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
曰:
退之
作
原鬼
,与
晋
阮千里
相表里。至作
罗池碑
,欲以鬼威猲人,是为
子厚
求食也。
送穷文
虽出游戏,皆自叛其说也。
退之
以
长庆
四年寝疾,帝遣神召之曰:“
骨
国
世与
韩氏
相仇,欲同力讨之。”天帝之兵欲行阴诛,乃更借人力乎?当是
退之
数穷识乱,为鬼所乘;不然,平生强聒,至死无用。〔补注〕
方苞
曰:理蕴词气,俱类
周
人。又曰:包
刘
越
嬴
,与
姬
为徒,必
韩子
尝自言为文指意若此,故其徒述之云尔。文格调近诸子,而义蕴类
国侨
、
叔肸
所陈,洵不愧斯语。
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有立于堂 〔一〕 ,从而视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形。有触吾躬,从而执之,无得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与形,安有气 〔二〕 ?曰: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果无鬼乎?曰:有形而无声者,物有之矣,土石是也;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风霆是也;有声与形者,物有之矣,人兽是也;无声与形者,物有之矣,鬼神是也 〔三〕 。
〔一〕“于梁”“于堂”下,一本各有“者”字。
〔二〕“鬼无声与形”上,或有“鬼无气”三字,非是。
〔三〕 李石 曰: 公子彭生 托形于豕, 晋文公 托声如牛, 韩子 谓鬼无声与形,未尽也。
曰:然则有怪而与民物接者,何也?曰:是有二:有鬼,有物 〔一〕 。漠然无形与声者,鬼之常也。民有忤于天,有违于民 〔二〕 ,有爽于物,逆于伦而感于气,于是乎鬼有形于形 〔三〕 ,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焉,皆民之为之也 〔四〕 。其既也,又反乎其常。曰:何谓物?曰:成于形与声者,土石、风霆、人兽是也;反乎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五〕 ;不能有形与声,不能无形与声者,物怪是也 〔六〕 。故其作而接于民也无恒,故有动于民而为祸,亦有动于民而为福 〔七〕 ,亦有动于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作 原鬼 〔八〕 。
〔一〕“有怪”,或作“见怪”。“二”下,或有“说”字,或有“说”字而无“有鬼有物”四字。〔补注〕 卢轩 曰:“物”字,见 史记 扁鹊传 。
〔二〕上“民”字,一作“人”。下“民”字,或作“时”。
〔三〕“有形”,或作“有托”。
〔四〕“为”下,或无“之”字。〔补注〕 吴汝纶 曰:长句劲气排奡,屈曲生造。
〔五〕“反乎”,或作“反其”,非是。
〔六〕或无“不能有形与声”六字,或无“不能无形与声”六字。
〔七〕本或先言“为福”。按
左氏
国语
:
周惠王
十五年,有神降于
莘
。王问诸内史
过
,对曰云云,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
夏
之兴也,
祝融
降于
崇山
;其亡也,
回禄
信于
耹隧
。商之兴也,
梼杌
次
丕山
;其亡也,夷羊在
牧
。
周
之兴也,
鷟鸣于
岐山
;其衰也,以
杜伯
射王于
鄗
”。动于民而为祸福,其斯之谓欤?〔补注〕
方苞
曰:补
左氏
所未及。
〔八〕 阁 、 蜀 、 粹 无“作”字。今按:古书篇题多在后者,如 荀子 诸赋正此类也,但此篇前已有题,不应复出。故且从诸本存“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