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中丞传后叙

欧阳文忠 跋张中丞传后 云:“ 张巡 许远 之事壮矣!秉笔之士,皆喜称述,然以 所纪,考 唐书 列传 退之 所书,互有得失,而 列传 最为疏略。虽云史家当记大节,然其大小数百战,智谋材力,亦有过人可以示后者。史家皆灭而不著,甚可惜也。 之所书,诚为太繁,然广纪备言,以俟史官之采也。” 文忠 所云“ 唐书 列传 ”者,谓 旧传 ,若 新传 则采 及公所书并 旧传 为之矣。〔补注〕 方苞 曰: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惟 退之 有此。前三段乃议论,不得曰 记张中丞逸事 ;后二段乃叙事,不得曰 读张中丞传 :故标以 张中丞传后叙 。又曰: 退之 序事文不学 史记 ,而生气奋动处,不觉与之相近。 刘大櫆 曰:通篇议论,盘屈排奡,锋铓透露,皆 韩公 本色。 鹿门 以为 太史公 ,误矣! 张裕钊 曰:其屈盘遒劲,雄岸自喜处,仍系 退之 本色。

元和 二年四月十三日夜, 吴郡 张籍 阅家中旧书 〔一〕 ,得 李翰 所为 张巡传 〔二〕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 许远 立传 〔三〕 ,又不载 雷万春 事首尾 〔四〕

〔一〕 张籍 ,字 文昌 ,公举荐进士。

〔二〕“巡”上,或无“张”字。 邓州 南阳 人。

〔三〕 杭州 盐官 人。 敬宗 曾孙。

〔四〕〔补注〕 储欣 曰:不载首尾者,如 唐书 云:“ 雷万春 者不详所从来。”前人不载,后人自不详也。 睢阳 战阀, 略同, 张公 无二,又偕公同日死节,而首尾不载,所以恨其阙。 春秋 之法,传著传疑,阙者已矣。惟往来 间,得 南将军 事而具书之,著以传著,史法固然。又案: 唐书 南霁云 者, 魏州 顿邱 人,少微贱,为人操舟”,末云“子 承嗣, 涪州 刺史”。则 南将军 事,固首尾历碌也。

虽材若不及 者,开门纳 〔一〕 ,位本在 上,授之柄而处其下 〔二〕 ,无所疑忌,竟与 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 死先后异耳 〔三〕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 死而 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四〕 ,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五〕 ,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六〕 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之不畏死亦明矣 〔七〕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 之贤而为之邪 〔八〕

〔一〕“开”上,或疑当有“然”字。

〔二〕〔补注〕 孙葆田 曰: 至德 二年正月, 安庆绪 尹子奇 以兵十三万趣 睢阳 睢阳 守,告急于 时保 宁陵 ,引兵入 睢阳 ,与 合。 曰:“ 懦不知兵,公智勇兼济, 请为公守,公为 战!”自是战斗皆出于

〔三〕〔补注〕 樊汝霖 曰:是岁十月城陷, 俱被执。 南霁云 雷万春 卅六人皆遇害;生致 洛阳 偃师 ,后死。

〔四〕 睢阳 食尽, 出爱妾, 亦杀其奴以食士。

〔五〕“蚍蜉”,音毗浮。

〔六〕贼将 令狐潮 玄宗 已幸 ,以书招 ,有大将六人白 :“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 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语”,或校作“悟”。“灭”下,或有“悟之”字。今按:“悟”字无理,且从诸本作“语”。

〔七〕〔补注〕 张裕钊 曰:此数语最担力,如兵家并力疾战也。又曰:听之有声,扪之有棱。

〔八〕“其徒”上,或有“而”字,或又疑“而”字当在“死”字之下。“邪”上,或无“之”字。〔补注〕 张裕钊 曰:此种拗折,极见笔力。

说者又谓 分城而守,城之陷,自 所分始 〔一〕 。以此诟 〔二〕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 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三〕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四〕 ,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五〕 ,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 〔六〕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 江淮 〔七〕 ,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八〕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九〕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一〇〕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一一〕 ,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一二〕

〔一〕〔补注〕 姚范 曰: 大历 中, 去疾 上书言“城陷,贼所入自 分”,则当时有妄为是语者, 去疾 不详而苟同之也。

〔二〕“诟”,或作“语”,非是。

〔三〕〔补注〕 姚鼐 曰: 新唐书 云:“议者谓 睢阳 ,众六万,既粮尽,不持满按队出再生之路,与其食人,宁若全人。于是 张澹 李纡 董南史 张建封 樊晃 朱巨川 李翰 咸谓: 蔽遮 江淮 ,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 等名士,由是天下无异言。” 按:此文上两段皆为 辨当时之诬,下一段申 等之论,兼为 辨谤,而以“小人之好议论”五句,为上下作纽。 张裕钊 曰:此段止数语,明直简净,与前后二段疏密相间,末作感愤,为上下关键。

〔四〕“之卒”,或无“之”字。

〔五〕“创”,平声。

〔六〕〔补注〕 张裕钊 曰:突接。

〔七〕 温公 曰: 人皆以全 江淮 之功,按: 睢阳 虽当 江淮 之路,城既被围,若取 江淮 绕出其外, 睢阳 岂能障之哉?盖 善用兵,贼畏 为后患,不灭 ,则不敢越过其南耳。

