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扬之水》三篇

在国风中,题为《扬之水》之诗共有三篇。每一篇都以“扬之水”作为起首之句,究竟表达何意,已不得而知。在此三篇里的《王风》与《郑风》之诗,次句都接以“不流束薪”之句,可见其属于定式的表达。其中《王风》之诗,是防人之歌:

扬之水 1 不流束薪 2

彼其之子 3 不与我戍申 4

怀哉怀哉 曷月予还归哉

1.激扬之水。略如“湍急的河里”。 2.投入水中的薪柴。以献给神祇的薪柴之流动来占卜。 3.留在家里的人,或指防人的妻子。“其”为所有格形式。 4.因为防人之故,不能与其作伴。

于此三章叠咏形式的歌谣里,第二章中对于“甫”,第三章中对于“戍许”进行了歌颂。第一章里以“4薪”与“申4”,以下只有第二句押韵字换成“9甫”与“束楚9”、“许6”与“束蒲6”,“楚”与“蒲”都指薪柴。申、甫(又称吕)、许都是位于河南西南部的姜姓之国,皆是与周自古就有通婚关系的姻亲国。在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势力强大,当这些国家受到威胁时,周即派遣防人前去驻守。这些防人要将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前去服此征役,遂以此歌悲叹离别之情。诗中起首两句即是立意于这种离别情愫之中的。

在《郑风·扬之水》中,第一章写道:

扬之水 不流束楚 1

2 鲜兄弟 3 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 4 人实迋女

1.柴。捆成束的薪柴付诸流水,用作水占。 2.表示“如今”之意。 3.在诗篇中,有将丈夫称为兄的用法。这与日本的古代习俗相似。 4.他人的中伤之语。

此诗为两章叠咏。歌咏的是孤独的二人对于无依无靠人生的恐惧。这种孤独寂寥的表达,而与《王风》之诗同样 歌咏“扬之水不流束楚”。激扬之水,指的是从岩缝间涌动而出,奔走于山川之间的激流川濑。看到漂流于激流的柴薪,在遇到岩石阻碍欲去不得之时,那种于离别之际,欲走还留的寂寥心绪勃然而兴,许是怕此为不祥的预兆吧。

《唐风·扬之水》则没有出现束薪:

扬之水 白石凿凿 1

素衣朱襮 2 从子 3 于沃 4

即见君子 5 云何不乐

1.川底的白石清晰可见。指薪柴漂流而去。 2.白色的上衣,朱红的襟领。指男人的服装之美。 3.女子对男子的称呼。 4.地名。指密会的场所。从,相伴也。 5.诗之惯用句。与男子的美好相会。

此篇歌咏的是美好相会的邂逅之喜悦。险滩之底,石影清晰可见。没有描写束薪,应是表明没有得到不祥的召示,束薪已随险滩之波流去了。这是代表着相会顺利的占示。身着白衣朱领的男子,身姿在川濑的波光中浮现,而女子的欢悦在激流声中清晰可闻。

这些诗可能表现了以山柴在河里漂流的状态来占卜事情凶吉成败的水占之俗。水占是将物漂流于水中,观其是否被岩石阻碍的占卜,在日本也有这种习俗。歌曰:

与妹离别久 及至饶石川 借此清濑处 占水问归期 《万叶集》十七 · 四〇二八

(妹に逢はず久しくなりぬ饒石河清き瀬ごとに水占はへてな)

此篇说的是为了久未相逢的人,将帆绳投入水中占卜相逢的时日。此外还有向川濑献祭的习俗。有歌曰:

思卿梦里见 来此大河路 祀以渡濑津 盼夜常相念 《万叶集》十二 · 三一二八

(吾妹子を夢に見え来と大和道の渡瀬ごとに手向けぞ吾がする)

因无法相会,转而祈求在梦中相见。这种献祭,是要将供品投入水中,不知是否也含有占卜之意。薪柴在《诗经》中被当作给神祇的赠物被反复歌颂,想来在中国古代也有水占之俗,而《扬之水》三篇就是根据这样的构思创作而成的。

随着山川顺流而下的柴薪,被视为给神祇的赠物,会给人们带来幸运。在《万叶集》卷三中,有三首歌咏了柘枝仙媛故事的歌:

白首吉志美 山岳多险隘 割草凭借力 携妹素手执 《万叶集》三 · 三八五

(霰降り吉志美が岳をさがしみと草取りかなわ妹が手を取る)

某夕见柘枝 飘然流此处 恰被鱼梁阻 盼君且相拾 《万叶集》三 · 三八六

(この夕柘のさ枝の流れ来ば梁は打たずて取らずかもあらむ)

古来河梁处 若无前人渡 至今有柘枝 空余在此处 《万叶集》三 · 三八七

(いにしへに梁打つ人のなかりせばここにもあらまし柘の枝はも)

第一首诗亦见于《古事记·仁德记》与《肥前风土记》的逸文之中,还在《常陆风土记》中以“杵岛曲”为名,作为歌垣之歌出现过。柘枝仙媛的故事详情已不能尽知,大意是讲在吉野有个叫味稻的人,捡到了流寄河中的柘枝,柘枝化为了美女,与他契守白头的故事。第二、第三首都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大意为:黄昏时分,仙女化成的柘枝漂流至此,恰巧卡在了鱼梁 里,是要将它取出来的啊(第二首)。以前要是有人把那个柘枝给捡走了,那么今时今日此处还会有柘枝吗?

