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问

【解题】

“天”为宇宙万物之总称;所问者广,故曰“天问”。

天问 之作, 王逸 楚辞章句 天问序 认为是 屈原 放逐时观 先王庙堂壁画所绘天地山川神灵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考远古庙堂壁绘故事,由来尚矣。 王逸 之说不为无据。对于 天问 写作时地,古今学者多所推定。如果 天问 之作确实受到先王庙堂壁画之启示,则其时地当在流亡 汉北 之时。因近代考古发现, 汉北 丹淅 之地乃 先代都城所在,贵族陵墓甚多,当时先王庙堂必有存者。 屈原 行经其地,触目生情,赋 天问 篇,其可能性是很大的。但这最多只能说是临时的创作契机,更重要的则是时代思潮给 屈子 的影响。 战国 之世,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对宇宙之形成、历史之演变、神话之流传、物象之奇瑰,各家皆从不同角度有所探索。如 庄子 之问天运, 邹衍 之推验物理, 孟子 之论辩 古史等,这正是 战国 的时代思潮。而 屈原 本着怀疑与批判之精神,大胆地对天文、地理、神话、历史等提出了许多探索性的疑问和诘难,企图对天人之际进行一番新的思考,借以推往知来,以古鉴今,抒泄个人的不平与愤懑,这就构成了天问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天问 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既不同于哲学家的确立答案,也不同于科学家的推定结论,更不同于宗教家的建立神权,而只是用问而不答的启迪语气,促使人们对真理的不断求索。

天问 并非“文义不次叙”,亦很少错简,而是结构有序,耐人寻绎。其叙事之法有四:一是类叙,即以性质相同的事类为序,如问天、问地;二是顺叙,即以史事时代先后为序,如问 三代之嬗递;三是回叙,即问及某一朝代之事而回环叙述,反复追问;四是杂叙,即杂取性质不同的事类,缀于一篇之末。至于 天问 句式,虽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活泼多变。以四句为一节,而问式结构计有三十多种;如将句之长短计入,则全篇几无相同的句式。此诚千古之奇文,“问体”之绝唱也。

曰:〔一〕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二〕?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三〕?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四〕?冯翼惟像,何以识之〔五〕?明明闇闇,惟时何为〔六〕?阴阳三合,何本何化〔七〕?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八〕?惟兹何功?孰初作之〔九〕?斡维焉系?天极焉加〔一〇〕。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一一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一二〕?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一三〕?天何所沓?十二焉分〔一四〕?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一五〕?出自汤谷,次于蒙汜〔一六〕。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一七〕?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一八〕?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一九〕?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二〇〕?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二一〕?何阖而晦?何开而明〔二二〕?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二三〕?

〔一〕曰:发问之辞。此用以总起全篇。

〔二〕遂古:远古。“遂”即“邃”。离骚有“邃远”一词,邃即远也。 传道:传说。

〔三〕上下:指天地。未形:未形成。考:考定。 二句问对天地未形成之前,何从考知其事。此节盖 屈原 对当时盛行的如 驺衍 的“先序今,以上至 ……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 史记 孟荀列传 )的推演术的诘难。

〔四〕昭:字本当作“昒”,形近而误作“昭”。 说文 日部 :“昒,尚冥也。”古义同“昧”。冥、昒、瞢、闇,皆言混沌未辟之象。四字同义联叠, 赋有此通例。 极:追究。 二句问在混沌黑暗之中,谁能追究出宇宙的形态。

〔五〕冯翼:元气盛满貌。 淮南子天文 :“天墬未形,冯冯翼翼。” 高诱 注:“冯翼,无形之貌。”惟像:据 韩非子 ,像之本义为想像,与形象之义有别。故 淮南子 精神云:“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二句问所谓元气冯翼,只是想像,凭什么能辨认其形状。

〔六〕明明闇闇:指昼明夜暗。 惟:语气词。 时:时间。 二句问昼夜划分,明暗往还,形成“时间”,但时间又是什么东西。

〔七〕阴阳三合:即阴阳参合。“三”“参”古通用。 庄子 田子方 言阴阳“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淮南子天文 言“阴阳和而万物生”,皆阴阳参合之意。本:本体。化:变化。二句问阴阳参合而生万物,然而何者为本体,何者为变化。 战国 时之阴阳造物论者曾提出“体”、“化”问题,如 吕氏春秋 大乐 云:“万物所出,本于太一,化于阴阳(今本“本”作“造”,旧校云“一作本”)。” 屈原 对此提出了疑问。以上十二句,是对宇宙起源问题的提问。

〔八〕圜:指天体。 九重:古人想像天体高远,犹如层层叠合。九,数之极。 营:借为“环”。 度:量。 二句问天宇有九重,是谁去环绕测量的呢。

〔九〕兹:此,指上文的“九重”。 功:与“工”通。何功,叹其工程之浩大。 二句问天体九重之巨大工程,是谁开始建造出来的。这是对“九重”说的质诘。

〔一〇〕斡:古盖天学说认为天似盖笠,故“斡”指伞盖顶端的保斗,详 桓谭 新论 。维: 说文 糸部 :“维,车盖维也。”指盖 间相连系的绳索。 天极:指“北斗极,天枢”而言,亦详 新论 。 加:置。 二句问所谓天似盖笠,则盖顶与 绳又系于何处,天之枢轴又安放在哪里。 战国 时已有盖天之说,故诘之。

〔一一〕八柱:传说中撑天的八根支柱。 当:相值。 东南:疑当为“西北”之误。盖浅人据下文“墬何故以东南倾”而臆改。因为此处乃问天而非问地,与上二句皆为诘问盖天学说。北极在北,故盖天论又有“天如倚盖”之说(见 晋书 天文志 ),“天倾西北”之说亦因此而生。所谓“西北何亏”,亏即塌陷之义。 二句问古有八柱撑天之说,这八柱究竟撑在天的何处,天之西北为何又垮塌下了呢。案: 淮南子 共工 怒触 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故下文云“天倾西北”,即承“天柱折”而言;云“地不满东南”,亦上承“地维绝”而言。 屈原 此处所问为“八柱”,即天之八柱,然则所“亏”者自当为“西北”而非“东南”。此事 王逸 本已误,故辨之如上。

〔一二〕九天:古人将天宇分成中央与八方(参 吕氏春秋 有始 等),故曰“九天”。 际:边际。 放:至。 属:连接。 二句问九天之间的边际各至何处,又相连接于何处。上文问“圜则九重”,言其高也;此问“九天”,言其广也。

〔一三〕隅隈:角落。 古人有九天多角落之说,如 淮南子天文 “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即其遗说。所以 屈原 问九天之际究竟有多少角落,谁能知其数。

〔一四〕沓:会合。 十二:十二次。古人以为太阳、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于是将黄道周天分为十二段,各十二辰,亦称十二次。 二句问天上何处是日月会合之所,十二次又是如何划分出来的。

〔一五〕属:系属。 列星:众星。 陈:排列。 二句问日月在天何所系属而不坠,众星又如何排列得有条不紊。 以上四句总问天体,下面则分问日月星辰。

〔一六〕 汤谷 :日出处。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尚书 尧典 作“ 旸谷 ”。 次:宿。 蒙汜 :日入处。 尚书 尧典 作“ 昧谷 ”。 蒙汜 昧谷 ,“蒙”、“昧”一声之转,故淮南子天文云:“日出于 旸谷 ……沦于 蒙谷 ,是谓定昏。”

〔一七〕自明及晦:言日行之一昼,从朝至暮。以上四句问日。

〔一八〕夜光:指月亮。 德:同“得”。 庄子 天地 :“物得以生谓之德。” 则:而。育:生长。 二句问月亮凭什么得以死而复生。古人对月之圆缺,有“生魄”、“死魄”之称,故有此问。

〔一九〕厥:其。 利:利益。 维:语气词。 顾菟:即“於菟”,指虎。 左传 宣公四年 人“谓虎於菟”。 “顾菟”与“於菟”一声之转。中原地区本有月中有兔的传说,而此传说传入 地之后,因 人称虎为“於菟”,故将月中有兔之传说演化为月中有虎之神话。 二句问传说月中有於菟,这对月又有何利益。以上四句问月。

〔二〇〕 女岐 :星名,即九子母。章句本作“ 女歧 ”,同。 合:各本衍。 王逸 注“无夫而生九子”云云,是 王逸 本无“合”字。 二句当作“ 女岐 无夫,焉取九子”。 取:得。 史记 天官书 “尾为九子。” 索隐 :“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尾有九星之天象,演化为 女岐 九子之神话,故 屈原 设问。

〔二一〕 伯强 :箕星 风伯 神,即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谓的北方 禺强 神。 淮南子墬形 谓“ 隅强 ,不周风之所生也”,此当指风之厉者而言,在天则为箕星,故 汉书 天文志 云:“箕星为风。”又 风俗通义礼典 :“ 风师 者,箕星也。”独断亦云:“ 风伯 神,箕星也。” 天问 上言尾星,此言箕星,意相连承。 惠气:犹惠风。古人称风为气。 广雅 释言 :“风,气也。”亦即 庄子 齐物论 所谓“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惠风,指风之和者。 二句问暴厉的风神 伯强 何所居处,和畅的惠风又从何处而来。

〔二二〕阖:闭。

〔二三〕角宿:东方七宿之首,古天文家谓为天门(参 史记 天官书索隐 星经 晋书 天文志 等)。 曜灵:太阳。 远游 “耀灵晔而西征”,亦指太阳。 广雅 释天 :“曜灵,日也。” 以上四句问为何天门闭而晦冥,开而明晓;天门未开之时,太阳又藏在何处。此盖对以角宿为天门之说提出诘难。 以上问星辰。

