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 吴 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 陶朱 , 五湖 西子 ,一舸弄烟雨。
〔题〕 阳春白雪 三引作“潮”。
〔悄惯〕四卷本甲集作“诮惯”。
〔属镂怨〕四卷本及 阳春白雪 并作“ 子胥 冤”。
〔动地鼙鼓〕 白居易 长恨歌 :“ 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 霓裳羽衣曲 。”
〔组练〕 左传 襄公 三年:“春, 楚子 重 伐 吴 ……使 邓廖 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 。”注:“组甲被练皆战备也。组甲,漆甲成组文,被练,练袍。”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 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鏖战句〕
列子
黄帝
篇:“
黄帝
与
炎帝
战于
阪泉
之野,帅熊、罴、狼、豹、
、虎为前驱。”
范仲淹
观潮诗:“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
〔悄惯得句〕 苏轼 八月十五日看潮 五绝:“ 吴 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悄惯得,直纵容得之意。
〔看红旆三句〕 吴自牧 梦粱录 卷四观潮:“ 杭 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 子胥 。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长鲸吞吐〕 左思 吴都赋 :“长鲸吞航,修鲵吐浪。”
〔人间句〕 宋史 河渠志 :“ 浙江 通大海,日受两潮。 梁 开平 中 钱武肃王 始筑捍海塘,在 候潮门 外,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 胥山祠 。既而潮避 钱塘 东击 西陵 ,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苏轼 八月十五日看潮 五绝:“安得 夫差 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白马三句〕
枚乘
七发状
曲江
波涛有云:“其少进也,浩浩
,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太平广记
卷二九一
伍子胥
条:“
伍子胥
累谏,
吴
王赐属镂剑而死。……自是,自
海门山
潮头汹高数百尺,越
钱塘
渔浦
方渐低小。……时有见
子胥
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史记
吴太伯世家
:“十一年复北伐
齐
,
越
王
勾践
率其众以朝
吴
,厚献遗之,
吴
王喜,惟
子胥
惧,曰:‘是弃
吴
也。’……
吴
王不听,使
子胥
于
齐
,
子胥
属其子于
齐
鲍
氏,还报
吴
王,
吴
王闻之大怒,赐
子胥
属镂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集解:“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乃盛以鸱夷投之江。”正义:“
吴
俗传云:
子胥
亡后,
越
从
松江
北开渠至
横山
东北,筑城伐
吴
。
子胥
乃与
越
军梦,令从东南入破
吴
。
越
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
子胥
,杯动酒尽,
越
乃开渠,
子胥
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
吴
。”
〔谩教三句〕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 范蠡 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 勾践 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乐,乃装其轻宝珠玉……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鸱夷子皮 (索隐云:以 吴 王杀 子胥 而盛以鸱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止于 陶 ,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通路,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 陶朱公 。”又,相传谓 范蠡 献 西施 于 吴 王, 吴 灭后, 蠡 复取 西施 同舟泛 五湖 而去。 杜牧 杜秋娘 诗:“ 西子 下 姑苏 ,一舸逐 鸱夷 。”
淳熙 二年(一一七五)。—— 稼轩 于 淳熙 二年被召,入为仓部郎官,此词当作于七月赴 江西 提刑任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