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得以传承千百年时间之久,其中一部分原因有赖于建造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道理,包括选址、布局、用材和营造技法等。古民居的建造处处凝聚了人们长久以来积累的智慧,形成了种种珍贵的建筑价值。
古民居的建筑理念囊括了多个方面,如:
①民居的选址,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一般选择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位置,依地形地势修建房屋,注重融于自然。
②布局的关系,讲究严谨合理,主次分明,内外有别,进出有序。典型的古民居布局如四合院,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建筑有序排列。一些注重防御性的民居布局,像窑洞,将宅院的主窑深藏里层;福建土楼采用封闭的圆形或方形围合,低层不开窗;开平碉楼则是呈现堆砌高层,竖向发展的布局。
③建筑的用材,主要是就地取材,大量使用当地的天然材料,使建筑的色彩、质感跟周围的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性。
④营造的技法,中国传统古民居中的木构架、梁柱檩椽、封火墙、雀替、美人靠等建筑元素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和高超的营造技法。一些营造技术如榫卯衔接方式,直到现今仍有重要的沿用价值。
古民居是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见证,反映了当地的人文风俗,记录着当地传统的建筑艺术。作为一个地区的过去象征和记忆符号,古民居是研究地区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传统古民居中常通过建筑装饰来表现特有的文化意象与情趣,门窗、梁柱、脊饰和雀替等构图讲究,雕刻精美,其内容寓意丰富,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冀,例如“福禄寿”字符图案表达了吉祥如意的愿望,“蝙蝠”是代表福气的意象。
古民居还常体现儒家文化中的礼乐仁政、修身养性、伦理关系等内涵,例如在建筑形制上讲究中轴对称,布局上体现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还会通过楹联匾额的内容来进行表达。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区域性、文化性、历史性的有形文化物质遗产,一些古民居转变了以往的居住功能,有了不同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将古民居作为博物馆、旅馆、餐馆等场所,得到再次利用的古民居承担起了创造经济效益的功能,同时这也为古民居的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