以上第一段,问宇宙、天象、日月、星辰。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一〕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二〕 ?鸱龟曳衔, 何听焉 〔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四〕 ?永遏在 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五〕 伯禹 ,夫何以变化 〔六〕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七〕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八〕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九〕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一〇〕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一一〕 何所营? 何所成 〔一二〕 康回 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一三〕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一四〕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一五〕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一六〕 ?南北顺 ,其衍几何 〔一七〕 昆仑 县圃 ,其凥安在 〔一八〕 增城 九重,其高几里 〔一九〕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二〇〕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二一〕 ?日安不到, 烛龙 何照 〔二二〕 羲和 之未扬,若华何光 〔二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二四〕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二五〕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二六〕 ?雄虺九首,儵忽焉在 〔二七〕 ?何所 不死 ?长人何守 〔二八〕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二九〕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三〇〕 黑水 玄趾 三危 安在 〔三一〕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三二〕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三三〕 羿 日?乌焉解羽 〔三四〕

〔一〕任:胜任。 汩: 说文 水部 :“汩,治水也。” 鸿:与“洪”同。 荀子 成相 :“ 有功,抑下鸿”,“鸿”字用法同。 师:众人,指 时群臣。 尚:举荐。 之:代

〔二〕佥:皆。 课:试。 时群臣举 治水之事,见 尚书 尧典 。 四句问 如果不能胜任治洪水之事,为何众人要举荐他;而且众人皆说不必担心,何不让他试一试。

〔三〕鸱:鸱鸺,猫头鹰类。 曳:拖拉。 衔:口含。 长沙 马王堆 墓出土帛画有一鸱鸺立龟背,而龟正从水中爬向高处。此或即神话中 治水时有鸱、龟相助之事。 拾遗记 :“ 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殆亦与此事有关。 二句问鸱龟曳衔以助治水, 为何能听从它们。

〔四〕顺欲:言依 之想法。 刑:治罪。帝刑 之事,参见 离骚 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 之野”注。

〔五〕遏:幽闭。 三年:言时间长。 施:一本作“ ”。 义为缓解,即赦罪之意。故书多载 殛杀 羽山 ,如 礼记 祭法 云“ 鄣鸿水而殛死”,然 郑玄 云:“ 非诛死。 放居 车裔 ,至死不得反于朝。”此正所谓“永遏在 羽山 ”、“三年不 ”之义。

〔六〕 伯禹 :伯为 之封爵,又见 逸周书尝麦解 。 腹:一作“愎”,兹从章句本。 王逸 注:“言 愚狠,腹而生 。”此言 出于 之腹,乃神话传说。初学记二二卷引 归藏 山海经 海内经 亦有此说。 二句问 既出 腹,怎会发生变化。此问引起下文“纂就前绪,遂成考功”、“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之义。

〔七〕纂就:继承。 前绪:前人业绩,此指 的治水事业。 考:父死曰考,此指 。 二句言 继承了 的治水工作,而且完成了乃父未竟之业。

〔八〕续初:继续 的治水工作。 厥:其,代 。 谋:指治水措施。 二句问 本来是继续 的治水工作而成功的,为何又说他的治水法与乃父不同。此因 战国 时传说,多谓 堙洪水而失败,而 导洪水而成功。但据山 海经大荒北经 、庄子天下、淮南子墬形 等书载 ,鲧、禹 治水并无异法 ,皆用堙填,故 屈原 有此质诘。此又与 离骚 等篇同情于 有关。盖 之获罪,诚如 山海经 海内经 所谓“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又即 离骚 所谓“婞直方命”(即 尚书 尧典 所谓“方命圮族”),以及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吕氏春秋 行论所记反对 传位于 ,并非因治水无功。

〔九〕洪泉:即“鸿渊”。 天问 前云“不任汩鸿”,则“洪”本作“鸿”;“渊”作“泉”,或唐人避高祖讳而改。 淮南子墬形 :“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正解此问。 窴:即“填”。

〔一〇〕方:分别。 国语 楚语下 大夫 观射父 言“不可方物”, 注:“方,犹别也。” 九则:等划物为则。九则谓九州。 坟:土之高者。此用作动词,乃积土使高之义。 之治水,既与父同,用堙塞,故“窴之”、“坟之”皆积土以成高地。此事典籍亦多言之(见 国语 周语下 淮南子齐俗 等)。 以上四句问洪水极深,是怎样被填平的;地分九州,是怎样堆起来的。

〔一一〕二句,据 洪兴祖 楚辞考异 ,一本作“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据今本 楚辞章句 王逸 注及引“或曰”两说,似早已传有两个不同的本子。但前说与 治水不相关,后说则谓“ 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所注(二字 章句 本作“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也”; 洪兴祖 补注 所引 山海经 亦有此说。而且,以 天问 四句一节、每节一韵例之,则凡二句孤立成节者,则二句必自为韵。从后说,则“画”、“历”二字相叶。 应龙:即“鹰龙”之借字,指龙之有翼能飞者。 二句问 之治水,应龙为何以尾画地;河海为何按其所画而各有所归。

〔一二〕营:营度、经营。 成:完成、成功。 二句总结“不任汩鸿”以下诸问,谓 父子治水,谁经营,谁成功。 屈原 不赞同 导之说,认为 父子同科,故反复问之。

〔一三〕 康回 :奸邪,此指 共工 诅楚文 楚怀王 “康回无道,淫佚甚乱”,是“康回”即奸邪之意。字或作“奸回”( 左传 宣公三年 襄公二十三年 )。 赋于此以德性代人名,与 尚书 尧典 共工 为“ 庸违 ”,同例。冯怒:盛怒。 墬:古“地”字。 东南倾:向东南方倾斜。 神话称 共工 颛顼 争帝不胜,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维绝,地柱折,于是天倾西北,地倾东南(参 淮南子天文 原道 )。 二句问 共工 盛怒,为什么就能使地的东南倾塌。

〔一四〕九州: 治水奠高山大川,而分为 冀州 兖州 青州 徐州 扬州 荆州 梁州 雍州 (见 尚书 禹贡 )。 错:即“措”,安置。 洿:深凹之水。二句问九州是怎样被安置的,川谷之地又为什么如此洿下。

〔一五〕溢:满溢而出。 二句问江河东流入海,而海不溢满,谁知这是什么缘故。古有“ 东海 之外有大壑”之说(参 山海经 大荒东经 列子 汤问 ),实为无底之谷的传说。 庄子 秋水 亦有“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之说。

〔一六〕修:长。 二句问大地横之东西、纵之南北,哪个距离更长些。

〔一七〕顺 :狭长。 即“椭”。 衍:延。 古人推度地之东西、南北距离, 管子 地员 山海经 海外东经 等各有不同。此既言“南北顺 ”,则所问者当为东西短而南北长之说。 二句问如果地之南北狭而长,则所长出者究竟有多少。

〔一八〕 昆仑 中国 西部大山。 县圃 :传说 昆仑山 上之高峰,参 离骚 “夕余至乎 县圃 ”注。 凥:即“居”,此指位置。

〔一九〕 增城 昆仑山 上的高峰。 九重:极言其高。 淮南子墬形 :“中有 增城 九重,其高万一千里八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此盖答 屈原 之问所设之词。

〔二〇〕四方之门:指 昆仑山 四方之门。 山海经 海内西经 昆仑 之虚“面有九门”。(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正义 张揖 引此经作“旁有五门”,而 淮南子墬形 又云: 昆仑 “旁有四百四十门”。总之, 昆仑 四面都有门,故曰“四方之门”。)从:经由,言出入。 二句问 昆仑 四方之门,是谁经由出入。

〔二一〕辟、启:开。 气:即“风”,见前“惠气安在”注。 淮南子墬形 云: 昆仑 “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 二句问 昆仑 西北之门开启,什么风通过这里。

〔二二〕 烛龙 :神话传说中照亮北方幽冥无日之国的神,见 山海经 海外北经 大荒北经 淮南子墬形 等。 楚辞大招 :“北有寒山,逴龙艳只。”“逴”、“烛”声同。 案“ 烛龙 ”盖北极光,古人神异之。 二句问岂有阳光不到之处,为何还要 烛龙 高照。案此二句自成一节,亦自为韵。

〔二三〕 羲和 :神话中的日御,此指太阳。 扬:读“旸”。 说文 日部 :“旸,日出也。” 若华:若木之花。 山海经 大荒北经 :若木在“ 九阴山 ”, 注:“其华光赤,下照地。”古谓 烛龙 亦“烛九阴”,故 屈原 连及而问之。 二句亦自成节,“扬”、“光”为韵。

〔二四〕二句问大地之上何处虽冬犹暖,何处虽夏犹寒。此殆就 淮南子墬形 所谓“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之类传说而问之。

〔二五〕二句问哪里有石林,何处有能言之兽。此指二事,今未见古书中有相关之记载。

〔二六〕二句自成一节。天问凡二句自成一节者,二句皆自为韵,故此处“虬龙”当为“龙虬”,“虬”与“游”叶。 虬龙:传说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负:驮。二句问哪里有龙虬驮负大熊遨游。据 陶斋吉金录 甫人匜之盖,又博古图商凤匜之盖,皆有一有角有翼之龙负一似虎非虎之兽。盖与龙负熊游之古代传说有关,故 屈原 问之。

〔二七〕雄虺:南方的一种毒蛇。 儵忽:疾急貌。 招魂 :“南方不可以止些……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二句问九首之雄虺儵忽之间又去何处。

〔二八〕何所 不死 :问何处是所谓的 不死 之国。 山海经 海外南经 有“ 不死民 ”,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盖古代神话中早有其说,故屈原怪而问之。 长人: 招魂 :“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守:守护、守卫。 国语 鲁语下 孔子 谓长人 防风氏 “守 之山”是也(据 孔子 说, 防风氏 高三丈),故 屈原 问其何守。

