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高饮酒

《卷耳》的第二、三章如下:

陟彼崔嵬 1 我马虺隤 2

我姑酌彼金罍 3 维以不永怀 第二章

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 4

我姑酌彼兕觥 5 维以不永伤 第三章

1.险峻的石山。 2.患病。 3.青铜的酒壶。多为大型器具。 4.因疲劳而毛色灰颓。 5.有流口的酒器。其盖与形体多饰以鸟兽形状。

有解释认为从第二章以下,是接续第一章的女子独咏,然而登高饮酒应该不是适于女子的行为。应该第一章是女子的歌,第二章以下则是男子的歌,是以互唱的形式构成的。策马奔驰于壮丽的山峰,马在不停喘息,毛色也变得灰颓。克服困难登上山来,是为了眺望留在故乡的人。在遥远的旅途中,自然看不到那人的踪影,遥望故乡只是为了抚慰旅途困顿的灵魂,希望能借此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也是具有振魂意味的行为。

壮哉奈良都 白云浮碧空 凭此长久立 尽日看不足 《万叶集》十五 · 三六〇二

(あをによし奈良の都にたなびける天の白雲見れど飽かぬかも)

在《万叶集》中这首属“当所诵咏之古歌”。在旅途中于崎岖山岭与海路艰难处进行献咏,其行为除了是要祈祷当地神灵,还有遥望故乡及其天空的振魂意味。而“看不厌”亦是用于祝颂地灵的用语。

吉野川边苔 百见不足厌 永存无绝处 归去当相见 《万叶集》一 · 三七

(見れど飽かぬ吉野の川の常滑の絶ゆることなくまたかへり見む)

木棉花如雪 山高随水流 河中随泷逝 清芳观不足 《万叶集》六 · 九〇九

(山高み白木綿花におちたぎつ瀧の河内は見れど飽かぬかも)

皆是随侍行幸吉野时柿本人麻吕 与笠金村 献咏的歌。歌咏“看”的歌谣,有着咒诵之歌的意味在其中,在旅途结束的地方,看着彩云明月,远望故乡群山,多歌咏的是望乡的心情。

过此明石门 得见大和岛 离天道且长 何以恋来方 《万叶集》三 · 二五五

(天離る鄙の長道ゆ恋ひ来れば明石の門より大和島見ゆ)

此为人麻吕歌中的秀歌,是一首文学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但作品中还残留着古代咒诵之歌的痕迹。

登高饮酒的习俗,在后世成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句 的行事。在遥远旅途中的人们,在这日登临附近高耸的小山,头插茱萸,饮下菊酒,远望故乡而振魂。《卷耳》中的登高饮酒,就是其古代时的形态。

葛兰言指出,这首《卷耳》之诗,为“主题:山猎,收获,忧惧,饮酒”这样的主题顺序构成的,认为诗意“大概是赛马的叙述。在象征解释中,把追恋人解作求贤”。 在古代的诗经学解释中,将本诗的“周行”解释为“周的列位”,即是指王朝卿士的地位;认为此诗是王妃为王求辅佐的贤才,所求难得,所以忧惧之意。而葛兰言将诗中的登高解释为恋爱中的竞争行为,认为歌咏的是恋人冶游中的追逐、竞争之俗。其实,此诗无疑是思念远行之人的妇人与怀念妇人的旅人之间所进行的振魂仪礼,亦即所谓招魂续魂的仪礼。摘草放于道旁,登山而遥望故乡的山见行为,都不是单纯的感伤和咏叹,而是旅人与思念旅人之人间进行的振魂古俗。

《卷耳》一诗不采所谓叠咏形式,在章法上富有变化。第一章为四言四句,第二、三章为五言句与六言句交替出现,到了末章:

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

以沉静的一章而结束。“崔嵬”与“虺隤”、“高冈”和“玄黄”,头音采双声,韵脚用叠韵,在变化之中富有律动协调之美,作为民间歌谣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成度。这首诗在贵族社会的宴会之中,被作为乐歌而仪礼性演奏,即是所谓入乐之诗。此诗虽为《国风》之属的民谣,却也是极具贵族气质的诗篇。召南之地,在周初是由帮助周王朝完成统一的召公奭所领,所以这个地方一直保留着古代氏族时代的贵族传统。《周南》《召南》的祭祀歌与祝颂歌中入乐之诗甚多,与其他《国风》的倾向截然不同,原因或在于此。 LvVXN4bWI1NudIUYddVqoQUtpoP6MKukm/jRjisvEIj3vDqYmaaYmEKm0gu1em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