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史 公 传 云:“ 李贺 父名 晋肃 ,不应进士,而 愈 为 贺 作 讳辩 ,令举进士。”盖以是罪公。而 新史 则书其事于 贺传 ,云:以父名 晋肃 不肯举进士, 愈 为作 讳辩 ,然亦卒不就举。
愈 与 李贺 书 〔一〕 ,劝 贺 举进士。 贺 举进士有名,与 贺 争名者毁之 〔二〕 ,曰:“ 贺 父名 晋肃 , 贺 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 〔三〕 ,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 曰:“若不明白,子与 贺 且得罪!” 〔四〕
〔一〕“李”上,或有“进士”二字,非是。
〔二〕此公自言尝劝 李贺 举进士,而 贺 从己说,举进士有名称,故与之争名者毁之也。今 方氏 乃从诸本删去“名”字,而以“有”字属下句,遂使复出四字为剩语,而“争名”二字无所承。故诸本亦有觉其误者,而并删四字以从省,虽若小胜 方 本,然要为失 韩公 本指,而不究毁者之情也。 方 本又无“之”字,亦非是。 方 又云 康骈 剧谈录 谓公此文因 元稹 而发, 董彦远 谓 贺 死 元和 中,使 稹 为礼部亦不相及争名。盖当时同试者。〔补注〕 陈景云 曰: 元稹 为礼部在 长庆 初, 贺 前卒久矣。
〔三〕或无“也”字。
〔四〕或无“若”字。
愈
曰:“然。”
律
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曰
:“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
”之类是也
〔一〕
。今
贺
父名
晋肃
,
贺
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
晋肃
,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二〕
?
〔一〕“
”,与“丘”同音乌。“
”,草名。或无此注字。
〔二〕“嫌名律乎”下,诸本皆有此二十字,或从 杭 本去之,非是。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 周公 孔子 欤? 周公 作诗不讳 〔一〕 ; 孔子 不偏讳二名 〔二〕 ; 春秋 不讥不讳嫌名 〔三〕 ; 康王 钊 之孙实为 昭王 〔四〕 ; 曾参 之父名 晳 , 曾子 不讳“昔” 〔五〕 。 周 之时有 骐期 , 汉 之时有 杜度 〔六〕 ,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 汉 讳 武帝 名 彻 为“通” 〔七〕 ,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 吕后 名 雉 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八〕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 〔九〕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一〇〕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一一〕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 贺 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一二〕 ?
〔一〕若曰“克昌厥后”,又曰“骏发尔私”,谓 文王 名 昌 , 武王 名 发 也。“若”字或作“周公”。
〔二〕若曰“ 宋 不足征”,又曰“某在斯”。“若”字或作“孔子”。
〔三〕若 卫 桓公 名“完”。本或无“若”字。
〔四〕 康王 名 钊 。“钊”,音昭。
〔五〕若曰“昔者吾友”,又曰“裼裘而吊”。“若”字,或作“曾子”。
〔六〕“期”字、“度”字下,或并有“者”字。 董彦远 曰: 骐期 以 姓苑 考之为“期”。又 李涪 谓 杜操 字 伯度 , 魏 人。以 武帝 讳,谓 杜度 ,公误用也。然 张仲景 方自有 杜度 ,公所用,或出此。〔补注〕 沈钦韩 曰: 晋书 卫恒传 云: 章帝 时 齐 相 杜度 善草书。 韩公 所指,即其人也。
〔七〕谓“彻侯”为“通侯”、“蒯彻”为“蒯通”之类。
〔八〕或无下“又讳”二字。 颜氏家训 曰:“ 桓公 名 白 ,传有‘五皓’之称; 厉王 名 长 ,琴有‘修短’之目。不闻谓‘布帛’为‘布皓’,呼‘肾肠’为‘肾修’。”公言盖有自也。今按:公言或与 颜氏 偶同,未必用其语也。
〔九〕以“浒”、“势”、“秉”、“饥”为近 太祖 、 太宗 、 世祖 、 玄宗 庙讳。盖 太祖 名 虎 、 太宗 名 世民 、 世祖 名 昞 、 玄宗 名 隆基 。“浒”,呼古切。
〔一〇〕以“谕”为近 代宗 庙讳,以“机”为近 玄宗 庙讳。 代宗 讳 豫 , 玄宗 讳见上。
〔一一〕“言语”,或作“立言”。
〔一二〕或无“举”字。“为可”下,或无“邪”字;或无“邪为”二字。
凡事父母得如 曾参 ,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 周公 孔子 ,亦可以止矣 〔一〕 。今世之士,不务行 曾参 周公 孔子 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 曾参 周公 孔子 ,亦见其惑也 〔二〕 !夫 周公 孔子 曾参 卒不可胜;胜 周公 孔子 曾参 ,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 周公 孔子 曾参 者耶 〔三〕 ?
〔一〕“矣”,或并作“也”,或并作“邪”。〔补注〕 李光地 曰:此处承上“事父母”,故先 曾参 ;以下泛论,故先 周公 、 孔子 : 韩 文之不苟如此。
〔二〕〔补注〕 张裕钊 曰:理足词胜,足以厌乎人人之心。
〔三〕“宦者”,或并作“宦官”。〔补注〕 刘大櫆 曰:结处反复辨难,曲盘瘦硬,已开 半山 门户;但 韩公 力大、气较浑融, 半山 便稍露筋节。 张裕钊 曰:收处极文章之能事, 介甫 所谓飘风急雨之骤至,轻马骏马之奔驰,最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