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 科举的起源

承认为本国立功的特权贵族的存在,承认他们在任官上具有优先权,在现实中便产生难题。就专制君主的理想而言,政治最终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要实现专制君主的理想,就必须实行纯粹的官僚政治,铨选官吏必须完全依据个人的德才,而不应该带有奖赏勋功的考量。要贯彻君主专制,当然会限制因论功行赏而使军功贵族获得的既得权利。因此,必须想出别的新方法来。此方法,最后的结论是恢复并强化屡次试验却未能坚持下去的考试制度,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早在汉代就已经存在着州举秀才,郡察孝廉,送中央参加考试,合格者授予官职的制度。魏晋以后,南北各朝也大体上沿袭此制度。但是,由于受到贵族制度的影响,上流子弟不屑于应此选举,而中央政府也只存选举形式,合格者一直不授予官职,置之不理。

北周武帝逝世、宣帝继立后,颁布诏令,在华北诸州范围内,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推荐到中央,其名额为:秀才,上州每年一人,下州每三年一人;孝廉,上郡每年一人,下郡每三年一人。篡夺北周政权的隋朝,起初应该也沿袭此制度。

进入隋朝以后,发生了两件促成选举制度改革的事情。第一件是文帝在开皇三年废郡,以州直接领县;第二件,与此相关,州县长官不得辟召属僚,任用权收归中央。其结果:第一,郡既然已经废除,则自汉代以来郡推举的孝廉名目不能成立了;第二,由中央派遣州县属僚,则中央吏部需要不断将大批有任官资格的人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必然要对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开皇七年,朝廷下制,令诸州每岁推荐贡士三人到中央。此贡士,应该包含秀才、明经和进士。他们相互之间的差异,不用说已经不是推荐者是州还是郡的差别了,而在于堪予举荐之人是属于出类拔萃的人才,还是仅为普通的学者,具体名称是根据其才能来确定的。

进士的名称出现于何时?历来议论纷纭,不能判明。一般认为始于炀帝大业年间,事实上要更早些,有证据表明在文帝开皇年间已经出现了。进士出身者主要考的是文学,而与明经科主要考经书不同。其实,针对各地推荐上来的贡士,考试内容各异,因而有各种科目的设置,前代已经有此倾向,然而,这种制度至隋代才正式确立,并为唐朝所继承。在这一点上,将隋代视为后世科举,亦即科目考试制度的创始时期,是合适的。

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细枝末节,要追溯隋代科举的起源,应该强调隋代造成了必须实行科举的时势。这就是前述中央任命地方州县属僚所产生的结果,中央要拥有大量有任官资格的人,就不能不通过科举式的制度选拔人才。开皇九年灭陈而据有江南领土后,更加需要大批下级官吏。为此,通过常制推举的贡士显得不足,朝廷不时要颁布临时诏令选举人才。这相当于后世的制举,但它一般是命令五品以上官员各举所知。因此,不具有后世那种选举特殊人才的重大意义。尽管如此,隋代事实上形成通常的贡举和临时性的制举的区分,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84s/A6+AXF4s876fbn8ZR2OTMshIC4GMlFoYWRyYgwTlt/L3KyPCcYTVYbtG9r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