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杂说
四首

或作三首。其三作 题崔山君传

其一

龙嘘气成云 〔一〕 ,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 〔二〕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三〕 :云亦灵怪矣哉 〔四〕

〔一〕“嘘”上,或有“之”字。

〔二〕“茫”上,或有“而”字。

〔三〕“汩”,音骨。

〔四〕〔补注〕 张裕钊 曰:以下纯从空际转运翔舞。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一〕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二〕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一〕“灵”,或从 本作“云”,非是。

〔二〕“弗”,或作“不”,或无“信”字,非是。

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补注〕 李光地 曰:此篇取类至深,寄托至广。精而言之,如道义之生气,德行之发为事业文章;大而言之,如君臣之遇合,朋友之应求,圣人之风之兴起百世:皆是也。 方苞 曰:尺辐甚狭,而层叠纵宕,若崇山广壑,使观者莫能穷其际。

其二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 〔一〕 ,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 〔二〕 ,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三〕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 〔四〕 。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 〔五〕

〔一〕“医”下,或有“人”字。

〔二〕〔补注〕“天下”,原作“不可”,依别本校改。

〔三〕“纲”下,或无“之”字。“理乱”,或作“乱否”。

〔四〕“纪纲”,或作“纲纪”。

〔五〕“所以”, 无“以”字。

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 〔一〕 。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 〔二〕 。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 〔三〕 ,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 〔四〕 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五〕

〔一〕“作”,或作“僭”。

〔二〕“世”,或作“帝”。

〔三〕“四海”,或作“天下”。

〔四〕诸本或无“天”字。“扶”,或作“持”。今按:此句未详,疑有误字。

〔五〕“善计”,或无“善”字。〔补注〕按:人知忧盛危明,则其所为必能转祸为福。特人之能知而为者少耳,故必有善医善计者告之,而后人知忧惧;亦必有善医善计者为之,而后天锡以福。“扶与”,犹“扶助”也。引 辞以证天之锡福,由于视履。其行文全以逆入。

其三

谈生 之为 崔山君传 〔一〕 ,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一〕 谈生 者, 姓,不知其名。“之”,或作“云”,而无“为”字,非是。

昔之圣者 〔一〕 ,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 〔二〕 ,其貌有若蒙倛者 〔三〕 :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胁曼肤 〔四〕 ,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 〔五〕 ?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 〔六〕 。怪神之事, 孔子 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一〕“圣者”,或作“圣人”,或并有“人者”二字。

〔二〕“鸟”, 作“马”。或云: 尸子 :“ 长颈鸟喙。” 本讹也。

〔三〕 荀子 :“ 仲尼 之状,面如蒙倛。”注云:“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倛”,音欺。

〔四〕 楚辞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五〕“貌”,或作“面”。“貌”上,或有“其”字。“禽”下,或无“兽”字。“邪”,或作“也”。 列子 :“ 包犧 女娲 神农 夏后氏 ,蛇身人面,牛尾虎鼻,皆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人之德。 夏桀 殷纣 鲁桓 楚穆 ,状貌七窍皆同,而有禽兽之心。”公意亦如此耳。

〔六〕或从 无“可否”字,非是。

其四

世有 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一〕 。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 不常有 〔二〕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三〕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补注〕 姚鼐 曰:一句断。

〔二〕〔补注〕 曾国藩 曰:谓千里马不常有,便是不祥之言。何地无才,惟在善使之耳。

〔三〕或无“人”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二〕

〔一〕〔补注〕 张裕钊 曰:折笔以取遒劲之势。“食马”上,或有“今之”字,而“食”下疑脱一“石”字。

〔二〕“马也”,或无“也”字。“且欲”,或无“且”字。“且”,或作“而”。今按:“且”字恐当在“等”字下。〔补注〕 张裕钊 曰:更折入一层。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

〔一〕二“无”字下,诸本皆有“良”字。 本皆脱“其真无马邪”五字。“知”,或作“识”。“也”字,皆作“邪”。 yMC6v4Q4w+SoJKhwiBQzOhYUaQyaNpJZaF5QlqoYMcTAedDyHEly8tNBbTF4N1w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