〔八〕“之不”,或无“之”字。

〔九〕“数”,所拒切。

〔一〇〕〔补注〕 沈钦韩 曰: 通鉴 至德 二载, 山南东道 节度使 鲁炅 南阳 ,奔 襄阳 灵昌 太守 许叔冀 彭城。 二载八月, 睢阳 士卒死伤之余才六百人。是时, 许叔冀 谯郡 尚衡 彭城 贺兰进明 临淮 张镐 睢阳 围急,倍道兼进,檄 浙东 浙西 淮南 北海 诸节度及 谯郡 太守 闾丘晓 ,使共救之。 不受命。比 睢阳 ,城已陷三日。 ,杖杀之。

〔一一〕〔补注〕 沈钦韩 曰:“比”,读如“比之匪人”之“比”。

〔一二〕“攻”,或作“功”,非是。

尝从事于 二府 〔一〕 ,屡道于两府间 〔二〕 ,亲祭于其所谓 双庙 〔三〕 ;其老人往往说 时事,云: 南霁云 之乞救于 贺兰 〔四〕 贺兰 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 霁云 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 霁云 坐。 霁云 慷慨语曰 〔五〕 :“ 来时, 睢阳 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六〕 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 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 泣下。 贺兰 终无为 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七〕 ,曰:“吾归破贼 〔八〕 ,必灭 贺兰 ,此矢所以志也!” 〔九〕 贞元 中过 泗州 〔一〇〕 ,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 〔一一〕 ,贼以刃胁降 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 霁云 未应 〔一二〕 曰:“ 南八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 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一三〕 。公有言, 敢不死。”即不屈。

〔一〕〔补注〕 陈景云 曰: 双庙 宋州 汴府 支郡也。又: 泗州 徐府 支郡。此贯下“祭庙”、“过 泗州 ”两事而言之。

〔二〕“府”,或作“州”。

〔三〕时诏赠 扬州 大都督, 荆州 大都督。皆立庙 睢阳 。岁时致祭,号 双庙

〔四〕或无“之”字。

〔五〕“慷”上,或无“霁云”字,非是。

〔六〕〔补注〕 沈钦韩 曰: 于城中积粟至六万石, 虢王 以其半给 濮阳 济阴 二郡, 固争,不能得。既而 济阴 得粮,遂以城叛;而 睢阳 食尽,将士人廪米日一合,杂以茶纸树皮,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

〔七〕“箭”,或作“笴”。

〔八〕“归”,或作“师”,非是。

〔九〕〔补注〕 沈钦韩 曰: 遂去,至 宁陵 ,与城使 廉坦 同将步骑三千夜冒围,且战且行,至城下,大战坏贼营,死伤之外,仅得千人。入城,城中将吏知无救,皆痛哭。贼知援绝,围益急。

〔一〇〕〔补注〕 沈钦韩 曰:时 进明 临淮 临淮 泗州 也。

〔一一〕〔补注〕 沈钦韩 曰: 柳碑 至德 二年十月,城陷。

〔一二〕或无“霁”字。

〔一三〕“欲将”,衍一字。

张籍 曰:有 于嵩 者,少依于 。及 起事, 常在围中 〔一〕 籍大历 中于 和州 乌江县 时年六十余矣 〔二〕 。以 初尝得 临涣 县尉 〔三〕 ,好学无所不读。 时尚小,粗问 事,不能细也。云: 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 汉书 ,谓 曰:“何为久读此?” 〔四〕 曰:“未熟也。” 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 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惊,以为 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 应口诵无疑。 久,亦不见 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五〕 。初守 睢阳 时,士卒仅万人 〔六〕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七〕 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 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起旋,其众见 起,或起或泣 〔八〕 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 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 同年生,月日后于 ,呼 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九〕 贞元 初死于 间。或传 有田在 间,武人夺而有之, 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无子。 张籍 〔一〇〕

〔一〕“及巡”,或作“及其”。“常”,或作“尝”。

〔二〕或无下“嵩”字。

〔三〕或无“尝”字。〔补注〕 沈钦韩 曰:以 死难,故推恩及其亲故也。 时宰执侍从,亦得推恩及门客医生。

〔四〕“久”,或作“又”。

〔五〕 开元 二十四年进士, 刘梦得 嘉话 载其 谢加金吾表 ,有云:“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激励将士赋诗,有云:“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又 夜闻笛声 诗云:“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观此,则 之文见矣。“起”,或作“有”。

〔六〕〔补注〕 姚范 曰: 人用“仅”字,每以多为义。 晋书 刘颂传 :“三代延祚久长,近者五六百岁,远者仅将千载。”则以“仅”为多,亦不始于 矣。

〔七〕或无“户”字。

〔八〕“或起”,或作“犹起”。

〔九〕“呼巡”,或作“呼之”。

〔一〇〕“嵩将”上,或有“而”字。“为”下,或有“其”字,皆非是。 2/PbERMKGyrksJ4imNEEa+OeUgeKfG5aiXbLZdAPz9BAjGBGbVcSigHoZJC9xP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