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那年夏天我和母亲在樊岙的有限日子里,去过五里开外的小村枫树脚塘。那是我爷爷奶奶的家,就在从樊岙到鹤浦的路上。我爷爷曾经是乡里首富,该村又称“蔡万仓”,这个俗名今天仍为岛上的人所熟知,虽说蔡家六十多年前便已迁回温岭。不过,枫树脚塘在地图上的名字叫南五村,这或许与它和鹤浦的距离有关。“土改”时爷爷被划为地主,五个儿女作鸟兽散。最远的是小姑,她到了北京,最近的便是三门的小叔。

多年以后,堂兄光宇告诉我,爷爷在温岭的土地并不多,出租部分未超过全村人均土地的一倍,“土改”时成分被定为“小土地”,允许保留土地。没料小姑知道后竟写了检举信,说自己家在南田有很多农田(已充公,原本也是响应政府号召上岛拓荒),结果祖父被划为地主。这一改变对小姑(在中央政府机关工作的进步青年)和她的家人,对我的父亲母亲,对光宇、未名等人后来的人生轨迹,对于我的童年和少年,其影响力均是难以估量的。

说起爷爷奶奶,他们的年纪和外公相仿,我出生时均已过世。多年以后,我奉台湾舅舅的指令,陪江苏来的四姨去南田给外祖父母扫墓,也到过蔡万仓。两行枫树加上一座两层楼房,对我来说却是一块圣地,因为我的双亲就是在那里成婚的。在乡邻的指点下,我们还找到爷爷当年开设的米厂遗址。可惜那一泓池水被一条溪流代替了。

那次旅行,母亲似乎了解我的心愿,归途没有走回头路,而是选择了不同的路线。我们先从鹤浦坐渡船到对岸的石浦镇,在那里和四姨告别。她和表弟换乘汽车北上,我和母亲则继续坐客轮去海门,即今天的台州市府所在地——椒江,当时它只是隶属黄岩县的一个镇。

算起来,那该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海,途中还可以眺望隶属海门的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前者因为解放战争的一场海战著称,后者是“知识青年”最早插队落户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后,我有机会进行世界之旅时,也努力遵循这一原则,即刻意走成一个个圆圈。当然,那些圆圈的周长要多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让我始终难以想象的是外婆到鹤浦码头送别两个女儿的情景,那是母女间的最后一面。四十多年以后,当卧床已久的母亲认不出人时,我迟疑地去做一次短暂却期盼已久的异国之旅,方才切身感受到那种难以名状的离别之痛。那会儿,空守闺房十多年的舅母用箩筐挑着我和表弟,从未见过亲生父亲的表哥紧随其后,他即将随四姨去苏北念中学。显而易见,假如他留在地主婆的奶奶身边必然会辍学,他当然也不知道这是他与奶奶的永别。

外婆老宅荒芜的园子和风景。作者摄

我这位表哥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小舅谭守杰,是外婆唯一亲生的儿子,最为外婆疼爱。当年她亲自送小舅到江苏江阴,就读海军军政部电雷学校二期航海专业 ,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毕业后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后来流落到台湾,从此天各一方。无疑,舅母和舅舅是那个年代最值得同情的人,两个相爱的人在青春年华里永别了,而他们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都不知道那是永别。

有关外婆的最感人的故事是舅舅告诉我的。20世纪末的一个冬天,我到台湾中部的彰化参加一个数学会议,在游览过日月潭以后,急切地到台北文昌街看望他老人家,并在他家中逗留了一个星期(其间在台大做了一场学术报告)。这是我们舅甥之间唯一一次相处,舅舅只是偶尔和我谈及往事。他送给我一部《操船学》,那是港台航海界的一部名著,汇集了他毕生的学识和经验。

《操船学》一书系舅舅在香港船长公会讲习班讲授操船学时撰写的讲义,共分九章,包括离靠码头、海上施救、油轮操船、荒天操船、抛锚作业、系靠缆绳等,书中有百余幅他亲手绘制的插图,如纽约港抛锚掉头运转图。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舅舅因为遭遇一次沉船事故时沉着应对,获得过英国交通部的嘉奖,不料却被自小受“晚娘”虐待的柏杨先生 无端指责。

舅舅的著作《操船学》,浙大校友许邦友题写扉页

我离开后,小舅写信给两个妹妹说:“天上掉下来一个小外甥。”舅舅到台湾不久,便从军队转业到了招商局的民用船队。两年以后,他思乡之情甚切,便搭船到仍未解放的渔山列岛 ,向往着从那里返回故乡与母亲妻儿团聚。但政治的阻隔迅速中断了他的回乡之路,一位出身不好的少年同伴回来后被就地正法了。亏得外婆闻讯后雇一条小机帆船闯来,与舅舅见了最后一面。

那必定是人世间最凄凉的一个夜晚,母子俩在岛上唯一一家小旅店里同床共眠,分享着生命中最后的亲情。那种生离死别是常人难以体会的,那座岛屿也成为我的梦中之岛。直到新千年的一个夏日,我终于乘坐一艘大功率的客船艰难地抵达,一路上呕吐不止,似乎是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熏陶和影响,舅舅对自己母亲的歉疚一直多于对妻儿的。他怨恨舅母在“土改”和“文革”初期没有更好地照顾母亲。这一点作为外甥的我不能完全认同。在我的记忆里,舅母外表秀丽端庄,她从二十五岁开始守活寡,等到外婆去世很久以后、舅舅无望归来,才不得已改嫁一位中学同学,那时她已经年过半百。而对舅舅来说,渔山列岛上的那个夜晚像幽灵一样始终缠绕着他,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他在台北的一间“非典”病房里辞世。 8hIxpX0mrrQmvxa7OYbd3p8j/a3DhmgLv77OWh9QypbRl5XgTPUVbvxv8y6Rd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