〔二九〕靡蓱:蔓生之蓱。 九衢:即九歧,指蓱之枝茎交错。 山海经 中山经 宣山 之桑,其枝“四衢”; 少室山 之木,其枝“五衢”, 注谓枝交互相重,即其类。 枲:麻名。枲华,麻之花。或即 山海经 西山经 浮山 所生之“麻叶”、“方茎”、“赤华”之“薰草”。 二句问九歧之蓱、赤华之枲,究竟生在何处。

〔三〇〕“一蛇句”: 山海经 海内南经 :“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郭璞 注引 天问 本句,“一蛇”作“有蛇”。 艺文类聚 卷九六引 巴虵赞 又云:“象实巨兽,有虵(即“蛇”字)吞之。越出其骨,三年为期。厥大何如, 生是疑。”是 氏所见 天问 本作“有蛇”,后世盖字坏而作“一蛇”。且二句乃问殊方异物之有无,非问事理之然否,故作“有蛇”者是。 厥:其,指蛇。

〔三一〕 黑水 三危 尚书 禹贡 :“导 黑水 ,至于 三危 ,入于 南海 。” 玄趾 :疑即“ ”,“交”、“玄”形近易误。 交阯 ,今 五岭 以南一带。 安在:上承三地而言。

〔三二〕二句问 黑水 交阯 三危 这些地方是否有延年不死之事。此亦问殊方异事之有无,非问不死之原因。穆天子传:“ 黑水 之阿,有木禾,食者得上寿。”又 吕氏春秋 求人 :“南至 交阯 ……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 三危 之国, 巫山 之下,饮露吸气之民。” 淮南子时则 :“ 三危 之国,石室金城,饮气之民,不死之野。”此皆 黑水 交阯 三危 之人长寿不死之传说,而为 屈原 所疑。

〔三三〕鲮鱼:鱼名,以陆居而得名。 王逸 注:“鲮鱼,鲮鲤也,有四足,出南方。”据山海经南山经:“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其名曰 。”“陵居”即“陆居”;“其名曰 ”即名“鲮”,因“陵居”而得名。因传说中此鱼不居于水而居于陆,故 屈原 问焉。 所: 洪兴祖 楚辞考异 云一本作“居”,义胜。 鬿堆:鸟类。 山海经 东山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因为鸟类,故此经称“鬿雀”。又 广韵灰 收“ ”字,从鸟 声。 即“堆”之初文,则 天问 作“鬿堆”自有来历。

〔三四〕 羿 :古之射日者。 :射。 乌:传说日中有乌。 解羽:古谓乌死曰解羽。 山海经 海内西经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 雁门 北。” 穆天 子传 亦有“硕鸟解羽”之语。 昔有十日并出而羿射九日留一日的神话(见 淮南子本经 ),故二句问羿在何处射落九日,日中之乌又死于何处。

以上第二段。问地形、山川、方物诸事。因禹治水土、定山川、分九州,故以其事引起。

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一〕 。焉得彼 嵞山女 ,而通之于 〔二〕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三〕 。胡维嗜欲不同味,而快鼌饱 〔四〕 作后,卒然离蠥 〔五〕 。何 惟忧,而能拘是达 〔六〕 ?皆归 ,而无害厥躬 〔七〕 。何 后益 作革,而 播降 〔八〕 棘宾商, 九辩九 〔九〕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一〇〕 ?帝降 夷羿 ,革孽 〔一一〕

河伯 ,而妻彼 雒嫔 〔一二〕 ?冯珧利决,封狶是 〔一三〕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一四〕 纯狐 ,眩妻爰谋 〔一五〕 。何 羿 革,而交吞揆之 〔一六〕 西征,岩何越焉 〔一七〕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一八〕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一九〕 。何由并投,而 疾修盈 〔二〇〕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二一〕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二二〕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二三〕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二四〕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二五〕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二六〕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二七〕 ?释舟陵行,何以迁之 〔二八〕 ?惟 在户,何求于嫂 〔二九〕 ?何 少康 逐犬,而颠陨厥首 〔三〇〕 女歧 缝裳,而馆同爰止 〔三一〕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三二〕 谋易旅,何以厚之 〔三三〕 ?覆舟 斟寻 ,何道取之 〔三四〕 蒙山 ,何所得焉 〔三五〕 妺嬉 何肆, 何殛焉 〔三六〕 闵在家,父何以鱞 〔三七〕 告,二女何亲 〔三八〕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三九〕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四〇〕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四一〕 女娲 有体,孰制匠之 〔四二〕 服厥弟,终然为害 〔四三〕 。何肆犬体,而厥身不危败 〔四四〕 获迄古, 南岳 是止 〔四五〕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四六〕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四七〕 。何承谋 夏桀 ,终以灭丧 〔四八〕 ?帝乃降观,下逢 〔四九〕 。何 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五〇〕

〔一〕献功:指平水土,制贡赋。 说文 贝部 :“贡,献功也。” 降省:外出巡视。 下土四方:当作“下土方”,此诗书成语( 商颂 长发 ),“四”字涉 王逸 注而衍。下土方,指九州之地。

〔二〕 嵞山女 :嵞,故书多写作“涂”。 通:相爱。 台桑 :地名。 尚书 益稷 “娶于 涂山 ”,吕氏春秋音初详载:“ 行功,见 涂山 之女。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 之女乃令其妾候 涂山 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 二句问 治水,制九州贡赋,巡省天下,在哪里遇到 嵞山氏 之女,并与之相爱于 台桑 。 以下问 代之事,故从 嵞山女 之事问起。

〔三〕闵妃匹合:即婚配匹合。此四同义单词平列连用之联叠修辞, 赋多有其例。闵,婚之同音借字。古人凡从“门”得声之字,多与从“昏”得声之字相通。妃,“配”之本字。匹合,亦婚配义。 厥身:指 。 二句言 山女 之婚配,是为了生育后代以继其身。

〔四〕胡维:何为,疑问词。嗜欲不同味:当从 洪兴祖 考异 引一本作“嗜欲同味”。 王逸 注“与众人同嗜味”,是 王逸 本作“嗜味同味”。 快:用作动词,以为快。 鼌饱:“饱”与上文“继”不韵,疑当作“饥”。鼌,即“朝”。朝饥,形容男女相思之情。 周南 汝坟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调饥”即“朝饥”( 说文 心部 正作“朝”), 笺:“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 二句问 嵞山氏女 何为嗜欲相同,而以此朝饥为快。

〔五〕 子。 代:取代。 之臣,传说佐 治水有功, 传位于 。 后:君。 卒然:终然。 离蠥:遭祸。“离”通“罹”,遭也;“蠥”,字本当作“辥”, 说文 辛部 :“辥,辠(罪)也。” 二句言 欲取代 而自立,但终遭罪祸。

〔六〕惟忧:“惟”当作“罹”,遭遇。 拘:拘禁。 达:逃脱。方言一三:“ 逃也。”“ ”、“达”同。 二句问启为何遭遇忧患而又能逃脱拘禁。 以上四句涉及 初史事: 曾传位于 攻杀 而夺取天子之位。参见 晋书 束晳传 纪年 战国策 燕策一 以及 孟子 韩非子 诸书。而 天问 所记又较详。据 天问 所言, 之代 作后,争斗非常激烈。 曾拘禁了 ,后 竟得逃脱,复攻 而取天下。

〔七〕皆:指诸 党。 归:归顺。 :治罪。“ ”疑当作“聅”。 说文 耳部 :“聅,军法以矢贯耳也。”又 :“ ,穷治罪人也。”(用 段玉裁 校本)则“聅 ”即治罪之意。 厥躬:指 。 二句言诸多 党皆归顺并被治罪,而无害于

〔八〕 后益 曾让天下于 ,故称“ 后益 ”。 作革:“作”通“祚”。祚革,谓帝位被更易,此指 杀。 播降:当为“蕃隆”之同音借字,即兴旺之意。二句承上,问为何 所灭,而 之后又兴旺起来了。

〔九〕棘:读若“亟”,犹汲汲。 宾商:当作“宾帝”,字形近而误。宾帝,即 山海经 大荒西经 所谓 “上三嫔于天”。 九辩九歌 :即 大荒西经 所谓“得 九辩九歌 以下”。

〔一〇〕勤子:指 。因古谓“ 勤天下”,故称。 屠母: 淮南子修务 :“ 生于石。” 注:“ 修己 ,感石而生 ,拆胸而出。”即此所谓“屠母”。 竟:通“境”。境地,指国之境域。死分境地,言 死后, 康娱自纵, 五观 作乱。以上四句与 离骚 九辩 九歌 兮, 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 五子 用夫家巷”互相表里,可参前注。 屈原 盖问: 上三嫔于天,得 九辩 九歌 ,从此康娱自纵。为什么 生时拆母胸而出,死后又 五子 作乱,国土分裂。

〔一一〕帝:天帝。 降:降生。 夷羿 羿 乃古代善射者之通名,此指 有穷后羿 少康 时人。 革:当为“勒”之同音借字( 银雀山 出土 简“唐勒”作“唐革”,是其例)。 穆天子传 注:“勒,劳也。” 孽:祸害。革孽 民,犹言劳害 民。 左传 襄公四年 :“昔 有夏 之方衰也, 后羿 迁于 穷石 ,因 民以代 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

〔一二〕胡:何。 河伯 :神话中 黄河 水神。 雒嫔 :神话中 洛(雒之今字)水 女神。妻彼 雒嫔 :言 羿 河伯 之妻 雒嫔 为妻。 羿 河伯 事, 王逸 注与 淮南子 氾论 同。古籍言 羿 事,史实与神话交错,所处时代迥异,赞誉与贬抑不同。 屈原 随事而问,今亦随事释之。

