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題海圖屏風 〔一〕

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 〔二〕 。鱗介無小大 〔三〕 ,遂性各沉浮 〔四〕 。突兀海底鼇,首冠三神丘 〔五〕 。釣網不能制,其來非一秋 〔六〕 。或者不量力 〔七〕 ,謂兹鼇可求 〔八〕 。贔屭牽不動 〔九〕 ,綸絶沉其鈎 〔一〇〕 。一鼇既頓頷,諸鼇齊掉頭 〔一一〕 。白濤與黑浪,呼吸繞咽喉。噴風激飛廉 〔一二〕 ,鼓波怒陽侯 〔一三〕 。鯨鯢得其便 〔一四〕 ,張口欲呑舟。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 〔一五〕 。遂使江漢水,朝宗意亦休 〔一六〕 。蒼然屏風上,此畫良有由 〔一七〕

〔一〕此詩白氏原注:“元和己丑年作。”己丑爲元和四年(八〇九),是年,唐憲宗李純和宦官吐突承璀,想利用成德藩鎮王士真剛死的機會,用兵河北。一部分朝臣像宰相裴垍等都強烈反對,認爲這一行動十分冒險;萬一出師無功,則將加深各地藩鎮和朝廷的對立與衝突。白氏曾於是年五月十日進《請罷兵第二狀》,六月十五日進《請罷兵第三狀》,除切論當時戰守形勢利弊外,更着重指出:“今以府庫錢帛,百姓脂膏,資助河北諸侯,轉令富貴強大。臣每念此,不勝憤歎!”以及“今天時已熱,兵氣相蒸;至於飢渴疲勞,疫疾暴露;衣甲暑濕,弓箭瘡痍,上有赤日,前有白刃,驅以就戰,人何以堪?”可見他是從關懷人民疾苦出發,來反對這次朝廷用兵,進行内戰的。這種意見,李純不但不採納,還兒戲似地把領兵大權交給了素不知兵的宦官吐突承璀,從此兵連禍結,久而無功,老百姓死亡遍野。詩中“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即針對這一事實而發。唐人屏風上多畫海圖,故杜甫《北征》有“海圖坼波濤”之句。但白氏此詩並非真詠海圖,而是借題發揮,反對朝廷在準備不充分,條件不成熟,用人不得當的情況下,輕率用兵河北。

〔二〕悠悠:安靜貌。

〔三〕鱗介:泛指水族。

〔四〕遂性:適性。

〔五〕突兀二句:突兀(wù),高聳突出的樣子。鼇(áo),傳説以爲海中大鼈。三神山,指傳説中的方壺、瀛洲、蓬萊。僞《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帝乃命禺彊(強)使巨鼇十五舉首戴之,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鼇……於是岱輿與員嶠二山,流於北極……”這兩句的意思是説:當時藩鎮勢力,跋扈難制。

〔六〕釣網二句:釣網,漁具,比藩鎮作鼇,故比制服它爲漁。唐朝藩鎮割據,自從德宗李适以來,已根深蒂固;想一下征服他們,勢難辦到。以成德鎮言,王武俊父子相承,到元和四年,已有四十多年之久;其他藩鎮,亦大體類此。故曰:“其來非一秋。”

〔七〕或者:有人,暗指憲宗李純和宦官吐突承璀等。

〔八〕謂兹句:硬説這個大鼇可以釣取(這個藩鎮可以攻下)。

〔九〕贔屭(bì xì):傳説以爲力氣最大的神龜。

〔一〇〕綸絶句:綸,即釣絲。綸絶鈎沉,言徒然勞民喪財,損兵折將。案以上二句所指事實,可證明《請罷兵第二狀》所説:“今承璀自去以來,未敢苦戰,已喪大將,先挫軍威……遷延進退,貴引(遲延)日時。不唯意在逗留,兼是力難支敵。希朝茂昭,數月以來,方入賊界……則其進討之勢,想亦可知。”

〔一一〕一鼇二句:頓頷(hàn),即點頭、低頭,寫大鼇負嵎頑抗之狀。掉頭,想要背叛的樣子。此二句的意思是説:如果王承宗制服不了,則其餘藩鎮亦將相率背唐而去。《請罷兵第二狀》:“(李)師道、(田)季安,元(原)不可保;今看情狀,似相計會(商議),各收一縣,便不進軍。”詩文互證,作意甚明。

〔一二〕飛廉:神話傳説裏的風神名,也叫風伯。

〔一三〕陽侯:神話傳説裏的波浪神。

〔一四〕鯨鯢:海中大魚,古人用以比喻稱兵作亂的首惡分子。《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爲大戮。”

〔一五〕萬里二句:喻百姓遭殃,地方叛變。

〔一六〕遂使二句:古人稱水流歸海叫“朝宗”,用以比喻諸侯的歸附天子。此二句意謂:如果用兵河北失敗,其餘諸鎮,亦皆離心離德。《論罷兵第三狀》:“今果聞神策所管徐泗、鄭滑兩道兵馬,各有言語,似少不安。臣自聞之,不勝憂切!”所言正可作此二句注脚。

〔一七〕由:來由,道理。 s7iciLwksXqEcu1dSFQav35N/1lEUFRe5o3ORde2mFnweBOAbwYyYDh9mJpIFW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