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五 孝文帝改革

太武帝的玄孙孝文帝,年幼登基,长大后亲政,立刻强力推行历史上有名的汉化政策,这当然事出有因。北魏起自今内蒙古的盛乐,在对外征伐的艰难时代,国家就是鲜卑。北魏朝廷正是依靠同族勇敢的鲜卑人,才得以保卫自己,挫败强敌。到了太武帝时代,统一了华北,征服事业告一段落,军事国家就不能不转变性质,成为经济国家。亦即北魏朝廷要通过和平地统治汉族,来保持双方繁荣。然而,鲜卑族和汉族民族相异,相互对立,要实现共存,现实上是有困难的。如果可能的话,让二者融合为一个民族最为理想。而此时要让文化先进的汉族被文化落后的鲜卑族同化,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让鲜卑族同化于汉族,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之中。通观历史,可知北方民族如果同汉族接触,就无法避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的命运。如果这是宿命的话,那么,与其被时势所迫,以丧失民族尊严的形式被同化,还不如保持本民族的自豪感,有意识地推进同化,更属上策。所谓保持本民族自豪感的同化,就是在自觉进行汉化的同时,把自己变为汉族的贵族。特别是帝室必须高踞于由此产生的新贵族之上,通过贵族,确确实实地控制整个汉民族。孝文帝的立场,与南朝的军阀帝王把自己贵族化的立场是相通的。

出于这种需要,孝文帝强有力地推动鲜卑族的汉化。这表现在孝文帝实施的律令政治,其精神也十分明显地反映在官制上。在《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中,记载了两种九品官制,第一种只记载孝文帝太和中所制定者,不言年代,恐怕是太和十七年颁布的官制,基本沿袭了崔浩时代的政令,未做多少改动。

看看根据孝文帝中期发布的太和前令所规定的第一种官制,百官分为九品,各品又分正从,正从更有上中下之分,故总计有五十四阶。观其内容,大体与魏晋制度相近。其根据在于此九品五十四阶涵盖甚广,甚至小官末吏,无不包罗,亦不排除勋品。但是,如果说它一点都没有受到江南的影响,也不正确。在六部中,特别重视吏部,以及把秘书丞同秘书郎分开,置于颇为上层的品阶,等等,无疑是来自江南流行的观念。这些内容原原本本地出现在孝文帝太和中期的官品制里,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根据当时的令文,吏部尚书为从一品下,而其他列曹尚书却为正二品中;吏部郎中为从四品上,而其他尚书郎中则止于正五品上;秘书丞为正四品下,而秘书郎则为从五品上。在此之后,太和十九年应该又发布了新的官制,但今已亡佚,无法见到。

孝文帝晚年,再度改革官品制,其颁布时间推测在太和二十二年。由于第二年孝文帝就逝世了,所以,实际实行要等到下一代的宣武帝时才开始。根据这个太和后令颁布的第三种官制,记载于《魏书·官氏志》和《通典》卷三八。这次制度改革,似乎受到两位来自南朝的流亡者的影响。孝文帝即位初期,南朝发生了宋齐革命,宋皇室的刘昶和琅邪王氏家族支脉的王肃,相继逃亡到北魏。他们两人受到北魏的热情欢迎,都获得了尚公主的厚待,作为政治顾问,参与朝政。如上所述,北魏早在孝文帝之前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推动着采取汉化政策,最初是强有力地复活魏晋制度,此后则不免稍微受到南朝制度的影响。孝文帝获得南朝投奔的最高级别贵族人物刘昶和王肃之后,了解到当时南朝存在着发达的贵族制度,出乎意料,不啻往他推行汉化的热情上火上浇油。

在孝文帝晚年,亦即太和二十二年发布的九品官制中,从一品到三品只分正从,合为六阶;从四品到九品分正从,各品再分上下,合为二十四阶,总共有三十阶。这个九品新官制,并不只是精简以前的九品五十四阶。实际上,是将以前九品中大约七品以下者除去,将六品以上的三十六阶重新改为九品三十阶。其做法,和稍后出现的南朝梁新官制几乎相同。而且,被剔除的七品以下官变成流外,流外官设七等,这点也和梁朝制度的流外七班若合符节。与梁朝九品官制比较,孝文帝的新九品官制要早十年左右。而且,将七品以下划为流外的做法,孝文帝比较温和,梁武帝则要严厉得多。然而,我们并不能就因此认为梁朝模仿北魏,而应该说,南朝宋齐之际流行的流品思想,一为孝文帝所采用,成为北魏的新制;一为梁朝所继承,成为南朝的新制。 mYKtUL0qKcZrR+WBcpu8HNrbMBvrJjFabv4FxTJSgDDjR0VvlSHDqCW0ME1B2L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