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醉留東野 [1]

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 [2] 。吾與東野生並世,如何復躡二子蹤 [3] ?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 [4] 。韓子稍姦黠,自慙青蒿倚長松 [5] 。低頭拜東野,願得終始如駏蛩 [6] 。東野不回頭,有如寸莛撞鉅鐘 [7] 。吾願身爲雲,東野變爲龍 [8] 。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别無由逢 [9]

【注释】

[1] 孟郊貞元十二年登進士第,十三年寄寓汴州(今河南開封市),時韓愈在汴;十五年春離汴南下,往遊吴越。此詩爲送别之作。

[2] 李白、杜甫天寶三載(七四四)在洛陽相會,偕遊梁園、濟南等地,次年秋分手,即無緣再會。二人詩直接言及不能相從之恨者,如李白《送杜二》:“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等等。

[3] 復躡(niè):重蹈。躡,踩。

[4] 龍鍾:衰憊失意態。時東野四十九歲,即以“白首”、“龍鍾”相誇耀,是自嘲之意。

[5] 姦黠:狡獪。青蒿:一種野草。此二句亦用自嘲語氣。“青蒿倚長松”之喻脱胎自《詩經·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于松栢”、《世説新語·容止》“蒹葭倚玉樹”等文意。

[6] 駏蛩:即蛩蛩駏虚(qióng qióng jù xū),同“邛邛岠虚”,獸名;相傳與蹷相互依存,蹷又稱“比肩獸”(《爾稚·釋地》)。《吕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常爲蛩蛩距虚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負而走。此以其所能託其所不能。”

[7] 莛(tíng):原作“筳”,據錢《釋》校改。寸莛:一寸長的草莖。《漢書·東方朔傳》:“語曰:‘以筦闚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8] 《易·乾卦》:“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9] “四方”二句:《錢釋》:“按蘇武詩:‘願爲雙黄鵠,送子俱遠飛。’公意所本也。”或以爲末句語意殊不合,恐傳寫有誤。

【評箋】 劉克莊《滿領衛詩》:唐元和、大曆間詩人,多是韓門弟子,如湜、籍,如翺者,舊皆直呼其名,雖稱盧仝“玉川先生”,然語意多諧謔。惟於孟郊特加敬,比之“長松”、“鉅鐘”,自比“青蒿”、“寸莛”,又曰“低頭拜東野”;其没也,諡之曰“貞曜先生”。史稱退之木强,非苟下人者。余嘗論唐詩人,自李、杜外,萬竅互鳴,千人一律。忽有《月蝕》 (按:盧仝詩,韓愈有《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等作,退之自是驚異,非謔之也。如東野諸詩,自出機杼,無一字犯唐人格律,如鶡弁短衣中見古人衣冠,如盆盎中見罍洗。退之豈陽尊而謬歌之哉!(《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

俞弁《逸老堂詩話》卷上:人之於詩,嗜好往往不同。如韓文公《讀孟東野詩》 (按:題目有誤) ,有“低頭拜東野”之句。唐史言退之性倔强,任氣傲物,少許可。其推讓東野如此。東坡《讀孟郊詩》有云:“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又如食蟛 F8A9 ,竟日嚼空螯。”二公皆才豪一世,而其好惡不同若此。元次山 (按:“遺山”之訛) 有云:“東野悲鳴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卧元龍百尺樓。”推尊退之而鄙薄東野至矣,此詩斷盡百年公案。

按:孟郊詩雖取境窘窄,但筆法力求高古瘦硬,别具一格。孟郊長韓愈近二十歲,韓愈登上文壇時,孟郊創作已臻成熟。韓對他表示傾服,並是在孟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的獨創詩風的。本詩以“醉”言出之,肆口道來,設想奇僻,幽默風趣;開端即表示對李、杜的嚮往,亦可看出在詩歌藝術上的追求與自信。 vzkKIQokcNWxC1a+9cFtwwlP4+ojv0fZwd+My8dw5vctwgpVLMQIaM5jaxcqZmL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