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产地

陈皮多产于秦岭以南地区,据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对橘的产地记载“生南山川谷”,此处“南山川谷”指今秦岭地区,属长江中游。但随着社会发展,陈皮的产地不断更迭,后演变至广东岭南地区产陈皮质优,因而现在市场上有“陈皮”“广陈皮”之称。

(一)陈皮

陈皮主产于四川、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元代以前,中原地区所使用的橘皮应该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了现在的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的南部,向朝廷纳贡柑橘,说明陈皮广泛分布。《史记·货殖列传》:“蜀汉江陵千树橘,其人与千户侯等。”唐代土贡中,江陵郡(荆州)贡橘皮;沣阳郡(湖南澧县)、夷陵郡(湖北宜昌)都有贡柑橘。《禹贡》就提到扬州的贡品中有“橘柚”;在《说文》对橘记载:“果出江南,树碧而冬生。”汉代张衡在《南都赋》中曾有“穰橙邓桔”。“穰”指穰县,在今河南南阳邓县,“邓”是当时的邓县,在今湖北襄阳附近。宋代《本草图经》中有“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记载。

由本草记载可看出在宋元时期陈皮主产于四川江津、綦江、重庆、简阳、福建漳州、浙江温州、黄岩、台州、江西,湖南等地也产。

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商贸兴旺,在历代文化、本草记载中均有一席之地,浙江产橘也得到广泛宣传。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今永嘉(今浙江温州下属县)所产,实具数品。”永嘉是今浙江温州下属县,说明温州所产柑橘品种较多。《本草经集注》中橘皮的道地产区是“以东橘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东橘是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浙一带所产,而西江则是今江西地区,又认为越阳地所产的橘皮也好。馀杭郡(今杭州)柑橘曾是唐代贡品。宋代韩彦直在《橘录》中记载:“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又说:“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而宋代陈景沂在《全芳备祖》中认为南宋韩彦直但知乳柑出于泥山,而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出于泥山者固奇,出于黄岩者尤天下之奇。

(二)广陈皮

记载广东州府(包括新会)的地方志《元大德南海志》残本卷七在“物产”部分记载有“柑子”条,但未见“陈皮”或“柑皮”的描述,可见新会柑历史悠久。到了明朝,陈皮道地产区南移至广东,《普济方》中有三处“广皮”,一处“广陈皮”,说明此时“广陈皮”已经开始成名。刘文泰官修《本草品汇精要》称陈皮:“(道地)广东。”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记载:“浙郡俱生,广州独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橘,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并称:“柑,南方果也,而闽、广、温、台、苏、抚、荆州为盛,川蜀虽有不及之。”明末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本草徵要·果部》中说橘皮:“广中最佳,福建者力薄;浙产便恶劣矣,愈久愈佳。”清代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记载:“广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清代大医汪昂《本草备要》记载:“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清·张璐认为:“橘禀东南阳气而生,故以闽粤者最胜。”清道光十三年《肇庆府志》载:“柑,橘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大如橘,其瓣味甘,皮稍厚而黄,味辛而甘。”民国年间,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新会为最。”

广陈皮是广东道地药材,在古代主产广东新会、潮州、化州、四会等地。广东很多其他地区地方志的物产中也记载当地出产陈皮,《高州府志·药之属》下有“陈皮”和“橘红”;此外,《肇庆府志·药之属》下有“陈皮”;《琼州府志·药之属》下有陈皮和青皮;廉州府和罗定州也出陈皮。清中期范端昂在《粤中见闻·物部九·柑橘》中提到:“柑皮独入药,年久芳烈者曰陈皮。”“增城沙贝东、西洲所产(柑橘)最美,产高要、新兴者亦良。四会柑皮光滑,名鱼冻柑。”可见当时广东各地都出产陈皮。广东是柑橘的原产地之一,广东北部主产温州蜜柑、年橘;东、中、南部主产柑橘。广西与广东接壤处钦州浦北、灵山、防城港市等地也有大面积种植,其他地方有零星种植。

(三)新会陈皮

清代《本草害利》:“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清末民初名医张寿颐指出:“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1690年《新会县志》卷5下有陈皮;1695年,新会陈皮开始被推崇。清初三大家之一的张璐最早推崇新会陈皮,在他的《本经逢原》中记载:“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清代名医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中有“新会皮”25处,《未刻本叶氏医案》中“新会皮”3处。张嗣衍修、沈延芳纂成于乾隆年间的《广州府志》卷47下有“按橘皮入药以广陈皮为贵,出新会者最良”。

新会陈皮被认为是地理标志性产品。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新府报〔2006〕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螯镇等11个街道办事处、镇和围垦指挥部现辖行政区域。新会本地流传的核心产区以熊(读作“尼”)子塔地标为主,另有东甲、西甲、梅江、茶坑和天马五个产区。尤以境内潭江流域冲积带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为好。

