子不会收拾的同时,不如先审视下自己。

“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让孩子看到自己认真生活的样子,孩子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家庭的人。”

我很庆幸,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接触了整理并踏上了学习之路,给孩子竖立了好的榜样。

现在的他已经不仅是收纳好自己的物品,家里的整理工作他也会去分担。每周一次的超市采购回到家,我将东西暂放在地上,便去忙着换衣服,再等我出来时发现孩子正在一件件地把物品归位。零食点心放在餐边柜的抽屉里,水果放在餐边柜上的篮子里。第一次见到时我很是惊喜,因为这一切并不是源于我的要求,也并非我强行教学。细细想来,我每次回来便是这样去做,他耳濡目染罢了,可见家长的影响有多深。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物品有固定位置,不然妈妈们自己都说不清该放在哪,更别说孩子了。

家里的归位他还不过瘾,每次去超市,他一定要“多管闲事”地将散落在卖场的购物车推回原位,我拎着满手的东西着急回家,虽有些哭笑不得,但也绝不会阻止。听到超市的阿姨表扬他,他便一次比一次更起劲了。

我正在做衣橱换季整理,他坚持要来帮忙。从打扫衣柜到折叠衣服,不亦乐乎

选购食材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将物品归位放好

好习惯也可以“说”出来

我们都说孩子不愿意整理,不配合整理。我们只要求孩子做,却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为何要做、如何去做。人是具有目标性的,只有目标及回报明确时才可能为之努力。

我们要学会去“说”,给孩子清晰、正确的整理方法,通过实际的整理告诉孩子:

1.好好使用玩具,玩过送它们回家,玩具才能长久地和他做好朋友

2.把书按类别摆放整齐,下次使用时便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那一本

3.将杂物从书桌清走,才能更加专注地学习……

整理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当然,我们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对的。整理收纳的习惯培养同其他行为习惯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随地丢弃垃圾的时候我们没有告诉他这是不对的,他便会一直这样丢弃,整理也是如此。当孩子出现随手乱放,用完不归位的情景时,第一时间便要指正,才能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6S+V4fgV86o34uun5WITEw8VDC9PHVO70mCROZi9xT2Z4Sz47SEac7tpDDH3gx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