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内翰 尝曰:世有妄庸者作 欧阳永叔 语云:“吾不能为 退之 画记 。”此大妄也。〔补注〕 方苞 曰: 周 人以后无此种格力, 欧公 自谓不能为,所谓晓其深处;而 东坡 以所传为妄,于此见知言之难。 张裕钊 曰:读此文固须求其参错之妙,尤当玩其精整。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
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一〕
,一人骑执大旗前立
〔二〕
,骑而被甲载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
〔三〕
,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
〔四〕
,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
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
〔五〕
,坐而脱足者一人
〔六〕
,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
〔七〕
,挹且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
〔八〕
,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
〔九〕
,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一〇〕
,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一一〕
。
〔一〕“兵”下,或无“立”字。
〔二〕“骑”下,或有“而”字。
〔三〕“靮”,音的。
〔四〕“徒”下,或无“而”字。“驱牧”,或作“骑牧”。今按:徒则非骑矣。
〔五〕或无“方”字。
〔六〕“坐”上,或有“方涉”二字。
〔七〕“具”,或作“且”。“十”上,或有“二”字。
〔八〕“二”,或作“三”。
〔九〕“负”下,或无“者”字。今按:“一人”字疑在“负者”之下。
〔一〇〕“妇人”,或作“妇女”,而无“以”字。
〔一一〕“事”下,或有“主”字。“为”,或作“焉”,属上句,非是。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 〔一〕 ,行者,牵者 〔二〕 ,涉者,陆者 〔三〕 ,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 〔四〕 ,龁者 〔五〕 ,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相戏者 〔六〕 ,怒相踶啮者 〔七〕 ,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八〕
〔一〕“又有上者下者”, 杭 本作“亦有马之下者焉”。 蜀 本同,但“又”作“亦”。 阁 本作“亦有马焉”。今按:此句三本皆无理,唯别本作“又有上者下者”而无“焉”字,乃与上下文意相属,今从之。
〔二〕“牵”,或作“奔”。或并无四字。今按:“牵”谓牵而行也;后有“走者”,则“奔者”为重复,当存“牵”而去“奔”。
〔三〕或无“陆者”二字。今按:此承“涉者”,则“陆”为方出水也,不当无。
〔四〕或无“人立者”三字,非是。
〔五〕“龁”,音“缬”。又,下没切。
〔六〕“喜”下,或有“而”字。
〔七〕“啮”,音臬。
〔八〕“为”,或作“焉”,属上句,非是。
牛大小十一头 〔一〕 。橐驼三头 〔二〕 。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楯弓服矢房甲胄之属 〔三〕 ,缾盂簦笠筐筥锜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奕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四〕 。
〔一〕“十”下,或有“有”字。
〔二〕“橐”,或作“骆”,下同。 汉书 子虚赋 注:橐驼者,首其可负橐囊而驼物,故以名。
〔三〕“楯”,音盾。
〔四〕 阁 、 杭 本“用”下有“投壶”二字,而无“器”字,非是。
贞元 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 独孤生 申叔 者 〔一〕 ,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 〔二〕 ,余幸胜而获焉。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藂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 〔三〕 。明年,出京师,至 河阳 ,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座有 赵侍御 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 〔四〕 ;少而进曰:“噫!余之手摸也 〔五〕 ,亡之且二十年矣。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 〔六〕 ,绝人事而摸得之,游 闽 中而丧焉。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 〔七〕 。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余既甚爱之,又感 赵君 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
〔一〕或无“有”字。
〔二〕 沈存中 云:弹棋有谱一卷,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巅为小壶,四角微隐起。 李商隐 诗“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谓其中高也。 白乐天 诗“弹棋局上事,最妙是长斜”,谓抹角斜弹,一发过半局,今谱中有此法。
〔三〕“工”下,或皆无“人”字,“藂”或作“丛”。
〔四〕“感”上,或有“所”字。或无“若有感然”四字。
〔五〕“摸”上,或有“所”字。或作“手之所摹”也。
〔六〕“国”,一作“故”。
〔七〕“来”上,或有“日”字。“为”上, 方 无“始”字。今以下文“夙好”之语推之,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