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释言

元和 二年春作。宰相, ;翰林学士, 李吉甫 ;中书舍人, 裴垍 也。 国语 云:“ 骊姬 使 奄楚 以环释言。”注云:“以言自解释也。” 退之 释言 取此。〔补注〕 曾国藩 曰:才高被谤,为文自解,仍不减其崚嶒之气。

元和 元年六月十日 〔一〕 江陵 法曹诏拜国子博士,始进见今相国 郑公 。公赐之坐 〔二〕 ,且曰:“吾见子某诗,吾时在翰林,职亲而地禁,不敢相闻。今为我写子诗书为一通以来。” 〔三〕 再拜谢,退录诗书若干篇,择日时以献 〔四〕

〔一〕或无“十日”字。

〔二〕或无下“公”字。

〔三〕“我”下,或有“尽”字,而无“为一通以”字,或无“为我”字,而有“尽”字。“”一,或作“二”。

〔四〕“若干”,或作“著干”。“献”下,或有“之”字。今按:“著干篇”虽古语,然施之于此,似不相入。且公亦未必特用此语以为奇也。〔补注〕 陈景云 曰:史言公举进士,投文公卿间,故相 郑余庆 颇为延誉,由是知名。盖 知公在早岁,非自 江陵 召还始受知也。公登第之岁, 入翰林,其后 自以职亲地近,遂与公久不相闻。及 贞元 之际,公始登朝,而 已远谪。再秉国钧,特擢公幕掾,因悉征其历年诗文也。

于后之数月 〔一〕 ,有来谓 者曰:“子献相国诗书乎?”曰:“然。”曰:“有为谗于相国之座者曰 〔二〕 :‘ 韩愈 曰:相国征余文,余不敢匿,相国岂知我哉!’子其慎之!” 〔三〕 应之曰:“ 为御史,得罪 德宗 朝,同迁于南者凡三人 〔四〕 ,独 为先收用,相国之赐大矣;百官之进见相国者,或立语以退,而 辱赐坐语,相国之礼过矣 〔五〕 ;四海九州之人,自百官已下,欲以其业彻相国左右者多矣,皆惮而莫之敢,独 辱先索,相国之知至矣:赐之大,礼之过,知之至,是三者于敌以下受之宜以何报?况在天子之宰乎 〔六〕 !人莫不自知,凡适于用之谓才,堪其事之谓力, 于二者,虽日勉焉而不逮;束带执笏立士大夫之行,不见斥以不肖,幸矣,其何敢敖于言乎 〔七〕 ?夫敖虽凶德,必有恃而敢行。 之族亲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 〔八〕 ;不善交人,无相先相死之友于朝 〔九〕 ;无宿资蓄货以钓声势 〔一〇〕 ,弱于才而腐于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一一〕 :夫何恃而敖?若夫狂惑丧心之人,蹈河而入火,妄言而骂詈者,则有之矣;而 人知其无是疾也,虽有谗者百人,相国将不信之矣, 何惧而慎欤?” 〔一二〕

〔一〕〔补注〕 陈景云 曰: 南宋 本作“日”为是, 谱同。公始见 郑相, 元和 元年六月,而 李翰林 以次年正月入相,相去仅七月。以下文再云累月语推之,则前当作数日明矣。

〔二〕或无“为”字。

〔三〕或无“之”字。

〔四〕“三人”,谓公及 张署 李方叔 也。

〔五〕“以”,或作“已”。

〔六〕“敌以”,或作“敌已”。 国语 :“自敌以下则有仇。”注:“敌,体也。”今人多用“敌已”字者,非。“宰”下,或有“相”字。

〔七〕或无“乎”字。

〔八〕“扳”,音攀。

〔九〕 礼记 :“儒有爵位相先,患难相死。”

〔一〇〕“宿资蓄货”,或作“宿货蓄资”。

〔一一〕“巇”,许宜反。“要”平声。

〔一二〕“相国”,或作“宰相”。或无“欤”字。

既累月,又有来谓 曰:“有谗子于翰林舍人 李公 裴公 者,子其慎欤!” 曰:“二公者,吾君朝夕访焉,以为政于天下而阶太平之治 〔一〕 :居则与天子为心膂,出则与天子为股肱。四海九州之人,自百官已下,其孰不愿忠而望赐 〔二〕 也不狂不愚,不蹈河而入火,病风而妄骂,不当有如谗者之说也。虽有谗者百人,二公将不信之矣。 何惧而慎?”

〔一〕“治”,或作“理”。

〔二〕“不”下,或有“能”字,非是。

既以语应客,夜归,私自尤曰:咄 〔一〕 !市有虎,而 曾参 杀人,谗者之效也 〔二〕 曰:“取彼谗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三〕 伤于谗,疾而甚之之辞也。又曰:“乱之初生,僭始既涵。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四〕 始疑而终信之之谓也。 孔子 曰:“远佞人。”夫佞人不能远,则有时而信之矣。今我恃直而不戒,祸其至哉!徐又自解之曰:市有虎,听者庸也; 曾参 杀人,以爱惑聪也; 巷伯 之伤,乱世是逢也 〔五〕 。今三贤方与天子谋所以施政于天下而阶太平之治,听聪而视明,公正而敦大;夫聪明则听视不惑 〔六〕 ,公正则不迩谗邪,敦大则有以容而思;彼谗人者,孰敢进而为谗哉 〔七〕 ?虽进而为之,亦莫之听矣!我何惧而慎 〔八〕

〔一〕“咄”,当没切。〔补注〕 沈钦韩 曰:见 史记 滑稽列传 ,骂之辞也。

〔二〕“市有虎”,见 战国策 庞蔥 语;“ 曾参 杀人”,见 史记 甘茂 语。

〔三〕 小雅 巷伯 诗。

〔四〕 小雅 巧言 诗注云云。

〔五〕“聪”,或作“听”,非是。“乱世”,一作“世乱”。

〔六〕“听视”,或作“视听”。

〔七〕“进而”,或作“而进”。

〔八〕或无“而慎”字。

既累月,上命 李公 相,客谓 曰:“子前被言于一相,今 李公 又相,子其危哉!” 〔一〕 曰:前之谤我于宰相者,翰林不知也;后之谤我于翰林者,宰相不知也。今二公合处而会言 〔二〕 ,若及 ,必曰:“ 韩愈 亦人耳,彼敖宰相,又敖翰林,其将何求?必不然!”吾乃今知免矣,既而谗言果不行 〔三〕

〔一〕或无“哉”字。

〔二〕〔补注〕 沈钦韩 曰:“言”字亦可属上读。

〔三〕“宰相”,或皆作“相国”。“乃今”,或作“今乃”。又无“矣”字。“既”下,或无“而”字。 OcS3/WYmG7SYYjnd1yfgPK4kfnYi+nawfVRfHg1GyVBMQYUZH3optl25F8XzmG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