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或作“杇”。“圬”,音乌。 左传 :“圬人以时塓馆宫室。” 杜 注:“圬人,涂者。”题语正本此说,不当用“杇”字。今按: 论语 作“杇”。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 王 其姓, 承福 其名,世为 京兆 长安 农夫 〔一〕 。 天宝 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二〕 ,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一〕或无“夫”字。
〔二〕“镘”杇具。 尔雅 :镘谓之杇。“镘”,母官切。
〔三〕“当”,谓所当之直。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一〕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二〕 。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四〕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五〕 。嘻!吾操镘以入贵富之家有年矣 〔六〕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 〔七〕 ,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八〕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九〕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 〔一〇〕 !将贵富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一一〕 !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一〕 方 从 阁 、 杭 本如此。诸本“以生”或作“以出令”。今按:“所以出令”,与 原道 意同,似当从之;然详上文有三“生”字,故此言“君者理我之所以生者”,正承上文而言也。若作“出令”,则与上下文意皆不协矣。今当以 方 本为正。
〔二〕或从 阁 、 杭 无“也”字,非是。
〔三〕“一日舍镘”,或作“舍镘一日”。
〔四〕“智”上,或无“有”字。
〔五〕“特”,或作“故”。 孟子 “ 陈相 见 孟子 道 许行 之言”,又“ 彭更 问士无事而食不可也”二章, 孟子 有“食于人”及“食功”之说。公所言,盖有合于此。
〔六〕“入”下,或有“于”字。
〔七〕“问”下,或无“之”字。
〔八〕“死”上,或无“曰”字。
〔九〕“焉”下,或有“而”字。
〔一〇〕“知其不可”下, 杭 本有“能”字。 蜀 本“能”上又有“强”字。或从 阁 本作“知己之不可能”,又无“强”字。今按:此数本语意皆与上文“不择其才之称否”者相复,又与本句“多行可愧”者不相承,惟 杭 、 蜀 本近是,但“能”字亦未安,而“强”字当在“而”字下耳。今参取二本,定为“知其不可而强为之”,则其上下文之义皆畅矣。
〔一一〕或无“之”字。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一〕 。又吾所谓劳力者 〔二〕 ,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一〕“我者”, 阁 作“我类”。“有之”, 阁 作“有小”。皆非是。
〔二〕“者”下,或有“也”字。
愈 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 杨朱 之道者邪? 杨 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一〕 ,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 〔二〕 ,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 〔三〕 !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四〕 。
〔一〕下“杨”之上,或有“然”字,非是。
〔二〕“畜”,或作“蕃”。
〔三〕“亡”,或作“忘”。
〔四〕“鉴”,或作“览”,或作“觉”。今疑“自鉴”或当作“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