(四)不同产地陈皮的有关研究

1.挥发油

周欣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鉴别了7个不同产地的陈皮挥发油,结果表明,产自广东、广西的陈皮挥发油具有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成分的一组相关峰,而采集于上海、四川、江西、湖南的陈皮挥发油在红外光谱图上观察不到该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且两广产区的挥发油含量比采集于上海、四川、江西、湖南的高。邹士玉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广西、广东新会、广州近郊、江西、湖南等5个主产地陈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新会产陈皮油含41种成分,远丰富于其他产地(广西19种、广州近郊13种、江西14种、湖南13种),其他4个产地陈皮油所含成分主要是烯类物质(如D-柠檬烯等),而广东新会陈皮油除了含烯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烷类和少量的醛、醇类物质,以及维生素E、甜橙素等。

2.橙皮苷

吴愫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广西、江西、四川、浙江等8个不同产地陈皮中橙皮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广东产陈皮橙皮苷含量最高(5.88%),而福建产含量较低(3.87%),表明不同产地陈皮中橙皮苷含量存在差异。孙冬梅等对6个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进行测定,结果亦表明新会产广陈皮含量最高(4.05%)。郑国栋等对12批广陈皮中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38.021~70.735mg/g,其中产于新会的广陈皮中橙皮苷的含量低于广东另两个产地高要和龙门,此外,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如川陈皮素、橘皮素等在广陈皮中含量较高。史锐研究了不同产地陈皮中橙皮苷、柚皮苷两种黄酮类含量,橙皮苷含量广东产陈皮为5.12%、黄岩产陈皮6.98%、湖南产陈皮7.28%、四川产陈皮8.42%,无柚皮苷,且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亦有下降的趋势。蔡萍等测定了10批不同产地[分别产自江苏、湖南、福建、四川、浙江、四川、广东、广东、浙江、湖南(道地产区)]陈皮中橙皮苷的含量,结果分别为3.80%、3.76%、4.01%、3.50%、4.44%、6.36%、5.98%、4.28%、3.53%、5.02%。

3.辛弗林

孙冬梅等测定了不同产地陈皮中辛弗林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陈皮中辛弗林含量存在差异,不同产地陈皮中辛弗林的含量(%)分别为陈皮对照药材0.40、广东省新会市陈皮0.25、广东省四会市陈皮0.49和0.57、广西桂玉药材市场陈皮0.89、江西樟树药材市场陈皮0.68、茂名药材市场陈皮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药房陈皮0.56,广东产陈皮中的辛弗林含量低于广西和江西陈皮。

黄爱东等测定了广陈皮的生物碱成分辛弗林、N-甲基酪胺,结果表明广陈皮的两种成分含量相对较低。

史锐研究了不同产地陈皮中辛弗林含量,分别为广东产陈皮0.14%、黄岩产陈皮0.44%、湖南产陈皮0.27%、四川产陈皮0.40%,且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辛弗林的含量有所下降。

4.多甲氧基黄酮

邹士玉等测定了广西、广东新会、广州近郊、江西、湖南等5个陈皮主产地的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七甲氧基黄酮、橘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西产地的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33.401mg/mL为最高;其次是广东新会、江西和广州近郊的陈皮油,分别为19.091、18.058、16.710mg/mL;而湖南的陈皮油中3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8.705mg/mL为最低,结果见表1-1。

表1-1 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含量表(mg/mL)

封宇飞等同时测定49批陈皮药材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柚皮芸香苷、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及橘红素含量,结果见表1-2。

表1-2 陈皮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较

续表

宋玉鹏等对不同来源陈皮药材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会陈皮中橙皮苷含量较温州蜜柑和大红袍低,说明仅以单一指标成分无法说明广陈皮道地性的特色,且前期药理研究已表明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是陈皮的主要活性物质,可见中药所含的药效物质应是一组活性成分群,而不是单一成分;温州蜜柑上述4个成分的含量均较新会陈皮高,该差异可能主要是由地域和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不同所致。在制定陈皮质量标准时,应对产地、采集、加工过程等予以充分考虑,以确保药材质量稳定。江西新干大红袍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新会陈皮类似,从上述4个成分含量角度分析:江西新干大红袍质量可能与新会陈皮接近,且江西柑橘属植物品种多,栽培广,产量大,但目前对于“赣陈皮”的研究较少,可加强研究,寻求广陈皮的替代产品,以扩大广陈皮的药用资源。结果见表1-3。

表1-3 不同来源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含量表(%)

续表

研究结果提示,全国不同产地和地区陈皮中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明显,因此,加强陈皮饮片的质量控制势在必行。不同产地的陈皮和广陈皮的成分各有侧重,在应用时可以结合不同功效选用不同品种的陈皮。 fMinZJOzcimt9iK7bzbuzfzUv7gmzSBm1gSNhmTT4ZibFaq5XDUJQI8Lx9lz2N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