〔一三〕冯:本字作“弸”。 说文 弓部 :“弸,弓强貌。从弓,朋声。”借“冯”作“弸”,犹古借“冯河”为“淜河”。( 论语 述而 小雅 小旻 以无舟渡河曰“冯河”;而 说文 水部 :“淜,无舟渡河也。”) 珧:弓以蜃蚌饰两头曰珧( 尔雅 释器 )。 冯珧:谓彊其弓。 决:骨制钩弦射具。 利决:利其决。凡便于用者皆曰利。 封狶:大猪。方言八:猪,“南楚谓之狶”。

〔一四〕蒸肉:祭天帝之肉。蒸, 洪兴祖 楚辞考异 引一本作“烝”。古以牲体升于俎上以祭曰烝。 膏:脂。 后帝:天帝。若:“诺”之借字。 二句问为何 羿 以所射之狶献祭,而天帝并不嘉诺他。 羿 淫游好猎,后被家臣所杀, 离骚 说他“固乱流其鲜终”是也。

〔一五〕 寒浞 羿 之家臣,以为相( 左传 襄公四年 )。 纯狐 :即下句之“眩妻”。眩妻:即“玄妻”。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 后夔 取之,生 伯封 。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 无期,谓之 封豕 有穷后羿 灭之, 是以不祀。” 纯狐 :指 羿 封豕 ,玄妻为 羿 所得,后又归 左传 襄公四年 所谓“ 羿 室,生 ”是也。 羿 封豕 羿 射封狶,以及 纯狐 与玄妻,皆神话与历史的重叠与演化。 爰谋:与之谋,指 之杀 羿 曾与玄妻谋之,故 屈原 有此问。

〔一六〕 革:言 羿 勇力善射,矢能穿革。 交:私下交通密谋。指 与玄妻及 羿 之家臣暗中交通密谋杀 羿 。 吞揆:即“揆吞”。揆,度也,策划之意;吞,灭也。据 左传 襄公四年 云:羿信浞,“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 羿 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 羿 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

〔一七〕 :“ ”即“ ”;“ ”即 穷石 ,皆地名。 西征:自东向西迁徙。 左传 襄公四年 :“昔 有夏 之方衰也, 后羿 迁于 穷石 。”乃自东而西,故曰“西征”。 岩:险峰。 山海经 海内西经 :“ 昆仑之虚 在西北……非 仁羿 (即 夷羿 )莫能上冈之岩。” 二句问 后羿 穷石 ,又西上 昆仑 ,其险岩是怎样越过的。

〔一八〕化为黄熊: 左传 昭公七年 子产 曰:“昔 羽山 ,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 。” 巫何活焉: 化黄熊,属于死而复生,此盖传为神巫使其复活。 前二句问 羿 事,此二句又问 事,此乃 天问 文例,对于一代之事,往往用回环往复法追问。下文屡见之。

〔一九〕咸:皆,指 。 播:种。 秬黍:黑色黍。 莆雚:野草。 营:当为“耘”之借字,犹“营魄”之为“魂魄”。耘,锄草。 二句言 皆率民治水,种植庄稼,锄除野草。

〔二〇〕何由:什么缘由。 并投:谓 成四凶之一,同被投诸四裔。投,弃置,即“遏在 羽山 ”。 疾:罪过。 修盈:犹罪过深重。修,长;盈,满。 二句承上,问 既皆平治水土, 又为什么将 投置 羽山 ,说 罪恶深重。 屈原 ,故有此问。

〔二一〕白蜺:古人谓雌虹曰白蜺。 婴:颈饰。 茀:首饰。 此句谓以白蜺作头颈的装饰,犹 九歌 东君 所谓“青云衣兮白霓(同蜺)裳”。 堂:犹堂堂,形容仪容之盛。 二句问 嫦娥 以白蜺为饰,为何有此盛妆。此盖指 嫦娥 窃不死药奔月时的容饰。

〔二二〕安:何处。 良药: 羿 西王母 处所得不死之药。 固臧:好好保藏。臧即“藏”。 淮南子览冥 云:“ 羿 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姮娥 窃以奔月。” 姮娥 嫦娥 。 本段前问 事,此又问 羿 藏药不固事,皆属 代,故回环反复问之。

〔二三〕天式:自然法则。 从横:即“纵横”,谓阴阳交错。 阳:阳气。 阳离爰死:古人谓人失阳气则死。 二句承上文 羿 请不死之药而言,盖斥 羿 请不死药之事。

〔二四〕大鸟:指 羿 所射日中之乌。 丧厥体:指日乌被射落。 二句问日中乌为何哀鸣,为何被射落而死。言外之意是日乌犹死,人何能服药而不死?

〔二五〕蓱号:蓱当为“蛢”之同音借字,参 周礼 秋官 注。 说文 虫部 :“蛢, 蟥,以翼鸣者。从虫,并声。” 蛢号起雨指蛢号鸣叫而有雨。古人或“蛢”、“ ”连读,演为 雨师 之名“ 屏翳 ”, 王逸 注本句曰“蓱,蓱翳, 雨师 名”是也。伸延又谓水神为“ 冯夷 ”。据 李淳风 乙巳占 连山易 :“有 冯羿 者,得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姮娥 窃之以奔月。”则又将“ 冯夷 ”与“ 后羿 ”连系起来。此皆神话由语言因素演化所致。此问盖因上文言 羿 事而连及。

〔二六〕撰:通“纂”,聚集。纂体,谓集众物之形体于一身。 协:合。 胁:腋肋之间。协胁,犹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所谓“骈胁”。 鹿:能致风的神鹿,当指 飞廉 风神。 汉书 武帝纪 元封 二年作“ 飞廉馆 ”, 应劭 注:“ 飞廉 ,神禽,能致风气者也。” 晋灼 注:“身似鹿,头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前问蛢 起雨,故此问神鹿致风,连类而及。

〔二七〕鳌:巨龟。 戴:背负。 抃:舞。 安:安稳。 二句问鳌负山而舞,此山何以能安然放在鳌背上。鳌负山而舞之事, 东汉 人多言之。 王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鳌,背负 蓬莱 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 张衡 思玄赋 :“登蓬莱而容与兮,鳌虽抃而不倾。” 以本事考之,此盖承上文问羿、浞之 事而连及 鳌载山抃 ”之神话,因寒浞之子浇( 或作 奡、傲) 强圉多力 离骚所谓“ 身被服强圉”,而“ ”与“鳌”同音,故多力之 与戴山之鳌互相演化重叠,被 屈原 连类而及之。

〔二八〕释:置。 陵:陆。 迁:移动。 二句亦问 事。 论语 宪问 :“ 羿 善射, 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注:“ 多力,能陆地行舟。” 尚书 益稷 亦言 有“罔水行舟”之事。 二句问 置舟于陆地而行,又怎能移动。

〔二九〕惟:发语词。 寒浞 之子。 户:家。 二句 王逸 注:“言 无义,淫佚其嫂,往至其户,佯有所求,因与行淫乱也。”

〔三〇〕 少康 夏后相 之子。 厥:其,指 。 二句问 少康 之事。据 左传 哀公元年 夏后相 夏后相 之妻 后緍 方娠,逃于 有仍 而生 少康 。后来 少康 而灭之。 逐犬: 少康 之细节。 王逸 注:“言 少康 因田猎放犬逐兽,遂袭杀 而断其头。”或有所本。又 离骚 :“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可参。

〔三一〕 女歧 :当为“ 女艾 ”形近而误。 左传 哀公元年 少康 “使 女艾 ”。 谍,侦伺。 馆同爰止:即止于同馆。此为倒装句,犹下文“南土爰底”。 二句为 女艾 之细节,即 女艾 佯为 缝裳,舍于同馆而侦伺之。

〔三二〕颠易:首身分离。 亲:指 女艾 本身。 逢殆:遇害。盖 女艾 为杀 而侦伺其行动,结果 虽被杀, 女艾 自己亦遇害。事件曲折复杂,故 屈原 问之。

〔三三〕 殷汤 无伐 斟寻 与覆舟事,而 有之。且此上下文皆言 事,故或疑“ ”乃“ ”字之误。 易旅:治军。 厚之:指增强军力。 二句问 谋治军以攻 ,他又是怎样增强了军事力量的。

〔三四〕覆舟 斟寻 左传 襄公四年 “用师灭 斟灌 斟寻氏 ”,哀公元年亦云 “杀 斟灌 以伐 斟寻 ,灭 夏后相 ”。 竹书纪年云 帝相 二十七年,“ 斟寻 ,大战于 ,覆其舟,灭之。”是此言 夏后相 之事。 道:办法。 取:取胜。 二句承上,问 用什么办法取胜。

〔三五〕 末代之君。 伐 蒙山 太平御览 卷一三五引 竹书纪年 载:“ 后桀 岷山 岷山 女于 二人,曰 、曰 。”“ 岷山 ”,即韩非子难四“ 之女”之“ ”,亦即此之“ 蒙山 ”。 得:指 蒙山 二女。

〔三六〕 妺嬉 有施 所得之女(见 国语 晋语 一)。 肆:弃。 汉书 扬雄传下 “平不肆险” 服虔 曰:“肆,弃也。” 竹书 岷山 二女之后,“而弃其元妃于 ,曰 末喜氏 末喜氏 以与 伊尹 交,遂以闻 ”。“ 末喜 ”即“ 妺嬉 ”。“闻 ”言 伊尹 妺嬉 处探得 之消息,此事 吕氏春秋 慎大 记之甚详,可参。 殛:放逐。 王逸 注:“ 放之 南巢 也。”