在中国也有很多刈柴之诗,亦常用于恋爱诗的表达:

遵彼汝坟 1 伐其条枚 2

未见君子 3 4 如调饥 5 第一章

遵彼汝坟 伐其条肄 6

既见君子 7 不我遐弃 8 第二章

1.汝水之堤。 2.茂盛的枝条。 3.诗之惯用句。叹息无法相会。4.饥饿感。 5.调,朝也。一早起来就勃发的欲望。是表现欲望饥渴难耐之语。 6.枝叶与新长的嫩芽。 7.表示相逢之喜的惯用句。第三句之对句。 8.遗忘丢弃。

此为《周南·汝坟》一诗。在汝水的堤岸上折下小枝付予流水,祈求能与心上人相会。怀着如晨起时饥饿一般饥渴的爱情,折枝祀于汝水,终得偿所愿,在第二章里歌咏了相会时的喜悦。有时也会将这种薪柴摆放在所思之人的门前。

绸缪 1 束薪 三星 2 在天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 3

子兮子兮 如此良人何 第一章

1.将薪柴捆起来。可能是偷放于思念之人的门前。 2.星的名字。3.所爱之人。

此为《唐风·绸缪》一诗。葛兰言认为,此诗解释的重心为“主题:薪束,婚礼的忧惧,相会” ,称其为婚礼的忧惧;这是因为此篇的刈柴,像是恋人们为了争夺女子的恋爱竞争行为。葛兰言将摘草、伐薪、狩猎都当作是一种恋爱竞争来考虑;但就诗篇中所见之处而言,薪柴乃是献给神祇的供物。祈祷者因为得到了所想要的结果而喜悦,这喜悦乃以陶醉的诗句“子兮子兮 如此良人何”歌咏出来。

在此所举的数篇诗歌,历来所有的各种解释,例如在吉川幸次郎博士的《诗经国风》(《中国诗人选集》1、2,岩波书店)等书中有所介绍的,虽未一一举例说明,但也认为对于这些传递了古代民俗趣味的诗篇,必须当作古代歌谣来进行正确的理解。而这些诗篇大多数时候,都在各国的政治事件与风俗的好坏之中寻求解释。例如《唐风·扬之水》,被说成指晋国的政治分裂;《绸缪》则被说成由于政治混乱结婚不易,所以新婚之喜要如此歌咏出来。这种政治性的理解,在诗经学的古老传统里由来已久,在《诗经》最为古老的注释书《毛传》与《郑笺》中即可以看到,时至今日这些解释还依然流行。

古代歌谣的故事化,在日本的古代歌谣之中颇为常见,《记》《纪》里很多歌谣也因此失去了本身所想表达的意思。前面所述柘枝仙媛第一首,在《古事记·仁德记》中,作为速总别王和女鸟王 相伴逃避天皇的追捕,逃往仓椅山时所合:

天梯仓椅山 险峻无可依 巉岩虽崎岖 我今试手攀 《古事记》七〇

(梯立の倉椅山をさがしみと岩かきかねて我が手取らすも)

天梯仓椅山 险峻无可依 与妹携手登 险隘不足畏 《古事记》七一

(梯立の倉椅山はさがしけど妹と登ればさがしくもあらず)

人们将此相闻之歌记载了下来。然而这首歌在《万叶集》的古注《仙觉抄》所引《肥前风土记》里,说到杵岛郡有个三山相连的地方,春秋时有男女登山作为歌垣,于时所作的歌谣如:

飞雪至杵岛 山岳多险峻 今为采芳草 把妹素手执

(あられふる杵島が岳を峻しみと草採りかねて妹が手を執る)

显然是此歌的异传。以此歌来比对“柘枝仙媛”歌,更是揭示了仙媛歌与古代的歌垣习俗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诗经》向来被认为是难以解读分明的。这难解的理由,固然也在于古代歌谣的使用语言问题;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如《扬之水》那样的诗歌,想要充分地理解其构思立意是很困难的。采薪之俗,所幸在日本古代也有存在;柴薪用作水占,及其与入山行事以及歌垣的关系,可以通过日本的古代歌谣来追查其踪迹。由此,这样的古歌谣在古代如何渐次以传说故事化的形态传承下来,也可得以明察。

对于《诗经》与《万叶集》成立条件的共通性,已在前文中指出。这种关系在整部诗篇中可以看到很多。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我们再举一个两者对比的例子。 UfOV+B2ZGTST1qnORInCu5AYAP4fXdXAT5zpofpNlhSwYSKBmKE44wjxY51dip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