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岁癸未 贞元 十九年冬,以监察御史言旱饥得罪,黜 连 之 阳山 令,明年春,至邑。 连 在 唐 属 湖南道 ,时 杨仪之 以 湖南 支使来,公为赋以别之。集中又有序送焉。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 〔一〕 。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 〔二〕 。宁安显而独裕,顾阨穷而共愁 〔三〕 。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 〔四〕 。
〔一〕“周”,谓十二年。公自 兴元 元年甲子,以中原多故,避地 江南 ,至 贞元 十九年癸未,凡二十年矣,故云“两周”。〔补注〕 陈景云 曰:公之取友,自 贞元 二年入都之岁始,此作于二十年,岁行犹未满两周,故云“将”也。
〔二〕“纷”,或作“伊”。“纷扰”,或作“伊纷”。“其”,或作“而”。“咸”,一作“或”,非是。好,去声。
〔三〕“穷”,或作“塞”。
〔四〕“之”,或作“而”。“斯”,或作“在”。“百一”,或作“一旦”,皆非是。 陆机 叹逝赋 :“得十一于千百。” 韩 用此意。〔补注〕“斯百一而为收”, 唐文粹 作“斯一旦而为仇”。 陈景云 曰: 释诂: “仇,匹也。”一旦为仇,犹言倾盖如故。
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 〔一〕 ;遇夫人之来使 〔二〕 ,辟公馆而罗羞 〔三〕 。索微言于乱志 〔四〕 ,发孤笑于群忧;物何深而不镜 〔五〕 ,理何隐而不抽?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六〕 ;何此欢之不可恃,遂驾马而回辀 〔七〕 ?山磝磝其相轧 〔八〕 ,树蓊蓊其相摎 〔九〕 ;雨浪浪其不止 〔一〇〕 ,云浩浩其常浮 〔一一〕 。知来者之不可以数 〔一二〕 ,哀去此而无由 〔一三〕 ;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一四〕 。
〔一〕“陬”,音“鲰”。“侣”,或作“旅”。
〔二〕“夫”,冯无切。“使”,去声,将命者。
〔三〕“而”,或作“以”。
〔四〕 前汉 艺文志 :“昔 仲尼 没而微言绝。”注:“微妙之言耳。”
〔五〕“镜”,一作“考”。
〔六〕“参差”,上楚簪,下楚宜切,又楚佳切;不齐也。“以”,或作“于”。“烂漫”,本或作“烂熳”,或作“澜漫”云。“漫”,莫半切,又谟官切,大水也。
〔七〕“遂”,或作“卒”。“而”,或作“以”。“辀”,车辕也。 诗 :“五楘梁辀。”文意谓 仪之 讫事而反。
〔八〕“磝”,五交切。或作“嶅”。
〔九〕“蓊蓊”,木茂也。
前汉
“观众木之蓊
”。“摎”,绞也。
仪礼
:“殇之绖者不摎垂。”注:“不绞其带之垂者。”
杜
诗:“古木
枝相摎。”“蓊”,音翁,又,乌孔切。“摎”,居由切。“摎”,或作“缪”。
〔一〇〕 楚辞 :“沾余襟之浪浪。”并音琅。
〔一一〕 江淹 别赋 云:“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兮奇色。”公此颇效其体。“云”,或作“雪”。“浩浩”,或作“活活”。“其”,或皆作“而”。
〔一二〕 楚辞 哀时命 篇:“徕者不可与期。” 渊明 归去来辞 :“知来者之可追。”“数”,频也。 论语 :“朋友数,斯疏矣。”“数”,音朔。或无“者”字,或无“之”字,皆非是。
〔一三〕“而”,或作“以”。〔补注〕 陈景云 曰:言别后良友不可频得,而迁客未离谪地。
〔一四〕“而”,或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