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集 世所通行者,为 明 万历 中 徐世泰 所刊 东雅堂 本。其注出 宋 末 廖莹中 手,采 魏仲举 五百家注本为多,间有引他书者十之三,复删节 朱熹 考异 散入各条下。虽多存 宋 以前旧说,而遴选失当,文义多乖,读者病之。顾是后亦乏善本。三百年来,其书仍独行而不废也。
曩余于家中藏书得先大父 抱润公 批校 东雅堂 本 韩集 一部,朱笔细字,遍布书中,手泽所存,珍护靡已。嗣读公所著 读书记, 得知公尝欲为 韩集 作注,然未见成书;意者,此其初稿欤?书前有题记二:一为 光绪 二十年冬十二月,记云:“点读一过,并录先师 张廉卿 先生及 吴挚甫 师平语,凡九日毕。其文中圈点,以私意衷取二家,不尽依原本。”其一则记于 光绪 三十三年。时公馆 合肥 李氏 。 李氏 富藏书,公复博采诸家之说,补苴旧注,增益十倍于前。记中胪列诸家名氏,间缀数语其下。于 沈文起 云:“名 钦韩 , 吴县 人, 嘉庆 丁卯举人, 宁国 训导。有 韩集补注 ,未见传本, 健父 以重金购得其初注手稿,写于覆刻 东雅堂 本行间眉上几满。 沈 病 宋 人所注率空疏臆测,故征引极繁富,然往往失之支蔓;尤喜丑诋 朱子 。今择其精要者,余删之。”他亦有杂记其官阶乡里及成书始末者,详略不一。凡前后所列二十七家,然实不止此数。又公所自为说亦若干条;其订正旧注之失,增删点窜其文字者无虑数百处。余发而读之,窃见其融会群言,自具炉冶;凡所甄录,并刊落浮词,存其粹语,盖非独于 沈氏 书为然也。公晚岁殚究群经子史,兼耽内典,于谈艺论文若有不暇为者,注 韩 未成,职是故耳。是稿虽出中年,未经写定,然前后历十余载,用力甚勤;以视旧本,盖充实完善矣。
旧本诗文合编。 韩 诗单行注本, 清 人有之,故公特详于文。兹谨据原稿重加勘校,编次文集成书,倘亦公之遗意耶!其体例如次:
一 徐氏 东雅堂 刊本 昌黎先生集 四十卷、 外集 十卷、 遗文 一卷、 昌黎先生集传 一卷,今去诗存文,并为 文集 八卷、 文外集 二卷、 遗文 一卷,附录 集外文 三篇, 集传 一卷仍旧。
一 徐 本各篇标题、先后次第以及文章分类多淆乱失当者,然沿袭有自,未便更张,今一仍其旧。其尤误者,注中时有所是正。读者当自得之。
一旧注取材及体例,均见其 重校昌黎集凡例 中,今一并刊载。本书增辑诸家之说,概标〔补注〕字样,并列举姓氏,以资识别。
一补注中所采各家之说,无论其为训释文字,或考核名物,或疏证史实,或评量文章者,各按其性质系于本文每句或每段之下。其关涉全文者,则系之篇题之下,均次于旧注之后云。
一九五七年三月 马茂元 志于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