〔三七〕闵:即“婚”,参前“闵妃匹合”注。 父:本作“夫”,形近而误。“夫何”连文, 天问 屡见。 鱞:即“鳏”,无妻曰鳏。 关于舜之婚配,古有二说: 山海经 海内北经 :“ 登比氏 。” 礼记 檀弓上 :“ 葬于 苍梧 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 注谓 有“三妃”,即 本有妻,又娶 之二女。此其一;二、尚 尧典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于是尧 以二女妻之 。二句对此二说发问,故曰 在家本有婚配,又何以说他是鳏夫。 从此二句至“孰期去斯,得两男子”,皆问 事。 天问 涉及古代历史传说,对 三代皆上溯到 时代。因三代之始祖 皆活动于 之时,故本段问 代之事,又回溯

〔三八〕不 告:即“不告 ”。 姓。此代指 之父母。 二女: 之二女。亲:结婚。 二句问 不告诉 之父母,二女如何行成婚之礼。关于 不告 孟子 万章上 万章 孟子 曰:“ 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 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 又问:“帝之妻 而不告,何也?” 孟子 答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屈原 之问,即针对这类言论而发。

〔三九〕厥:其,指 。 萌:即“民”,经传多通用。 厥萌在初:指 当初为民。亿:猜想。 二句问 当初为民之时,怎么想得到这些。

〔四〇〕璜台:玉台。指 登帝之台。 十成:十层,言其高耸。 极:至。 赋多用“极”表“至”义。如 九歌 大司命 “老冉冉兮既极”、 九章 惜诵 “曰有志极而无旁”等。 二句问玉台高耸,谁至其顶。此即言 登位之事。

〔四一〕登立:登位。古“位”作“立”。 道:即“导”。 尚:上。 二句问 登帝位,是由谁导而上至的。

〔四二〕 女娲 :当作“ 女婐 ”,指 之二女。 孟子 尽心下 为天子,“二女果”, 注:“果,侍也。”而 说文 女部 :“婐, 也。一曰:女侍曰婐。读若 。…… 孟轲 曰: 为天子,二女婐。”是 氏所见 孟子 本作“ 女婐 ”。“ 女婐 ”即 所妻 之二女。古籍从“果”从“呙”之字多互通,故“ 女娲 ”即“ 女婐 ”之异文。 女娲 的传说固早,然至 之际, 女娲 为帝的传说尚未形成。 山海经 大荒西经 女娲 非女帝; 史记 夏本纪 正义 帝系 索隐 世本 ,并谓 涂山氏 女名 女娲 ,亦非女帝。 代始有 女娲 伏羲 女娲 补天、 女娲 化万物、 女娲 抟黄土为人等传说。又, 屈原 天问 ,凡问三代事,上及 而止,不及上古,故不会问及 女娲 登帝之事。 体:即“礼”,二字古通用。 女婐 有礼,言二女能以礼事 。 制匠:犹言培育教养。制训“作”,匠训“养”。( 七谏 哀命 “念私门之正匠” 王逸 注:“匠,教也。”) 二句问二女能以礼事 ,是谁培育教养的。史记五帝本纪记二女甚有妇道; 列女传 有虞二妃传 又记 瞽瞍 共谋害 ,二女配合营救 屡次脱险; 孟子 万章上 欲妻二女而未得逞。此皆二女有礼之事。

〔四三〕服:依从。 厥弟:其弟,指 。 为害:被 所加害。

〔四四〕肆:放纵。 犬体: 洪兴祖 考异 :一作“何肆犬豕”。 王逸 注“ 无道,肆其犬豕之心”,则 王逸 本作“犬豕”。据 孟子 万章上 不但屡害 ,而且欲占二嫂,此盖犬豕之心也。 厥身:指 虽害 ,而 事之弥谨,且封之 有庳 孟子 万章上 ),盖“厥身不危败”之意。

〔四五〕 :当为“ ”之同音借字,指 虞舜 。“吴”、“虞”古多通用,如 周颂 丝衣 “不吴不敖”, 史记 孝武本纪 “吴”作“虞”; 左传 僖公五年 虞仲 ”, 汉书 地理志 作“ 吴仲 ”。迄古:犹言“终古”,指 终其天年而以寿考闻。 南岳 是止:即止于 南岳 ,谓 南巡狩,崩于 苍梧 之野,葬于 九嶷 之事。参 离骚 “朝发轫于 苍梧 ”注。

〔四六〕期:预料。 去:一本作“夫”,是。夫,于。 斯:此,指 南岳 。 两男子:指 有虞氏 商均 山海经 大荒南经 苍梧 之野, 商均 (经作“ 叔均 ”,即 商均 ,说参 注)亦葬焉。 此二句承上,问谁预料在此并葬 之父子。

〔四七〕缘:饰边。 鹄:治象牙之称,见尔雅释器。此以“缘鹄”“饰玉”对举,则“鹄”指代象牙,此乃以加诸事物的动态代替事物名称之借代用法。 后帝:天帝。 二句言 伊尹 用象牙和玉石所装饰的俎豆祭飨天帝。

〔四八〕承谋:奉命图谋。 承谋 夏桀 ,指伐 之事。 以上四句言 伊尹 事。据 墨子 尚贤 中, 伊尹 本为 有莘氏 女之私臣,为庖人。又据 吕氏春秋 本味 伊尹 之后, 伊尹 说至味,以言天子圣王之道。知 伊尹 善俎豆之礼,更知天子之事,此即前二句所由来。又据前注“ 妺嬉 何肆”二句已言 伊尹 用谋图 ,为“何承谋 夏桀 ”二句所问。

〔四九〕帝:指 。 降观:下视。 伊挚 :即 伊尹 伊尹 之名。

〔五〇〕 放: 鸣条 ,因而流放之,故曰“ 放”。 致罚: 尚书 汤誓 序:“ 伊尹 。”又:“ 曰:‘ 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 黎服:当作“黎民”。 王逸 注:“天下众民大喜悦也”,是 王逸 本作“黎民”。服,古作“ ”( 说文 又部 ),与“民”形近易混。“民”误作“ ”,又变为“服”。 大说:大悦。 吕氏春秋 慎大 :“ 立为天子, 民大悦。” 以上四句言 伊尹 及灭 之事。

以上第三段。问 夏代 兴亡之事。

简狄 在台, 何宜 〔一〕 ?玄鸟致贻,女何喜 〔二〕 德,厥父是臧 〔三〕 。胡终弊于 有扈 ,牧夫牛羊 〔四〕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五〕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六〕 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 〔七〕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八〕 德,焉得夫朴牛 〔九〕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一〇〕 昏微 遵迹, 有狄 不宁 〔一一〕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一二〕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一三〕 。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 〔一四〕 成汤 东巡, 有莘 爰极 〔一五〕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一六〕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一七〕 。夫何恶之,媵 有莘 之妇 〔一八〕 重泉 ,夫何辠尤 〔一九〕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二〇〕

〔一〕 简狄 有娀氏 二女之一。 台:犹 离骚 “望瑶台之偃蹇兮”之“瑶台”,参前注。 帝喾 高辛氏 奉为始祖。 宜:即“仪”,匹偶。 大雅 “我仪图之” 传:“仪,宜也。” 笺:“仪,匹也。”二句问 简狄 居瑶台之上, 何以能与之匹偶婚配。 以下问 代之事,故从 简狄 问起。

〔二〕玄鸟:燕。 致贻:送礼。贻,礼物。参 离骚 “凤皇既受诒兮”注。 喜:当从 洪兴祖 考异 引一本作“嘉”( 续汉志礼仪志 注引正作“嘉”),与上文“宜”同在古韵歌部,作“喜”与古韵不合。嘉,生子,参 离骚 “肇锡余以嘉名”注。二句问玄鸟遗卵,而 简狄 为何会生 商颂 玄鸟 言“天命玄鸟,降而生 ”, 屈原 盖不信此说,故有此问。

〔三〕 之先公,即“ ”。 秉:秉承。 之父。 臧:善。 二句言 能秉承父 之遗德,故为所善。 王国维 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之“ ”,即卜辞所祭之王 。卜辞又有 ,王 之父。

〔四〕胡:何。 弊:困厄。 有扈 :当作“ 有易 ”,形近而误(易,金文作 ,右半似“户”;而扈本只作“户”)。 牧夫牛羊:谓 有易氏 牧牛羊。 山海经 大荒东经 :“王 托于 有易河伯 仆牛。”王 室之先,而在 有易 仆牧,故 屈原 问之。

〔五〕干协:盾名。亦称“胁盾”。 管子 幼官 有“胁(即协)盾”,注云:“盾或著之于胁,故曰胁盾。”干协之舞,或似所谓“万舞”,有蛊惑淫事之作用(参 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令尹 子元 文夫人 事)。 怀:思。指 有易 之女。

〔六〕平胁曼肤:言 有易女 之美貌。 胁:胁骨。平胁谓肌肉丰满不见胁骨。 曼肤:细嫩的皮肤。 大招 :“曼泽宜面,血气盛只。” 肥:肥美。古人以肥硕为美。 以上四句问 常持盾而舞,为何如此怀念 有易 之女;她丰满柔嫩,又凭了什么。

〔七〕 有扈 :亦当作“ 有易 ”。 牧竖:指 。竖,贱称。 山海经 海外东经 称“竖 ”。因其为牧,故曰。 逢:遇。 二句问 有易氏 牧牛的贱人,为何竟与 有易 之女相逢而合好。

