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莲漏三声烛半条 〔一〕 ,杏花微雨湿轻绡 〔二〕 ,那将红豆寄无聊 〔三〕 ?  春色已看浓似酒 〔四〕 ,归期安得信如潮 〔五〕 。离魂入夜倩谁招?

【校】

〔轻绡〕 本、 本、 本、 昭代 作“红绡”。

〔那将〕 昭代 作“却将”。“寄” 本作“记”。

【笺注】

〔一〕莲漏:莲花漏的省称,古代计时器。 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中:“初, 慧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 毛滂 武陵春 词:“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二〕清明时多雨而杏花盛开,谓杏花雨。 志南 绝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红豆:相思木所结子,色鲜红或半红半黑,古代常用以比喻爱情或相思。 王维 相思 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 元好问 西园 诗:“皇州春色浓于酒,醉煞 西园 歌舞人。”

〔五〕潮水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 李益 江南曲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Z8ty3+LyCRhOVj19oSykpvIkznmO2A7hch0sXVumKYdAI+K7BFfGGwglAibTfTK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