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 北魏的贵族制

北魏的九品官制,无疑同魏晋及南朝的九品官制一样,不仅规定了百官的高低序列,而且还成为规定其起家高低的标准。在魏晋制度里,地方中正评定的乡品和起家的官品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到了南朝以后,由于乡品被门阀所取代,中正的职务也变得无足轻重,中正逐渐降为州郡的下属官员,只在任用地方官僚的时候才有发言权。在北魏,早就可见任命中正的记载,例如太武帝时代,以崔浩为冀州中正,号称得人。然而,北魏的中正究竟是像魏晋的中正那样评定乡品,还是像南朝后期那样只是根据门阀来左右地方官的人事,尚不清楚。不过,在崔浩的时代和孝文帝的时代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可寻。亦即崔浩黜陟汉族官僚,并不是依赖于冀州中正的资格,而是依靠其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资格,司徒和地方中正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推论,到崔浩的时代为止,北魏的选举制度与魏晋相近,中正通过司徒而在中央对地方的人事拥有很大的发言权。

然而,崔浩被诛后,到孝文帝时代,选举权转移到尚书手中,变成以吏部尚书为中心黜陟官吏,此乃步南朝之后尘。在南朝,尚书掌握人事权的同时,中正沦落为州郡的属官。而在北魏,也从这个时代以后,中正的职权不断地缩小。

孝文帝改革制度后,出现了两个显著的新倾向。其一是资荫,亦即根据门地的起家制度。不过它似乎未发展成为纯粹的贵族制。新的家格完全根据祖先在魏朝的官爵亦即门地来确定其高低,这似乎并不一定和中原贵族的感情相符合。围绕如何确定贵族门地高低的争论,终北魏一朝仍无结果,一直要延续到其后的北齐时代。当时,中正就是专门参与家格的评定。

另一个倾向是孝文帝对秀才、孝廉制度的奖励。推荐秀才、孝廉到中央,本来是州郡长官的责任,但是,北魏的中正似乎也与此推荐有关系。孝文帝之后,在宣武帝、孝明帝时代,各州都任命中正,中正忽然贵族化了,企图完全根据家格来左右人事。冀州大中正张彝之子张仲瑀,因为要严格区别流品,招致武人怨恨,爆发了羽林虎贲军人的暴乱。其结果大概是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北魏暂时在诸郡废置中正。不难推测,这样的结果,造成吏部的权力越来越大,一手控制人员的提拔任免。

北魏孝文帝死后,南朝发生了齐梁革命,齐皇室萧宝夤等人流亡到北魏,受到北魏朝廷的恩宠。然而,由于北魏在此前的孝文帝改革中已经充分吸取了南朝的制度,所以,看不出萧宝夤对北魏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实,在北魏,针对孝文帝先行于时代的汉化政策,早就引起了反对。这是相对于王室、鲜卑族上流社会过度贵族化而爆发的被遗弃落伍的下层军人的不满与反抗。上述羽林军士之变也属于这种类型。孝明帝后期,出现了更大规模的北边六镇叛乱,使华北中原再次陷入大混乱当中。 55LXRW/6enf19GBSF1Gahr3xVf1pn1PEd99PmQJKbjEdiVCj0JCXcvw3Y68MMx2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