〔八〕击床:谓杀 。 先出:指 有易 之女先出。 其命:指 之命。 二句问 被杀于床,而 有易氏 之女先出而走, 之命归何处。 以上从“ 德”至此,皆问 之事。据 山海经 大荒东经 :“王 托于 有易河伯 仆牛, 有易 杀王 ,取仆牛。” 注引 竹书 :“ 侯子 宾于 有易 而淫焉, 有易 之君 杀而放之。是故 殷上甲微 假师于 河伯 以伐 有易 ,灭之,遂杀其君 绵臣 也。”下文所谓“ 昏微 遵迹, 有狄(易) 不宁”,亦指此事。

〔九〕 :即王 ,卜辞中有“王 ”, 王国维 谓即 天问 之“ ”。 之子、 之弟。 朴牛:即“服牛”,可以驾车之牛。 山海经 大荒东经 作“仆牛”, 吕氏春秋 勿躬 :“王 作服牛”, 世本 :“ 作服牛”( 初学记 卷二九、 太平御览 卷八九九引)。“ ”即“ ”,“ ”(金文作“ ”)与“ ”形近而混。“服牛”为正字,“朴”、“仆”其借字。 二句问 秉承父德,又从何获得其兄之服牛。 盖 死之前后, 亦在 有易

〔一〇〕营:经营。 班禄:即封禄。指 有易 有谋求封禄之事。 不但:或即“不旦”之借字。 还来:归来。指 出谋封禄,未明而归。

〔一一〕 昏微 :即 上甲微 ,王 之子。 遵迹:指 上甲微 遵循父之事业。 有狄 :即“ 有易 ”。“狄”、“易”古多通用(如 史记 殷本纪 简狄 ”,索隐引旧本作“ 简易 ”)。 不宁:不得安宁。此指 竹书 所谓“ 上甲微 假师于 河伯 以伐 有易 ”,为父复仇之事。

〔一二〕繁鸟萃棘:喻淫乱事。繁鸟即 鸟,鸮也( 广雅 释鸟 )。此鸟宵飞昼伏。 王逸 谓此句是斥 大夫 解居父 ,失其本事。但 王氏 列女传 解居父 欲淫佚妇人,妇人引 “墓门有棘,有鸮萃止”( 陈风墓门 “棘”作“梅”, 马瑞辰 校本作“棘”)以刺之,似能得“繁鸟萃棘”之隐义。 负子:妇、子。妇指 有易 之女,子指 兄弟。“负”、“妇”古多通用(如 尔雅 释虫 “鼠负”之“负”, 释文 谓一本作“妇”)。 肆情:放纵情欲。

〔一三〕眩弟:指 与其弟 。眩,疑为“亥”之误字。“亥”又写作“胲”( 世本 ),与“眩”形近。 并淫:指亥与其弟恒 并淫于 有易 之女 厥兄 :其兄,指恒之兄亥。 前注“击床先出”引山海经大荒东经及竹书言有易杀亥,据 天问 则知 亦预其事,故 屈原 斥而问之。

〔一四〕变化作诈:斥 有易 之女与 。盖二人合谋作诈,加害于 。 后嗣:指 之子孙后代。 逢长:谓子孙繁衍。逢,大也;长,远也。 天问 后有“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逢长”意同。 二句问 有易女 变化作诈,加害于 ,为何 之子孙后代繁衍昌盛。按 之祖系继统,多兄终弟及之制。 兄弟之事,或即弟继 宗之一例。然其间争斗倾轧之事,固遭 屈原 之揭露诘难也。

〔一五〕有莘:国名。 极:至。 有莘爰极:即至于有莘。

〔一六〕小臣:指 伊尹 伊尹 有莘氏 女之私臣,故称“小臣”。 吕氏春秋 尊师 亦有“ 师小臣”的提法。 吉妃:贤妃,指 有莘 之女。 吉妃是得: 吕氏春秋 本味 :“ 伊尹 ,使人请之, 有侁(即莘)氏 不可。 伊尹 亦欲归 于是请娶妇为婚。 有侁氏 喜,以 伊尹 媵女。” 二句问 为何为了乞得 伊尹 而娶 之女。

〔一七〕木:桑木。 小子:指婴儿时的 伊尹 。 得彼小子: 吕氏春秋 本味 :“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 伊尹 。”

〔一八〕恶:厌恶。 媵:陪嫁。 二句问 有莘氏 为何厌恶 伊尹 ,将他作为媵臣陪嫁出去。

〔一九〕 重泉 :地名。 史记 夏本纪 曾囚 夏台 。或谓 太公金匮 均台 ,寘之 重泉 。后 释之,故曰“ 重泉 ”。 辠:古“罪”字。 尤:过错。 二句问 重泉 ,后又释之, 究竟犯了什么罪过。

〔二〇〕胜心:指克服其心欲。 淮南子诠言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 注:“心者,欲之所主也。圣人止欲,故胜其心,而以百姓为心也。” 伐帝:指 。 使挑:唆使挑诱。 之:代 。据 吕氏春秋 本味 伊尹 伊尹 说之以至味。 曰:“可得而为乎?” 伊尹 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 伊尹 又谈天下美味,最后强调“非先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成则至味具”。此正所谓 伊尹 挑诱 也。 二句问 不能克服其心欲而伐 ,是谁以美味为喻而挑诱的。

以上第四段。问 殷代 兴亡之事。

会鼌争盟,何践吾期 〔一〕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二〕 ?到击 躬, 叔旦 不嘉 〔三〕 。何亲揆 足, 之命以咨嗟 〔四〕 ?授 天下,其位安施 〔五〕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六〕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七〕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八〕 昭后 成游,南土爰底 〔九〕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一〇〕 穆王 巧梅,夫何为周流 〔一一〕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一二〕 ?妖夫曳衒,何号于市 〔一三〕 周幽 谁诛,焉得夫 褒姒 〔一四〕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一五〕 齐桓 九会,卒然身杀 〔一六〕 。彼 王纣 之躬,孰使乱惑 〔一七〕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一八〕 比干 何逆,而抑沉之 〔一九〕 雷开 阿顺,而赐封之 〔二〇〕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二一〕 梅伯 受醢, 详狂 〔二二〕 稷维 元子,帝何竺之 〔二三〕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二四〕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二五〕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二六〕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二七〕 。何令彻彼 社,命有 殷国 〔二八〕 ?迁藏就 ,何能依 〔二九〕 有惑妇,何所讥 〔三〇〕 赐兹醢, 西伯 上告 〔三一〕 。何亲就上帝罚, 之命以不救 〔三二〕 ?师 在肆, 何识 〔三三〕 ?鼓刀扬声,后何喜 〔三四〕 武发 ,何所悒 〔三五〕 ?载尸集战,何所急 〔三六〕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三七〕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三八〕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三九〕 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四〇〕 ?初 ,后兹承辅 〔四一〕 。何卒官 ,尊食宗绪 〔四二〕

〔一〕会鼌争盟:指诸侯会合于甲子之朝,请盟誓而伐 殷纣 大雅 大明 :“肆伐大 ,会朝清明。”“鼌”即“朝”;“争”当从 洪兴祖 考异 所引一本作“请”。诗之“清明”即“请盟”之借字。 践吾期:践吾(指 武王 )之约期,指诸侯如期而至。 史记 周本纪 武王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 盟津 ,诸侯咸会”;“正月甲子昧爽, 武王 朝至于 牧野 ,乃誓”。即此事。

〔二〕苍鸟:喻 武王 所率众师。 萃:聚集。 大雅 大明 :“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传云:“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王逸 注谓“苍鸟,鹰也”,即据此为说。惟诗指 吕尚 而言,此则指众多诸侯而言。 武王 ,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故此言“孰使萃之”。 二句问诸侯之师像苍鸟一样群飞而至,是谁使他们聚集起来的。

〔三〕到击:当从 洪兴祖 考异 引一本作“列击”,斩杀之意。 说文 刀部 :“列,分解也。” 此句言 武王 ,射 尸体,又“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 头,悬大白之旗”( 史记 周本纪 )。 叔旦 周公姬旦 武王 之弟。 不嘉:指 姬旦 不赞成 武王 射尸斩首。嘉,赞许。

〔四〕二句当从一本作“何亲拨 ,定 之命以咨嗟”。 亲:亲自,指 周公 。拨:谋度。 :即 武王发 。“拨 ”犹言为 武王 出谋划策。 定 之命:犹言定 之天下。 咨嗟:叹息。 二句问为何 周公 亲自辅佐 武王 ,而定了 之天下还要叹息。因前言“ 叔旦 不嘉”,故有此问。又 论衡恢国 :“君子恶不恶其身。 尸赴于火中,所见凄怆,非徒色之觳觫,袒之暴形也。就斩以钺,悬乎其首,何其忍哉!”是 儒犹有微词于 姬发

〔五〕施:当为“移”之同音借字。 周南 葛覃 “施于中谷”传云:“施,移也。”是“施”与“移”音同义通。 二句问天既然授 以天下,其帝位怎么又移于

〔六〕反成乃亡:从 王逸 注“言 王位已成,反复亡之”语观之,此句疑本作“及成乃亡”,“及”因形近而误作“反”。而“乃”、“反”则古义通,故 王逸 以“反”释之。 伊:因。 郑风 溱洧 “伊其相谑” 笺:“伊,因也。” 二句问 取天下既已成功,至 反而覆亡, 的罪过又是什么。

〔七〕争遣:争相派遣。 伐器:攻伐之器。本指兵器,此代指参战士卒,即会师伐 的八百诸侯。 行:行军,谓指挥军队行动。

〔八〕击翼:攻击敌之侧翼。 将:率领。 以上四句问 武王 ,各路诸侯争相会师,这军队是如何指挥的;大军驱击敌军侧翼,又是如何统率的。

〔九〕 昭后 周昭王 成王 之孙。 成游:盛大的巡游。“成”即“盛”,二字典籍多通用。此指大规模伐 左传 僖公四年 :“ 昭王 南征不复。” 史记 周本纪 :“ 昭王 南巡狩不返。”即指此事。 南土爰底:即“至于南土”。南土,指 荆楚

〔一〇〕利:好处。 白雉:疑本作“兔雉”,作“白”,字之坏也。 初学记 卷七引古本 竹书纪年 昭王 “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 ”。此曰“逢彼兔雉”,当指此事。 二句问 昭王 ,除了碰到震恐的兔雉,又得到了什么好处。此乃 屈原 昭王 之诘难与讽刺。

〔一一〕 穆王 昭王 之子。 巧梅:即“ 谋”之同音借字。 大雅 谟定命” 传:“ ,大。谟,谋。”然则 谟即弘大谋略之意。盖“巧”从“丂”得声,而 说文 丂部 云丂“古文以为‘亏’字”,而“ ”从“亏”得声,故通“巧”;“梅”从“每”得声,而从“每”从“某”从“莫”得声之字多同音相通,故“梅”得通“谟”、“谋”。此“巧梅”指 穆王 好大喜功,有弘大的谋略。 周流:即周游,指 周游天下,征伐

〔一二〕环理:即周行。 竹书纪年 沈约 注: 穆王 “环履天下,亿有九万里”。 左传 昭公十二年 “昔 穆王 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环理”、“环履”、“周行”同义。 索求:即“求索”,追求、索取。 二句问 穆王 周行天下,所求的是什么。 屈原 穆王 之索求无厌、以肆其心不满,故有此问。

〔一三〕妖夫:妖夫与其妇。 曳衒:相曳而行卖。 号:呼喊叫卖。 二句问 褒姒 之事。据 国语 郑语 宣王 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 周国 。” 宣王 闻之。适有夫妇鬻是器,王使执而戮之。夫妇惧奔 ,路见弃女,收养之,是为 褒姒 ,后为 周幽王 后。

〔一四〕诛:伐。 褒姒 幽王 后。据 国语 郑语 晋语 史记 周本纪 等载, 褒氏 有罪, 周幽王 欲诛之, 褒姒 幽王 以赎罪。后 褒姒 误国, 犬戎 入侵,杀 幽王 。 二句问 周幽王 何所诛伐,他从哪里得到了 褒姒

〔一五〕反侧:反复无常。 何罚何佑:当作“何佑何罚”,“罚”与下文“杀”为韵。 王逸 注:“天道神明,降与人之命反侧无常,善者佑之,恶者罚之。”是 王逸 本如此。

〔一六〕 齐桓 齐桓公 春秋 五霸之首。 九会:多次会合诸侯而为盟主。 卒然:终然。 韩非子 十过 :“ 桓公 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此即所谓“卒然身杀”。 以上四句言天命反复无常,究竟何所佑又何所罚。 齐桓公 有九会诸侯之霸业,而又终于被杀身亡。 此段问 周代 之事,使用了回环叙述法。从“会鼌争盟”至此,叙 武王 征伐,直到 幽王 被杀;又及 齐桓 之事,因 齐桓 霸而 名存实亡之故。此下“彼王 之躬”至“ 箕子 详狂”,又追叙 之荒淫为 取天下之由;“ 维元子”至“又使至代之”追叙 之始祖 后稷 之兴, 文王 被囚,直到 武王 为止。三部分往而复始,反复追问。读 天问 者须知之。

〔一七〕乱惑:即昏乱。

〔一八〕恶:憎恶。 辅弼:辅佐之臣。 谗谄:指进谗献谄的小人。 服:任用。

〔一九〕 比干 之父辈。 逆:不忠。 抑沉:压抑。 史载 比干 忠谏而被剖心,参见 九章 涉江 比干 菹醢”注。

〔二〇〕 雷开 之佞臣。 阿顺: 洪兴祖 考异 谓一作“何顺”。 天问 此前句言“何逆”,则此句似当作“何顺”。 赐封:“封”与上句“沈”为韵。 二句问 雷开 有何忠顺可言,而 赐金封赏。

〔二一〕圣人:指下文的 梅伯 箕子 。 一德:同德。 异方:不同的处境。

〔二二〕 梅伯 时诸侯。 吕氏春秋 行论 :“昔者 为无道,杀 梅伯 而醢之。” 之父辈。 详: 章句 本作“佯”,“详”乃其借字。佯:假装。据 史记 殷本纪 暴虐, 箕子 谏,不听。于是 箕子 佯狂而为奴,隐而鼓琴自悲。

〔二三〕 姜嫄 之子, 民族奉为始祖。 元子:长子。 大雅 生民 姜嫄 履大人迹而有孕生 。 帝:天帝。 竺:即“笃”,厚,此指厚爱。

〔二四〕燠:暖。据 大雅 生民 姜嫄 之后,弃之隘巷、平林、寒冰,而“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据 墨子 鲁问 节葬 后汉书 南蛮列传 所记,原始民族有杀弃长子之俗。 后稷 以长子而被弃,盖其遗俗。但既弃而又有鸟燠之等事发生,故谓帝何厚爱于他。

〔二五〕冯弓:强其弓。参前“冯珧利决”注。 挟矢:带着箭矢。 殊能将之:言甚能统率各方诸侯。此指 周文王 之事。据 史记 殷本纪 载, 崇侯虎 西伯 殷纣王 怒,囚 西伯 羑里 闳夭 等以异物美女献 西伯 ,并赐之弓矢斧钺,使 西伯 得专征伐。 二句即指赐弓矢、专征伐。

〔二六〕惊帝:使 震怒。帝指 纣王 。 切激:怒之甚。 逢长:繁衍昌盛,与上文“后嗣而逢长”意同。据 史记 殷本纪 纣王 文王 ,是因为 九侯 女而醢 九侯 文王 闻之窃叹, 崇侯虎 文王 怒而囚 文王 。此盖指所谓“惊帝切激”者。 以上四句问为何 文王 受赐弓矢,甚能得诸侯之心; 纣王 既如此震怒,为何又封 文王 而使其繁衍昌盛。

〔二七〕 伯昌 周文王 姬昌 时为 西伯 ,故称“ 伯昌 ”。 号衰:发号令于 之衰世,殆指得专征伐。 秉鞭:执鞭。 尚书 舜典 :“鞭作官刑”,则“秉鞭”谓任官执政。 牧:治理一方之官。 周礼 天官 大宰 “牧以地得民” 注:“牧,州长也。”

〔二八〕彻:弃。 社:社,古代有国有天下者必立社以祭土地。 西伯 之社立于 地,故曰“ 社”。 得天下,废 社而立天子之太社,故云。 命有 墨子 非攻下 文王 时有“赤鸟衔珪降 社,曰:天命 周文王 有国”,即此意。此乃神话预示 将代

〔二九〕藏:宝藏。引申为一切家藏财物。 迁藏就 :谓 周太王 因避 人之侵,乃迁其财物,由 。 依:归依。 二句问 太王 ,人民为何归依于他。事详 史记 周本纪

〔三〇〕惑妇:指 妲己 ,谓其以色惑 。 讥:讥刺。 尚书 牧誓 武王 誓师,谴责 “唯妇言是用”。

〔三一〕 :古史多称 。 兹醢:指 梅伯 之醢。 上告:上告于天。 吕氏春秋 行论 :“昔者 为无道,杀 梅伯 而醢之,杀 鬼侯 而脯之,以礼诸侯于庙。”即谓以醢分赐诸侯。故 文王 以此事上告于天,谴之也。

〔三二〕亲:指 。 以上四句问 分赐 梅伯 之醢于诸侯, 文王 乃上告于天;何以 受到了天之处罚,使 之命运不可挽救。

〔三三〕师 :即 吕望 文王 以其为师,故古称“师 ”。 肆:市肆。 名。

〔三四〕扬声:高扬其声以求售。 晏子春秋 内篇 谏上 “兑上丰下,倨身而扬声”; 伊尹 “丰上兑下,偻身而下声”,是“扬声”谓使声音高扬宏亮。 后:指 文王姬昌 。 以上四句问 吕望 在市肆屠牛, 文王 怎会识而用之; 吕望 鼓其刀而高声叫卖求售, 文王 又为何会喜欢他。

〔三五〕 武发 周武王 姬发 。 杀 :即伐 ,指 武王 忿恨 之无道,射尸斩首之事,参前“到击 躬”注。 悒:忿悒。

〔三六〕尸: 文王 之木主,即俗所谓神牌。 集战:会战。 史记 周本纪 :“ 武王 东观兵至于 盟津 ,为 文王 木主,载以车。”“ 武王 自称太子 ,言奉 文王 以伐,不敢自专。” 以上四句问 武王 而射尸斩首,为何如此忿悒; 文王 刚死, 载其木主伐 ,为何如此急忙。

〔三七〕伯:长。 林:君。( 尔雅 释诂 )此处长君指 。 雉经:以绳缢死。 周礼 地官 封人 :“置其絼”, 先郑 注:“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今时谓之雉,与古者名同。”是“雉”此训“绳”。又古凡以绳悬颈而死谓“经”。是以“雉经”连用谓缢死,如 国语 晋语 二所谓“ 申生 乃雉经于 新城 之庙”。 死后, 武王 斩其首而悬之,亦曰“雉经”, 史记 周本纪 所谓“悬大白之旗”是也。二句问 武王 之君长而被缢悬,这是什么缘故。

〔三八〕感天抑墬:犹言触天抢地。墬,古“地”字。 二句问 之将死,为何触天抢地,又有谁畏惧他。

〔三九〕集命:降命。 皇天集命:谓上帝降命于 ,使有天下。犹 大雅 大明 所谓“天鉴在下,有命既集”。 戒:警戒,此指使 武王 伐之。

〔四〇〕 :即 。 礼:与“履”通。履天下,谓践天子之位。 至:或系“ ”之借字。亦犹“周”之训“至”, “轩轾” 士丧礼 作“轩 ”。 二句承上“何”字,问 商殷 既践天子之位,为何又使 取而代之。

〔四一〕初:当初。此因 不用贤而亡,故追叙 用贤臣而兴之故事。此乃 天问 回环追述之例。 :即 伊尹 。 承辅:承担辅佐重任。

〔四二〕卒:终。 官 :即相 ,指 伊尹 之相。 尊食:即庙食,指受 之祭飨。 宗绪:世代相传。 吕氏春秋 慎大 王室“祖 伊尹 ,世世飨 ”。以上四句问当初 伊尹 为臣,后又要他承担辅佐重任,为什么 伊尹 终于相 ,且庙祀世世不绝。

以上第五段。问 代兴亡之事。

阖梦 生,少离散亡 〔一〕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二〕 彭铿 斟雉,帝何飨 〔三〕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四〕 ?中央共牧,后何怒 〔五〕 ?蠭蛾微命,力何固 〔六〕 ?惊女采薇,鹿何祐 〔七〕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八〕 ?兄有噬犬,弟何欲 〔九〕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一〇〕 。薄暮雷电,归何忧 〔一一〕 ?厥严不奉,帝何求 〔一二〕 ?伏匿穴处,爰何云 〔一三〕 勳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 争国,久余是胜。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 子文 ?吾告 堵敖 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一〕勳 阖庐 荀子 王霸 阖闾 “威动天下,强殆中国”,且与 齐桓 晋文 并举。则“勳阖”或系当时惯称。功绩卓著曰“勳”。 梦:寿梦。 生:姓。古人言子孙曰子姓。阖庐乃寿梦之长孙(史记吴世家)。 。散亡:指未得王位。据 史记 吴世家 阖庐 少时, 寿梦 死,其父太子 诸樊 立;后 诸樊 卒, 阖庐 未得立,故曰“少离散亡”。

〔二〕壮:壮年。 武厉:勇武厉烈。 流:传播。 严:威力。或谓字本作“庄”,因避 东汉明帝 讳而改,以为作“庄”始与上文“亡”字叶韵。实则 赋用韵,阳部的字与阳声诸部的字的合韵已多有其例,如阳蒸合韵、阳真合韵、阳元合韵等皆是。此是阳谈合韵。 西汉 时古韵阳谈二部通转之字已多。如诗大雅桑柔“民人所瞻”, 校官碑引 “瞻”作“彰”;又 魏风 陟岵 “瞻望父兮”, 阜阳 出土 初竹简作“章望”,是其例。 以上四句问 阖庐 寿梦 之长孙,少时未得王位,为何壮年如此武厉,而能播其威力。

〔三〕 彭铿 彭祖 ,古传长寿者,善养性,能调鼎,至 末七百余岁。参 列仙传 。斟雉:调合雉羹,即指调鼎而言。 帝:天帝。 飨:食。

〔四〕受寿:指帝赐 彭祖 长寿。 长:当作“怅”,怅恨。“长”上 朱熹 本无“久”字,是。 王逸 注:“ 彭祖 至七百岁(七原误作八,据 庄子 逍遥游释文 引校改),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唾远也。”则 王逸 本作“怅”。以上四句问 彭铿 调合雉羹,上帝为何要食用之;帝赐 彭铿 长寿,他为何还要怅恨。

〔五〕中央:中国,此指 王朝。 共牧:共同治理国家。据 史记 周本纪 载, 厉王 暴虐无道,国人袭之,王出奔 召公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即此所谓“共牧”。 后何怒:后指 厉王 。据 史记 周本纪 厉王 之后,国人欲杀 厉王 太子。 召公 匿太子,并对国人言:“……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此殆所问之“后何怒”也。

〔六〕蠭蛾:喻百姓。 微命:命小而贱。 力何固:指国人齐心合力袭逐 。 以上四句就 厉王 事发问,言 之天下由 召公 周公 共治之, 厉王 有何怼怒可言;百姓虽蠭蛾微命,而其力何为坚固若是。

〔七〕惊女采薇:即“采薇惊女”。采薇,谓 孤竹 国君之二子 伯夷 叔齐 不食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参见史记伯夷列传)。惊女,惊动了妇女。据 选辨命论 引古史考 伯夷 叔齐 “隐于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 粟,此亦 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鹿何祐:祐,保佑。据 路史 后记 四注引类林, 伯夷 叔齐 不食薇,“有白鹿乳之”,或系古之遗说。

〔八〕回水:指 黄河 之曲。 水经 河水 注云 涑水 “出 北县之 雷首山 ,县北与 蒲坂 分,山有 夷齐庙 ”。 汉书 王贡两龚鲍传 注:“ 马融 首阳山 蒲坂华 之北, 曲之中。”此“回水”即指 首阳山 黄河 之曲。 北至回水: 庄子 让王 :“ 伯夷 叔齐 北至于 首阳 之山,遂饿而死焉。” 萃:集、止。指 兄弟同止于 首阳山 。 喜:或为“ ”之借字。 礼记 郊特牲 注:“炊黍稷曰 。”又 豳风 七月 “田畯至喜” 笺:“古文以喜为 。” 以上四句问 采薇而食,惊动了妇女,但白鹿为何又保佑他俩;兄弟二人北至 曲,虽止于此又有何食物可用。此盖言 至于 曲而饿死。

〔九〕兄:指 秦景公伯车 。 噬犬:咬人猛犬。 弟:指 秦公子鍼 景公 之弟。

〔一〇〕易:交换。 百两:百两金。 无禄:丧失食邑。 春秋 昭公元年 :“夏, 伯之弟 出奔 。” 记其事略云 有宠于父 桓公 ,轻视其兄。后畏罪而奔 。事又见 国语 晋语 八。盖 时,曾想得到 景公 之犬,以百金交换而兄不与;兄弟反目, ,丧失了所封之食邑。

〔一一〕薄暮:傍晚。 归何忧:归去又有何忧。此指 尚书 金縢 所谓 周公 畏谗居东,三年不归,天大雷电以风, 成王 悟而迎归,故曰。

〔一二〕严:指天降雷电以示其威。 不奉:犹言不从天谴。 帝何求:言天又何求于 成王 。 四句问傍晚时雷电大作, 周公 已归, 成王 又有何忧;如果连天谴都不遵从,天又何求于 成王 。此虽问古事,但与 屈原 遭谗外放而不得归相通,故以下至篇末,转而问 事。

〔一三〕自此以下至篇末,虽皆言 事,但因有错简,故韵律不叶,文义难通。古今传本,歧异甚大,前人注释,异说亦多。今参校 章句 补注 诸本,以韵求之,以义探之,定原文如下:

勳作师,夫何长先?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一〕 吴光 争国,久余是胜。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 〔二〕 ?伏匿穴处,爰何云?是淫是荡,爰出 子文 〔三〕 。吾告 堵敖 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四〕

上述句次,只有一处更动,即“伏匿穴处,爰何云”移至“丘陵”句下;文字上只有一处改变,即从 洪兴祖 考异 作“是淫是荡,爰出 子文 ”,其余均未轻易原文。今略

释其义如次:

〔一〕此四句问 楚庄王 事,谆、寒部通韵。 勳作师:言 勳业在治兵。 长先:指 楚庄王 为五霸之一,为诸侯盟长。 悟过改更:史载 楚庄王 即位之初,逸乐不问国事达三年之久。后因大臣进谏,始觉悟而改正错误,革新政治,终成霸业。事见 吕氏春秋 重言 史记 楚世家 等。 我又何言:谓 庄王 前非而后是,我又有何话可说。此谓君有道,则可以霸诸侯也。

〔二〕此四句问吴王 阖闾 之事,以蒸部为韵。 吴光 吴公子光 ,即 王阖闾 。 争国:谓 吴公子光 刺杀 吴王僚 而自立。 久余是胜:余,我,指 楚国 。句谓 强大后战胜了 楚国 。 环闾穿社:闾,即闾里;社,即立社以祭土神之处。此言 师入 ,闾社皆遭破坏。 丘陵:即陵墓,指 军掘 楚平王 墓。事见 史记 楚世家 吴世家 。 四句谓君无道则受敌国欺凌。

〔三〕此四句问 贤相 子文 的出身,用谆部韵。伏匿穴处:谓隐藏在洞穴中,此指 斗伯比 之女通于洞穴中。 爰何云:犹“如何说”,难言也。出 子文 :出,即生。 子文 出身事,参 左传 宣公四年 。 四句言 斗伯比 之女相通,这事又怎么好说。事虽淫荡,却生出了贤相 子文 。此言国之治乱在于有无贤臣。

〔四〕此三句问 楚成王 弑其君 堵敖 而自立之事,用阳部韵。 堵敖 史记 楚世家 作“ 杜敖 ”。不长:指被弑。试上:言 成王 杀其君 堵敖 。“试”古与“弑”通,指弟以臣杀君。 自予:自立为君。 弥彰:愈益显赫。 三句乃 楚国 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诘问。谓我早说 堵敖 的命运不会长久,但为什么弑君自立者反而忠名愈显?此言 怀王 信谗,国运难保,但如 子兰 等劝 怀王 而不返,此与弑君何异?何以反而身登令尹之显位?

以上第六段。问古今各国杂事而以 事终之。 xadt4DTaEaYnzM+LyJwucZPq3uc5ozo/lZ0rTgW7cM9ce6Bv2UTN9cUs0Mk/ru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